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先磨一磨枪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第一百一十二章先磨一磨枪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小禾很快就抱了几匹布料回来,精致的绸缎绫罗,花色缤纷,晃得一屋子女人眼睛都花了。

    “哇,这么漂亮的布料,我的天,我只看镇上李员外的夫人穿过,走起路来,浑身上下都是一闪一闪的。”这位是去过镇上的媳妇儿。

    “我活到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布料呢,见过这一眼,死都能闭上眼喽,总算在活着的时候开了眼界。”这位是一辈子窝在村里的老婶娘。

    丁小白举手示意大家先安静,“我想问一声,在座的嫂子、婶子、大娘们,有没有谁识得这些布料的?”

    虽然都叫绸缎,可要分上很多种,产地的不同,品类的不同,那都是有讲究的,胡乱拿过来就用,肯定是万万不行。

    结果不出意料,大家有志一同地摇头,这么金贵的料子,她们见过的都没几个,哪里能认得出,更别说区分了。

    每个人都只知道好看,却完全分不出哪个是绸、哪个缎,哪个又是杭绸,哪个又是凌霄缎?

    “那现在看完了这些料子,有没有人能说出几匹布料之间有什么区别的?可以上手摸一摸。”

    妇人们赶紧把手在身上蹭了又蹭,确定手上是干净的,这才去摸那些料子,哎哟,柔柔滑滑的,摸起来真是舒服,都舍不得放开了。

    丁小白也不催,而是仔细地观察这些妇人的表情,虽然她不是学心理的,对于微表情没什么特别的研究,但大概的表情变化还是看得出来的。

    等到妇人们把手都缩了回去,她就盯着人看了一圈,被她的眼风扫到,有几个瑟缩着往后躲了躲,有几个摆出了看热闹的姿态,还有几个跃跃欲试。

    而这几个跃跃欲试的,除了一个是屋子里的老人外,其余几个都是今天新招进来的,可见三奶奶的眼力是真不错。

    丁小白先在看热闹的几人里挑出一个,让她说说这些布料有什么不同,她只能说出这些布料柔软、漂亮,比棉布柔滑不少,再多就说不出了。

    丁小白又在跃跃欲试的几人里挑了一个,小妇人有点激动,搓了搓手,又有点紧张地咳了一声,才开了口。

    “我刚刚摸了这几匹料子,发现它们的薄厚不一样,在裁剪的时候,这个就应该是要注意的了,缝分儿留大还是留小,跟布料的薄厚可是很有关系的。”

    丁小白点点头,这位是个有思虑的,起码在摸看布料的时候,没有光想着看热闹,而是动了脑子。

    “谢谢大林嫂子,还有谁想说说吗?”丁小白这次没有直接点名,而是给了妇人们自己站出来的机会。

    依然是之前跃跃欲试的几人里的一个,年纪稍长,只见她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颤抖地举起了手,“我……我想说几句。”

    “是孟婶子啊,你说,我听着呢。”丁小白看出她有点紧张,就把笑容放大了些,鼓励着她说话。

    “我是这么想的,刚刚大林媳妇儿说的对,这些料子有薄有厚,剪裁上要有区别是肯定的,我想说的是绣样的问题。”

    “这些料子本身就很是漂亮好看,自带花纹,那我们在绣样上就得多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花纹,不和我们的绣样起冲突,却可以更漂亮更好看。”

    丁小白点点头,她一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因为布料自带花色、纹路,那绣花的时候就很考验功夫,眼力手艺都要精准、出彩才行。

    “我也有想说的。”钱嫂子见没有人再说话,她就从炕沿上站起了身,拉过一匹布料到面前。

    “二丫你看,这匹料子是厚料子,花色是暗沉纹,那我们在裁剪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花纹的完整性,在绣花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对暗沉纹的运用。”

    “这两点大林媳妇和孟婶子都说过了,我就不再多说了,我想要说的是,既然布料有薄厚、有花纹,那我们的绣针和绣线就要各有要求了。”

    钱嫂子边说边从荷包里掏出一个小大的扁平小包,打开,“呐,这里是几种绣花针,我们没接触过这些绫罗绸缎,就要试出哪种针适用于哪种布料。”

    “绣花针竟然还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呀?”几个年岁大的妇人,赶紧拈起了针看,她们的绣活虽然不错,在村里也排得上数,可也只限于普通的绣样。

    “我倒是知道绣花针有粗细之分,但因为平时绣的都是棉布,还真没机会用到别的绣花针呢。”

    趁大家都去拿自己的绣花针去看,钱嫂子又从荷包里拎出了两绺绣线,举到了大家的眼前。

    “你们看,绣线的粗细也是有讲究的,咱们平时用的都是十六股线,绣棉布倒是没什么,但是对于精致的绸缎来说,十六股线就有些过于粗糙了。”

    “你们再看,这一绺是我自己拆的线,是四股线,用来给大多数的绸缎绣花足够了,比如眼前这些。”

    “可若是碰到更精致薄软的绸缎,说不得就要用到两股线,那可就真的要考较手艺了。”

    “两股线不好掌控,哪怕你用的是最细巧的针,技法如果不到位,料子就会因为线的松紧而起皱,料子也就废了,再美的花样绣不出来也是白搭。”

    这个理论倒是丁小白没想到的,她到底不是精通这一行的,此时听了钱嫂子说的这些,真是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妇人们此时也都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她们大多数都是自小长在农村的,哪知道绣花还有这些精巧细致。

    “钱嫂子的话大家都听到了,不用我再细说,在座的各位里,我要挑选的人,大家差不多心里也都有数了。”

    “不是我严格,想要用这些绫罗绸缎,做出比城里的成衣坊还要更漂亮精致的衣裳,在人工上必定就要精挑细选,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情。”

    环视了一圈屋里的人,丁小白觉得有必要把话一次性说清楚,也省得往后的日子再起罗乱,嫉妒和眼红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不如干脆摆在明面上。

    “挑出来这几位好手艺的,做的都是最精细的活儿,工钱肯定是要比别的工种高上一筹的,毕竟人家的手艺高出了一截,这个可有人不服?”

    妇人们齐刷刷地摇了头,这拨凭的是真本事,半点也扯不得谎,不管是羡慕还是嫉妒,完全都是没用的。

    “不过被挑中的人也不必洋洋得意,如果发现谁的手艺出现了差池,我是不会留情面的,你会被降等到靴子作坊,留观后效,再不行也只能辞退了。”

    “而没被挑中的也不必气馁,只要有心学,有朝一日做成衣的手艺达到了我想要的要求,也是可以通过考试被提拔上来的。”

    有几个做靴子的小嫂子,听到这话眼睛刷地亮了起来,她们没觉得自己手艺差,只是平时没机会练习,也没人指导罢了。

    以后跟被挑出来的这几个人打好关系,让她们点拨点拨自己,自己也勤快些,想来也会有赚多工钱的一天吧。

    不管妇人们都是怎么想的,丁小白已经快速地挑出了几个人来,就算这些人是几经挑选的,也还只是暂时定下来,等出了成衣验过品质,再决定最后的去留。

    让娘亲把三奶奶家的妇人们也都叫了过来,算是把手里人集中到一起开个小会,把自己提前定好的规矩制度,认认真真地跟所有人公布了一遍。

    “我跟镇上的东家签了长期合作,所以打算正经地开两间作坊,你们也都知道的,我家在挨近村子的空地上,买了一块宅基地。”

    “那里除了盖我们自家的院子,我还打算专门盖一处作坊,只不过要等到开春以后了,眼下的条件比较艰苦,只能拘在这间房里,大家先将就一下。”

    妇人赶紧出声表示,在哪儿都是一样干活,作坊不作坊的无所谓,只要有地方能做活,能赚到工钱就成。

    这个回答还真是够质朴的,丁小白无力反驳,“那就先这样吧,人员都已经分出来了,一共三个组,皮靴组、手套组,现在各自去开工吧。”

    说完又指了指炕上的几匹布料,“成衣组的,你们把这些料子拿去西屋,今天下午就研究这些布料,琢磨适合的花样,先磨一磨枪,做好开工前的准备。”

    “晚上散工前,希望你们能达成共识,报出这些布料所需要的绣花针和绣线,主要是针的规格,绣线的颜色,以及它们的数量。”

    “我明天会去镇上采购,把这些工具和材料帮你们备齐,对了,还有绣花绷子,也得多买几个,需要买多大规格的,你们也要报上来。”

    钱嫂子带头应了,麻利地各自抱起一匹布,半点没犹豫地去了西屋,这个行动力还是让丁小白挺满意的。

    “你们把布料先放到炕梢吧,马上就要吃午饭了,不差这一会儿的工夫,上午就先到这儿,几位吃完了午饭再过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丁小白的种田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丁小白的种田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