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左右手上京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第二百七十一章左右手上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孙弛骏的提议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毕竟有不少的高级将领都接受过药草的救治,得了恩惠还不领情,那不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了?

    当然,孙弛骏提拔高山也是有私心的,到底是自己人,高山如果能在军中做出成绩来,他的面上也有光。

    如果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想要熬出头太难了,百夫长虽然只是个管着百人的小头目,但手下有人好办事,总好过一个人在最底层挣扎。

    这时候的孙弛骏还不知道,高山和丁小白已经私下里有了约定,不过即便他知道,也只有祝福的份儿。

    在孙弛骏的心里,他虽然很喜欢丁小白这个小丫头,但一多半还是喜欢她的才华和为人处事。

    至于说到男女之情,肯定是没有占多少的,或者说是他自己这时候还没有察觉到,毕竟小丫头还小呢。

    之前他不愿意当丁小白的叔叔,也不过是心里别扭,觉得差着辈份不好相处,他宁愿只当这丫头是妹妹,亲近起来才更理直气壮些。

    所以为了保护丁小白,即便救下十万大军是莫大的功绩,这个名字也是万万提不得的,怕给小丫头招来麻烦。

    孙弛骏不想自己占着功劳,就把功劳扣到了高山的头上,高山谦让不开,也就只能接着了。

    俩人默契地都把小丫头藏在了心底,没让任何人知道,他俩不说,兴、旺、昌、盛四人自然不会大嘴巴,这也就成了只有他们几个人才知晓的秘密。

    所有人都以为这场仗会很好打,西秦国人多势众,粮草充足,打个蛮荒小国,怎么看都应该是手到擒来。

    毕竟蛮国兵士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哪怕他们再如何地英勇善战,但人少地瘠是事实啊,供给是完全跟不上的,根本就没有打持久战的可能。

    哪想到西秦国的想当然,竟是出了天大的疏漏,蛮国纠集了附近的众多小国,许诺了打下西秦国后,均分西秦国的资源,从而让众小国同仇敌忾。

    所以这一场仗,出人意料地一打就是整整五年,而在这五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人和事,也把某人拴在了京城离不开。

    国事为重,丁小白尽心地侍弄好自己京郊的两处田庄,看着农人改制水田,还要教他们沤肥、施肥,时间仿佛一眨眼,倏忽地就滑过去了。

    又是一年到了头,这个新年丁小白是在京城过的,没回去半坡村,实在是不敢离开,皇上紧盯着呢,想来在水稻收获之前,她是肯定回不去的了。

    既然离不开,那就干脆守在这边大干一场,总不能白来了京城一趟,丁小白本也不是能闲下来的人。

    当年孙弛骏一离京,他手里的店铺和酒楼,就都归到了丁小白的手里,照孙弛骏的原话,搁在别人手里他不放心。

    辅国公府虽然一直有着自家的一些产业在经营着,但都经营得普普通通,寻常的收益罢了,能维持个日常开销,略有盈余而已。

    要说辅国公的大进项,几乎都出在孙弛骏身上,真说起来,孙弛骏算是辅国公府的一个异类。

    这可不是他才学不行,大名鼎鼎的凌尘公子,可是公认的京城四公子之一,大儒、学者们选出来的,半点虚招子没有。

    可他偏偏不喜政事,其他三位公子都已经坐位朝堂,他却只喜欢鼓捣自己的大小酒楼和食铺。

    看他闹着玩儿似的,随手左一间酒楼右一间食铺,却是弄一间成一间,也真是个奇才了。

    生意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没有做不成的,还都能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整个辅国公府,真就没有其他人在生意上能望其项背的了。

    也算是临危受命,丁小白当然没有丝毫犹豫地接下了,不说好多铺子原本就记在她的名下,只说孙弛骏为了保家卫国出征边关,她也得替他守好这份产业。

    她倒是不怕辅国公府的人嫉妒她拢着孙弛骏的产业,毕竟她是辅国公夫人认下的孙女儿,名义上也是辅国公的小姐呢,不担心肥水流了外人田。

    一边顾着孙弛骏的酒楼、食铺,一边盯着田庄的农田改质,丁小白是眼见着春天到来的。

    当她盯着农民插好事先在空间里培育的稻秧,又叮嘱农户好好看顾,才算是终于从农事上闲下来了。

    转过身,丁小白就在京城建起了几间作坊,家里的作坊只供应北边就行了,毕竟半坡村那样的小地方,不管是人手还是人才都有限,再扩张已经没什么意义。

    至于京城这边新起的作坊,就着力供应京城以南,供应的面积比半坡村那边要大得太多了,所以必须得弄得大些。

    守着京城,丁小白有信心能招到更多合用的人才,不管是精湛的手工艺人,还是管铺子的掌柜,甚至于优秀的销售人员,想来都是不缺的。

    这样不止她自己扩张了事业的版图,同时也方便了秦龙飞事业的扩张,供货如果能及时,京城和附近几个城镇的精绣坊,肯定是越开越火。

    当然,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开出多大的作坊来,没人比丁小白更明白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她先是用心选址,在京城选了一处稍显偏僻的位置,然后用皇上赏下来的银钱,购置了一片好大的房产,购置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起了点小波折。

    那里原本是十几家的院子,大小不一,加在一起却是一个大大的正方形,丁小白带着吴东选定了地点,就让他带着人过去联系了。

    这十几户人家,有人愿意卖房,有人不愿意,这也是正常的,在一处住惯了,没有哪家愿意无缘无故地折腾。

    好在丁小白钱给的足,不亏人,同时给吴东下了指令,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这一片房产,一户都不能漏掉,不然就连不成片了,就没有了买下来的意义。

    当然,‘无论如何’也是有底限的,不可能对方提什么条件都答应,好在吴东出手利落。

    最后的结果让丁小白十分满意,价钱比她预估的还要低上一些,当然,跟正常的售价比起来,还是稍稍高一点点的,没有好处谁愿意搬呢?

    说起吴东这人,他除了在识字这一项上有些缺陷,其它的事情交给他做,还真是颇让人放心,几乎就没有他拿不下的。

    有胆识有魄力,谈判虽然经验不足,但对上这时候百姓的纯朴,倒是不落下风,即便是搁在现代,也算是个高精尖的全面型人才了。

    好在他还是个肯学的,每天书本不离手,不管是拼音识字还是做账画表格,都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

    吴东是在丁小白定下了京郊的旱地改水田后,被丁小白叫来京城的,她身边现在迫切需要有几个忠心且能干,让她指哪打哪的人。

    既然武家姐弟不愿意回京,丁小白就询问了吴东的想法,确定了他同意上京后,让丁鹏宇接替了他的位置,任了紫鸢居的总管事。

    虽然丁鹏宇的年纪比吴东小了不少,但因为经过见过的事儿多,丁小白对他倒是挺放心的。

    何况就算偶有什么不妥,那不还有丁馨扬帮忙盯着呢么,姐弟同心,其利断金啊。

    做为一名女子,丁馨扬不方便出头管外事,但让她只管着一个内院着实是有些屈才了,丁小白相信自己的眼光。

    现在让丁鹏宇主理外院,紫鸢居前、后院的几间铺子也要归在他手里,暗里让丁馨扬帮衬着,她这个做姐姐肯定是极愿意的。

    姐弟俩搭档,大错起码是出不了的,至于能不能锦上添花,就要看他们姐弟俩的能力了,丁小白拭目以待。

    同时被丁小白一起叫进京城的,还有一直帮她管着作坊的诸娘子,既然打算在京城这边再开几间作坊,规模还要做大,少了诸娘子肯定是不行的。

    年后才辞了靖国侯府,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半坡村,投奔了自家媳妇的诸账房,在半坡村才将将呆了一年,就又跟着媳妇上了京。

    诸账房还担心着,自己到了京城就会没活儿干了呢,他当初一到半坡村,可就接管了整个作坊的财务账目。

    正干得顺风顺水呢,就又被东家小姐叫回了京城,无论自家媳妇怎么安抚,他都安不下心来,是一路提着心回到京城的。

    结果一到了京里,东家小姐先是安排了一处不小的宅子,给他们一家四口暂住,跟着又捧了一撂的账本交过来,诸账房终于踏实了。

    再看到东家小姐,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安排进了靖国侯府的家学,这可是他们当初在侯府里当下人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诸账房简直是心花怒放,私下里偷偷跟媳妇交待,让她好好跟着东家小姐做事,一定不能辜负了东家小姐的一片心意。

    诸娘子哪还用得着丈夫嘱咐这个,她跟吴东一到了京城,歇都没来得及歇着,就开始跟着丁小白身前身后地忙活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丁小白的种田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丁小白的种田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丁小白的种田生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