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三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醒龙自选集亲爱的三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再次来到三峡。这是第几次来到这里,很难记得清楚了。唯一清楚的是每一次与三峡相逢,都是一次情怀与思潮的碰撞。

    长江一万里,大岭九千重,能奔涌的自然奔涌而来,会伫立的当然相守相望。还有一万一万又一万,像我这样的人,毫不吝惜从青丝到皓首的光阴,一次又一次乘风而来,看不够满江的桃花汛。一回又一回顺水漂泊,拥抱起漫天红叶而归。

    来到三峡的方式越来越快捷,拥抱三峡的方式越来越舒适。从最熟悉的武汉为另一个点,将三峡连接起来的时间,即便是从汽车时代算起,也有了从漫长的两天两夜,到如今的只需三四个小时的巨大变化。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从三峡工程截断亘古江流至今的时间算起来一点也不长,很奇怪曾经冷冰冰的山一样、海一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竟然悄无声息地从我这里获得了某种感情。

    对三峡的迷恋无外乎那举世无双的山水,以及想看透与这得天独厚的山水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工程的计划与实施。因为来得太多,因为来得太多生发的深情,因为深情而对天赐山水肯定会消失的惆怅,因为惆怅太多,必须排遣而又无法排遣,所以只能使用得幸天赐的抱怨为出路。可以想象的原因还有一些。这一切原因都还看得见摸得着,哪怕有少数原因变得淡忘了,也还在记忆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游走。

    我的小猫小狗一样的童年,我的海枯石烂不可改变的日常起居吃喝口感,我的审美趣味,我的思哲基点,我的视野偏好,我的话语体系,我的一切构成生命的非物质元素,早就决定着我会将个人立场建立在纯粹自然一边。比如我是那样讴歌,只生长于老青滩岸边的香也香得醉人、甜也甜得醉人的桃叶橙,本是普通的几株果苗,偏偏遭到雷击,枯了半边,活了半边,然后就变异出世无所有的果中极品。比如我是那样抒情,只生长于老归州外鸭子潭中的桃花鱼,本是昭君出塞前洒在香溪中的一滴泪,年年江水涨起,淹得无踪无影,再大的江水只要退去,那婀娜多姿的桃花之鱼依旧从雷霆袭过、龙蛇滚过、恶浪翻过、洪峰漫过的江底飘然而至。比如我是那样惊叹,年年桃花汛期,那些要去金沙江产卵的鱼群,冲不过江中的急流,便聪明地沿着江边礁石阻击后的细水缓流向上游进,更聪明的三峡儿女,排着队站在细水缓流旁,轮番上前用手里的渔网舀起许多健硕的鱼儿,再将这些鱼儿晒满两岸的江滩。比如我是那样敬畏,江边那被炭火熏得漆黑的老石屋,比老石屋还黑的老船工,至死不肯去儿子在县城的家,只要说起现在的江、现在的船,老船工就会生气地大声嚷嚷,这叫什么江,这叫什么船,一个女人,一边打着毛线,一边飞着媚眼都能开过去,这不是江,也不是船。老船工的船是必须手拿竹竿站在船头的船,老船工的江是船工手中竹竿在礁石上撑错半尺就会船毁人亡的江。比如我是那样赞美,一排排船工逆水拉着纤绳,拖着柏木船不进则退,退则死无葬身之地时,那些被称为滩姐的女子,一边唤起船工的名字,一边迎上前去,挽着某位船工的臂膀,助上一臂之力,等到柏木船终于驶过险滩,那些滩姐又会挽起船工的臂膀,款款地回到自己的家。这些旷世的奇美,早已被钢筋混凝土夺走了,砌在十万吨现代建筑材料的最深处,见过的人还能有些记忆,没见过的人纵使听得倾诉一百遍,也是枉然。

    站在我站过多次的神话般世界最大的船闸旁,站在我站过多次的高高的坛子岭上,站在我站过多次的巨大得令人震撼的大坝坝顶上,站在我站过多次的亿万年沉潜江底的岩石旁,我真的太惊讶了,大江流水,高山流云,一切都在蓝天朗日之下,我居然对用三千亿人民币打造的三峡有了一份由衷的感情。

    好像只是回眸之间,亲爱的三峡,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流言,才使人想为她抱一点不平。循着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和天兴洲长江大桥下从未有过的清得可以的江水,再一次来到三峡,是九天来水驯化了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习惯了九天来水,年年一二月份,这仿佛天作之合的大坝与水,就会千里奔驰到上海,去挤压从东海涌入的咸潮。三四月份,这温情之水又会加大流量去温暖万里长江的每一朵浪花与旋涡,让每一条怀春的鱼儿早些做那繁衍后代的准备。进入雨季,要做的事谁都知道。防完洪水,就该满负荷发电了。接下来的冬季,当美丽的洞庭湖太过干涸,当鄱阳湖露出湖底石桥,便是最多流言攻讦的时候,殊不知往年这种季节长江过水流量不过两千几百,亲爱的三峡为了保证通航,已补充水量到五千几百。这比自然还温馨的几种,真个配得上人称亲爱的情感。还要为左岸电站那八台进口的七十万千瓦水力发电机而感动,不只后来的右岸电站的十八台同等量级的发电机完全由中国工厂自己制造,还以此为基础制造出世界上还没有谁能造出来的更大的发电机。我对三峡的亲爱的感情,还源于自己十八岁时,受县水利局委派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岩河岭水库的小水库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当全世界的自媒体都在疯传三峡面对战争可怕后果的威胁时,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百万吨级的**直接命中,三峡之水也不可能像自来水那样直接冲击到武汉与上海,亲爱的三峡更准确地告诉我,最坏的结果是,那些水会在枝江以上形成新水库,然后,那水就会沿着长江河道,习惯地流向下游。

    我曾经发现三峡的可爱,如今再次发现三峡的可爱。

    人总是如此,一旦发现,就会改变。不是改变山,也不是改变水,而是改变如山水的情怀,还有对山水的新的发现。

    二〇一六年六月六日于宜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刘醒龙自选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醒龙自选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醒龙自选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醒龙自选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