第十八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潇潇金江第十八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十八章

    夜幕向大地袭来,一切都黑魆魆的,郑家屯中是一条砂石路,宽阔平坦。路两旁是一座座大石头砌成的高大的房子和一溜子的石头垒的院墙,严实得很。夜很静,偶有几声狗吠。微弱的灯光照过来,路影影绰绰的。郑秀红和陈志辉此时正悠闲地漫步,踩得雪吱吱的响。他们手牵着手,郑秀红温柔的说:“明天一早你就出发了,5点起来,7点在元宝山乡上车。你能起得来吗?”

    “当然能,我很能起早的。”

    “是吗,要不我叫你?”

    “不用,我起得来。”

    “回去注意安全,别在车上睡觉,听见没?”郑秀红把头靠在陈志辉的肩上。

    “嗯,知道了。”

    “还有,记得想我啊。”郑秀红淡淡的说。

    “那是肯定的,你也要想着我,给我写信啊。”

    “嗯。”

    他们拥抱,热吻。

    第二天6点就吃过了早饭,郑秀红的爸爸赶着一架马车,送陈志辉,临走时,郑秀红亲手给志辉戴上了那条雪白的围巾,当着家人的面。然后告诉他:别忘了写信!

    当客车出了敖山县东郊站,天就愈发的亮了起来,陈志辉的心空落落的,似乎一个寒假要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但他又感觉他是那样的温暖,始终有一个牵挂在心里。想到这他拿下围巾,叠好放在腿上,看着窗外的起伏的群山,浮想联翩。

    雪越下越大,到处都变成了白色。踩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直响。陈志辉从敖山县回来了,到了林冈镇,他下了车,走在镇里的大街上。街上人很少,很静,下雪的缘故。林冈镇虽是一个镇,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具有规模和繁华,这是一个小镇。在街的西头路南,是他的堂兄陈志远开的一个饲料店,陈志辉决定到他那里一避风雪。

    到了陈志远的饲料店,陈志辉跺了跺鞋上的雪,推开了门。迎面走过来的正是陈志远,他30岁,中等个子,面容成熟英俊,留着八字胡须。见到志辉很惊讶,“哎,志辉儿,你咋来啦?”

    “嗯,老哥在家啊。”陈志辉一直是这样叫他的。

    “嗯,你放假啦?”

    “嗯放假了。”

    “来来,进屋进屋。”陈志远亲切的拍了拍志辉的肩膀。

    陈志辉浏览了一下志远的饲料店,算不上多大的规模,一个嵌着玻璃的柜台,屋子里放着许多塑料袋子,印着551,881,808什么的,都是些饲料。

    “你今天回来的吗?”志远问到。

    “嗯,我去了一趟同学家,刚下车,雪太大了。”志辉回答。

    这时志远的妻子梁影进屋了,“哦,志辉儿来啦。”说着眨着大眼睛。她24岁,很漂亮,她与陈志远是在林冈镇中学代课时认识并结婚的。

    “啊,老嫂。”陈志辉打招呼,志辉上中学时,陈志远和梁影都在当代课老师,并且都曾教过志辉,所以志辉认识梁影。

    “哦,你上同学家溜达去啦?”志远问。

    “嗯哪,是一女同学,处着呢。”志辉毫不隐瞒。

    “哦,听我三叔(陈志辉的父亲)说了,呵呵,他说不错的一个姑娘哪。”志远说完笑了笑。

    接着志远询问了一些学校的事。

    陈志远自幼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的,他学习优秀,是个高材生,考上金江市重点初中、高中,但那时实在是太困难了,他妈妈一病不起,寄居在他姐姐家,他只好放弃了学业打工养活自己和母亲。但他不愿放弃学业,打了一年工又返回学校,很可惜他落榜了,之后就摆地摊儿做点小买卖,后来代课至今开了小店。生活的艰辛和理想的破灭并没有使他懦弱,反而更加的坚强起来。他与同为艰苦环境出身的志辉有些相似性,但他们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他豪爽,无所畏忌,艰难的生活造就了他同母亲一样坚毅的性格。

    雪还在下,陈志远留志辉住下明天再走,志辉就答应了。夜色朦胧时,梁影抄了俩菜,哥俩就喝起酒来,话自然也就多了,但主要是陈志远的多,他感触颇多,他给志辉讲了一些他的故事。

    “当年我考上金江重点初中,而后又考上金江的重点高中,名列前茅,眼看考大学志在必得,但这时我妈因为给别人打工劳累过度一病不起,寄居在姐姐家。我的学费没有了,虽然姐姐也会给我一些钱,但她家也不宽裕,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而且治病要紧,只好辍学挣钱。我就在火车站附近给一家餐馆打工,一个月90块钱。”

    讲到这儿,他已是泪眼朦胧,他说:“那时太苦了,老板娘很苛刻,吃得差还可以忍受,但晚上要住在冰冷的餐厅里,不准点灯,一个人不知是怎样度过一个个孤独凄冷的夜晚的。即使是那样,我也没有放弃对学业的追求。一年之后重新返回了学校,但这时我已经落后了,现实的困苦使我无法安心学习,后来,就落榜了。咳!好啦不说啦,来,干了!”说着二人共同举杯。

    现实啊现实,常常会给人以莫大的打击,而扭曲了理想的路。

    陈志辉专注的听着,他没有过多的话语,他除了更多的感动和惋惜的同时,也为自己难过,自己没有机会读高中考大学,理想之路不也扭曲了吗,但自己还好能上农学院,继续求学之路。但自己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

    那一晚,他们都醉了。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陈志远和陈志辉一同连说带笑的步行向志辉的家——元宝屯屯而来。昨晚的伤感早已烟消云散。

    到了志辉的家,志辉的家人很热情的招呼陈志远。陈志远来是要给陈志光当媒人,他认识贾丽娟的父亲。他是个热心肠,准备去说媒。这使得这一家都很激动,不管怎样,哥俩都有姑娘看上,使人很是欣慰。

    陈志光给陈志远说了他与贾丽娟的进展,他们都是在集市上相会,相处得很好。这使得陈志远心里有了底,有更大的把握去说媒。

    不几天,陈志远就去了福田村的贾丽娟家,还好贾丽娟的父亲在家,他脸黑黑的,有些干巴巴的,说话时很少有笑容。但见到陈志远来还是露出了笑容,“哎来来,志远,生意还不错吧?”

    “嗯还行吧,你这天天的就是扎笤掃啊?”陈志远笑嘻嘻的问,他瞟了一眼贾丽娟,心想,嗯,这姑娘还不错。

    “那干啥去啊,多少挣点呗!”

    “你说得对,那可不。”

    “志远,你来有事吧?”

    “嗯,可不,有个事儿。”

    “是啊,那说吧。”

    “我来想给你家贾丽娟介绍对象。”

    “哦,你介绍?说说。”贾丽娟的父亲笑笑。看来他还是信任陈志远的。

    贾丽娟却着了急,“哥,你介绍谁啊?”

    陈志远笑笑,“呵呵,是我的一个叔伯弟弟,叫陈志光。”

    听到这,贾丽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脸也红扑扑的,心里美滋滋的。

    “哦,元宝屯呗?家境怎么样?”贾丽娟的父亲问。

    “条件是不咋好,但小伙子长得好,勤快认干,以后会不错的。他家就是母亲瘫痪还有他哥上学才困难了些。”志远说完看了看贾丽娟的表情,又看了看她爸爸那严肃的脸。

    贾丽娟一脸的严峻,看得出来她很是担心父亲会反对。

    “都不远,我知道些,这么地吧,哪天看看再说。”贾丽娟的父亲也了解到贾丽娟对陈志光的感觉不错,这年代是要顾虑到孩子的感受的,不好强做主。

    “嗯,行。”陈志远觉得事情有了眉目。

    又过了几天陈志远和陈志军、陈志光乘着柴油三轮又去了一趟贾丽娟的家,事情很顺利就定了下来:先处半年,然后订婚,男方保证彩礼钱2万元。这个结果不是陈志光的父母想要的,因为2万元的彩礼简直是承担不起的!陈志光带着期待和忧郁回到了家。父母也看出来了,很是烦心。但还好有另一件喜事冲淡着这一切,那就是陈志辉的事有了巨大的进展,郑秀红来了一封信,心中明确地告诉陈志辉,她家人很满意这段恋情,都十分支持,并说一离校就可以考虑订婚了!

    最为激动的当然要数陈志辉了,他看完信,又给家人读了一遍,然后又跑去大哥家,给大哥大嫂读,然而,他的听众是无法体会校园爱情故事的。志辉兴奋之余,在夜晚写了一封回信。

    想念的红:

    一别已是半月多了,你的音容笑貌仍旧时时刻刻的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你的温情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只要有你在我心里,我就不觉得冷。想你的夜是那么的温暖。

    每个夜晚,我都希望你会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微笑着,带给我无限的温馨。

    ……

    就这样,在这个茫茫的寒冷的冬季,这兄弟二人都有了各自的爱情,尽管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可预知,但青春的驿动的心情却是一样的充满了期待。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潇潇金江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潇潇金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潇潇金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潇潇金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