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斡旋:解铃还需系铃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为童养媳152.斡旋:解铃还需系铃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黄书太在敲着桌子,蹙眉看那厚厚的卷宗。雪静端了一杯茶进去,放置在案头,看着愁眉不展的他问道:“那个尼姑庵风月案子还没结果?”

    “嗯!”黄书太早就看到自己的皇后娘子进来了,端起案上的香茶一饮而尽,“哥哥和大理寺的文爱卿都说里面有蹊跷,我看着卷宗也是,有些口供明显对不上。似乎哪里脱节了。”

    雪静知道所谓的“大哥”是文雪聪,在皇上口里,大舅子文雪聪是大哥那是当之无愧的,至于那个堂大舅子,刻板的要命,天天讲究君臣之义,倘若皇上喊他哥哥,他会板起脸来说一道君为臣纲之类的大道理,让黄书太苦不堪言,何况不是嫡亲大舅子,就喊他的官职吧,黄书太对此没有任何内疚感。

    雪静也是看过这个卷宗的,在那口供里面,罪尼姑静失和潘巧云都承认在庵里聚赌、勾引当地浮浪子弟奸宿,从而引致浮浪子弟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三死二伤,在当地的影响极坏,目前那个庵已经给查封了。

    雪静笑道:“按理说,佛家或道家一些不成器的子弟闹出一些风月案子,也不为奇事,为何三十里铺那边可可地把这件案子呈了上来呢?要知道每年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案子涉及人命奸情呢,倘若都要你一一御神,那还不得累死?”

    黄书太笑道:“还不是因为其中一个尼姑牵涉到我的那个二哥的旧妃子吗?地方官怕担了干系,毕竟是皇家的体面,我在想着当初二哥给囚禁时,我怎么没有狠下心来将她们一一斩杀呢!”

    雪静吓了一跳,“那怎么能行?枉顾他人性命可不是明君所为。”

    黄书太摇摇头:“我知道你心慈手软,见不得血腥,于是并没有按祖制把先帝的嫔妃去殉葬,只是都在西山那个尼姑庵里落发修行罢了。至于潘巧云是个异数,她的那个拐弯的亲戚杨太守参与了谋反,她也是个不安分的,可是在后宫里并没有什么大罪,所以当初我就把二哥院里的妃子除了那个乌姬外,没有重罪的就全部遣散了,这个潘巧云本来是让她回扬州娘家的,孰料竟会发生这种变故,有些人获悉了她曾是侍奉二哥的人,如今又做出这种淫贱的事情,自然是为皇家抹黑了。为了皇家的体面,这个女人是势必不能留了。”

    雪静点点头,知道尼姑庵的风月案子引出了人命案子,要是不把作奸犯科的静失和潘巧云斩首,势必是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何况那些言官是做什么的,拿着大把的俸禄不去刺探民情,害怕人家弹劾他们“不作为”啊。

    黄书太见雪静不是一个劲地慈悲了就笑道:“其实这个案子没什么难判的,蹊跷的就是,很多尼姑庵附近的人都说这个老尼姑有个相好,可是此次事发,那个相好却不翼而飞了,另外大理寺暗探在查访时发现,那个老相好似乎就是多年前为犬戎引路的那个汉人,你还记得吗?毛绒王子身边那个跑前跑后、一脸谄媚的家伙。”

    “胡三?”雪静的记忆力特好,竟然一下子想起了那个汉奸的名字。

    “就是他!咱们当初被毛绒捉去时,我记得他那个猥琐样子,再后来犬戎大败,毛绒被俘虏,那个胡三就失踪了。”黄书太对自己媳妇的记忆力感到钦佩。

    雪静笑道:“其实真的有可能胡三就是老尼姑静失的老相好。”

    “你怎么笃定?”黄书太纳闷地问她。

    “我娘亲说过,那个静失俗家的名字叫做于红梅,她原来是文家的一个粗使丫头,后来做了我们文家大房里的姨娘,却因为犯了事给撵出去发卖了,卖给了一个胡屠户,那屠户就是胡三。”雪静笑道。

    “哦,还有这档子事?”黄书太拍拍案上了那本《文皇后野史》笑道:“小寒上面没写。”

    “他敢写才怪,也就是写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家事情,就给召进宫里来了,更何况,文家的长房老爷可是小寒的老泰山呢!小寒怎么也要给娘子留几分体面不是?”雪静淡然一笑,她从不认为北方文家村那个猥琐的老头是她的大伯父,尽管血缘关系的确如此。

    黄书太也很看不上这样自诩风流多情实际上却没有担当的男人,对这种人他也嗤之以鼻。

    帝后二人正商议着,小黄门进来禀告:丞相大人拜见。

    黄书太笑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文雪聪就急匆匆地进来了。

    参拜皇上之后,雪聪道:“刚才刑部大牢里的那个狱卒报告,说老尼姑静失似乎是有意掩藏了一个野男人。”

    雪静和黄书太相视一笑,果然,其中有猫腻。

    雪聪看见帝后如此有默契,不由笑道:“看来皇上和皇后也看出卷宗中的不妥来了,那个静失绝对有问题。”

    帝后点点头。

    雪聪道:“如今看来需要我们娘亲的人出马了,那个静失还服侍过咱们娘亲呢!”

    雪静眼睛一亮,她怎么就没有想到呢?那个静失牙关紧咬,但是当有人熟知她的底细时,想必,她也会崩溃吧。

    “娘亲乐意管这些闲事吗?”雪静昨日已经见过了娘亲乔翠,看着样子倒是意气风发得很。

    “放心吧!娘亲喜欢收拾这些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况且又不需要她本人出手,那个棋子出手就可以了!”雪聪促狭地一笑,雪静就明白了,自己的娘亲这么多年在扬州过得也太闲了些,找些事情做,自然是最好的。

    雪静和雪聪一样,也看不上那个趋炎附势的玉平姨娘,可是娘亲自从在扬州就很接济她,天子号召男子们废止纳妾的那一年,潘秃子对玉平姨娘满心地不舍,他家那个大夫人满心希望借此把玉平这个小老婆给卖掉,可是玉平因为和文家的关系匪浅,那个大娘子也心生忌惮,况且,潘秃子对玉平姨娘也有几分真心,家里没有丫鬟仆妇,能有一个免费的保姆伺候他们夫妻,也是不错的事情,因此,玉平姨娘得以幸存。

    她对文家一直也感激得很。此次到京城,一是潘家接到了官家的文书,说是潘家出家的女儿惹出了风月人命案子,潘秃子怕连累了潘家,与老婆一合计,干脆找族长出具了逐出门户的声明,其实潘巧云早已出家,和潘家的确没有什么干系了,是潘巧云自己执意让扬州的爹娘得到消息,妄图他们搭救自己的。玉平姨娘老早就不想伺候这对吝啬的潘家夫妻了,恰巧潘家大老婆毕竟担心女儿,暗地里塞给她十两银子,让她去瞧瞧京城关押的女儿,顺便给她收尸。二是,她听的说文家侯爷夫人要去京城看孙子孙女,她就厚着脸皮去求,知道侯爷夫人最是慈悲好说话的,果然带着她来了。

    雪静和雪聪都对那个烟视媚行的玉平姨娘看不上眼,娘亲却说了:“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他们发的用处,只要能够会用他们,不在于他们是什么人。”果然,此次案子的症结需要这个既熟知文家又和潘家搭线的这个女人来解决了。

    至于条件,娘亲手里握着玉平姨娘的卖身契呢,原来,那个潘家的大老婆安心就不想让玉平姨娘再回到潘家,玉平前脚去了文家,她后脚就把卖身契送过去了,说只要这个老骚蹄子不要再回来打搅她和潘秃子的晚年生活,或杀或卖都由文家做主了。娘亲也就拿着这个卖身契做条件,对玉平姨娘说,只要能把潘巧云和于红梅的底细掏出来,结案后,玉平就自由了,文家可以把她送到扶桑养老去。

    雪静和雪聪听到娘亲这个交换条件哭笑不得,扶桑是个什么地方,倭奴遍地都是,不过也确实适合玉平姨娘这种烟视媚行的老女人生存。兄妹俩此时对娘亲的算计佩服得不得了。

    原来,自从雪绫和秦穹乘远洋的船只去了美利奴开疆扩土后,大汉近海的一些地方也开始纳入了大汉的版图。扶桑是个小小的岛,弹丸之地,是《山海经》中所说的九个太阳栖息的那棵桑树的所在地,所以故名扶桑。也就做日出之汤谷。黄书太本来打算在扶桑那边建一个城,安抚当地的土著,就如楼兰的土著、美利奴的土著那般以安抚为主,慢慢教化,谁知道自己的皇后和岳母都强烈反对,说那些倭奴人品卑劣,只有打得他们服服帖帖的,才能够安分守己。黄书太觉得惊讶,结果先锋官陈甲去了之后,先是按照天子的意思安抚他们,谁知道他们竟然如疯狗般乱咬一气,让先锋官陈甲大为光火,一番刀兵屠戮,那些倭奴们都老实了,跪坐谦恭有礼,气得陈甲直骂:敬酒不吃吃罚酒,贱胚子!黄书太于是就按照皇后的意思把那些倭奴老实些的在当地留守,那些笑里藏刀的,都统统弄到了西北大沙漠里去做苦力,挺好,倭奴很听话,效率也高,没有他们,那连接西方和东方的丝绸大道也建不起来。

    黄书太很对岳母和皇后的先见之明震惊了一回。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越为童养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为童养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为童养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为童养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