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新家请客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第三十六章新家请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见婆婆净说些蛮横不讲理的话,虽然以前见得多了,她也没少跟着溜缝儿,可自打三伯哥一家搬出去,柳翠翠总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了。

    眼见着婆婆又是拍炕席,又是摔枕头的,柳翠翠怕砸着自已,隐晦地往后退了半步,才小声道——

    “娘,三哥一家签了断亲文书,里正也说不让咱们再去搅和了,三哥家从现在开始分枝另过,跟咱家已经没有关系了。”

    丁老太太听到四儿媳妇这话,大声地呸了一口,“签什么书他也是我儿子,也是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不认我就是不孝子。”

    “我看他敢给我撂个脸子看看?他要是真落下个不孝的名声,闺女可就没人要了,儿子也找不着好人家的闺女,他绝对不敢。”

    听到自家婆婆咒得这么狠,柳翠翠的心头一跳,第一次觉得老太婆心太狠,这哪是亲儿子啊,根本就是仇人,完全看不得三伯哥家有一点好。

    这么想着,她就又往后退了一步,心里嘀咕着,以后说不得也得离这个老太婆远着点。

    不是柳翠翠多心,万一哪天碍着了她的利益,说不得自已也会被她这么毫不留情地刻薄对待呢,谁又说得准。

    看四儿媳妇退了又退,半点也没有跟自已过去的意思,丁老太太气得抓过炕上的条帚疙瘩就砸了过去。

    “没半点精骨囊的玩意儿,不过是让你跟我去搬点东西,又不用你出头,这点胆子都没有,熊货。”

    “那个死丫头抡两回菜刀你就怕了,不过是个八岁大的娃娃,吓唬人玩呢,咱们还治不了她了?”

    话是这么说,想到那死丫头抡起菜刀不要命的样子,苏老太太也有点萎了,咬牙切齿地道,“死丫头,我早晚要她好看。”

    看婆婆不再提去三伯哥家的事,柳翠翠赶紧找了个借口溜了,她真怕婆婆把自已捎带上。

    要闹她自已闹去,只要不少了自已的好处就成,她可犯不着再去惹二丫头,那真是个狠茬儿,敢下死手的。

    丁老太太却是惦记上了老三的家当,怎么也想不明白老三家哪儿来的钱,可就这么放任着她又怎么会甘心。

    管它呢,反正老三走到天边也是自已的儿子,遂把家里的几个儿子都叫了过来,围在一起商量。

    不说丁老太太这边咬着牙琢磨三儿子家的事儿,只说丁小白这边,卸好了东西,就又请了三奶奶他们几个人。

    “三奶奶,几位大娘、嫂子,还是得再麻烦你们一回,下午过来我家再帮着做些被褥。”

    “之前做的不够用,弟妹的棉袄棉裤也辛苦几位帮忙做一套,小孩子不禁冻,身上的衣服都没棉花了。”

    “晚饭照旧留在我家吃,今晚咱们炖肉,三奶奶、大娘、嫂子可别客气,到时候多吃些。”

    听到丁家要炖肉招待他们,再想想丁家饭食的实诚劲儿,妇人们都快要流出口水了,嘴里却是齐声拒绝着——

    “可别,乡里乡亲的,帮忙做个被褥有什么的,真要谢我们啊,熬一锅菜粥就成,能吃顿饱的我们就知足了。”

    村里各家能吃上饱饭就算是家境不赖的了,一天两顿稀粥的不在少数,丁家老宅一天能吃上三顿饭,在村里已算不错。

    当然啦,丁小白他们一家五口不算人头的,丁老太太偶尔发了善心,早饭才会给那么一碗稀粥,可这样的好事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有一回。

    爹娘下地种田是出大力气的,可也得要饿到中午才会有饭吃,娘亲不知饿晕在地里多少回。

    而剩下的两顿饭,合成一顿米粒都不够别人家一碗的,丁老太太对待他们一家的态度,就如同对待阶级敌人。

    说她跟丁三锁是亲娘俩,哪怕丁小白知道这份血脉是千真万确的,她也只当成是个笑话听。

    跑题了,话再说回来,村里各家也不过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舍出银钱买上一条肉,这不年不节的,哪好意思让丁家用肉招待他们。

    丁小白赶紧道,“我们家这不是才搬了新房子么,好歹也得庆祝一下不是,我们自家也要吃顿好的呀,算是燎锅底儿了。”

    “也不是单留你们,你们家里的叔伯大爷也请过来,咱们一起吃顿饭热闹热闹,我娘可是买了一坛高粱酒呢。”

    听到有酒喝,几家的爷们都有些意动,里正也是咂吧了一下嘴儿,就替大家伙应了下来,“那成,晚饭我们就来叨扰了。”

    在路上的时候,李小禾就已经跟闺女商量好了,不过是压着声音,没让里正叔听到,想给他个惊喜而已。

    这时候自然是接过了话茬儿,热情地邀请着,“必须的啊,家里孩子也都带过来,都别做晚饭了啊,来家吃。”

    看着几家人都是笑得满脸红晕,乐呵呵地散了,李小禾就觉得闺女说的对,这顿饭必须得请。

    要想在村里好好地住下去,总得交几家能说得上话、帮得上忙的朋友,真有了啥事儿,好歹有人伸伸手啊。

    就像自家现在这么困难,甚至可以说一无所有,别人在自家身上捞不到半点好处,可他们还是愿意伸手帮忙,这就是仗义和善良啊,是值得交往人家的。

    娘俩又再谢过了里正一家,还了人家的牛车,就挽着胳膊回了自家院子,高山已经先放好粮食,把粥熬上了。

    早上还剩了几个包子,李小禾架了笼屉,放在粥上一锅热了,就忙着跟女儿商量晚上的菜单,到底是自家第一次正经请客吃饭呢。

    “娘,家里就这些东西,也不用多费什么心思,用肉炖一大锅萝卜土豆,锅边多贴点二合面的饼子……”

    “炒个酸辣土豆丝,再炒个大葱鸡蛋,炖个白菜丸子汤,四个菜也就足够了,只要量做足了就成。”

    李小禾点点头,也是,这样的菜色,就算是过年都富富有余了,想来乡亲们也没什么可挑的。

    她就是有些心疼鸡蛋和肉,照闺女这样的说法,今天买回来的肉和鸡蛋,一顿就能吃个差不多,毕竟家家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

    几个人抓紧时间吃了中饭,丁小白就跟高山往炭窑去了,留下李小禾一个人整理买回来的东西。

    大壮和小朵倒是能帮上点娘亲的忙,在三奶奶他们过来之前,好歹把东西都归置妥当了。

    这一趟依旧没买箱子、炕柜、饭桌、凳子什么的,只买了一个临时用的炕桌,到底舍不得乱花银钱。

    李小禾是想着,趁冬天没什么活计,让丈夫上山去砍上一两棵树,这些木制的东西自家就能打。

    丈夫的手艺不错,老宅里好多东西都是他做的,可惜没有半样能带出来,现在自已有家了,打一套家具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只不过晚上请客,就要跟邻居们借着桌椅用了,碗盘什么的也得借上一些,自家买的不多。

    丁小白此时正忙,顾不上娘亲的烦恼,她和高山两人没有直接上山,而是回了一趟高山的家。

    毕竟想要上山打猎,得带上些趁手的工具,匕首是高山常带在身上的,弓箭却是得回家取。

    对了,还得背上背篓,不然打到了猎物也没地儿装,好在高山家的背篓够用,换下了装炭的,还有别的。

    丁小白把早上包炭的旧棉布泡上了,两人才各背上了一个背篓,正要出门,高山又返身给丁小白找了顶棉帽子。

    山里不比山脚下,地势高又杳无人烟,比浅林子里又要冷上许多,不戴帽子只怕要把耳朵冻坏了。

    两人到了山上,丁小白把揣在怀里的包子递给爹爹,让他今天下午继续辛苦些,看着炭窑,她要和高山去山里。

    丁三锁自然是不允的,甚至说要自已跟着高山上山,让闺女留下来看窑,就怕闺女进了山再出点啥事儿。

    奈何丁小白坚持,怎么也劝不住她,丁三锁气得都不跟闺女说话了,像个耍脾气的小孩子似的,看得丁小白直乐,也很感动。

    “爹,你赶紧吃包子吧,再晚我们上山可就赶不回来了,黑了天留在山里会更危险。”

    果然,一听到闺女这么说,丁三锁也顾不得再耍脾气,赶紧撵着两人要走就快走,别磨磨蹭蹭的。

    丁小白却一定要看着老爹把包子吃完,又再教了他如何逮麻雀,这才放心地跟高山往山里去了,一路上兴奋得不行。

    “我要去打猎了啊!”走得看不见老爹的影儿了,丁小白忍不住大吼了一声,震得树枝上的雪都掉了下来。

    这一副孩子样,把高山笑得够呛,小丫头一向鬼心眼儿多,又每天为家里的事情操心,都忘了也只是个八岁的小丫头呢。

    她这样敞开了的欢喜,还真是高山第一次见,高山不免有些纵容,让她喊够了,这才出声嘱咐——

    “在这里喊两声没事儿,到了林子里可不能再喊了,万一把什么猛兽给惊着,我一个人可制服不了。”

    “到时候咱们俩别说猎兔子、逮麂鹿做皮靴了,直接就变成了人家肚子里的晚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丁小白的种田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丁小白的种田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