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蜂窝煤球 火锅走起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之路第二十六章 蜂窝煤球 火锅走起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很快,姜勇搅拌好原料,用的比例是黄泥一份煤炭五份,然后用压煤器压好,煤球12个孔均匀分布,中间四个,四周各两个,看起来像个“井”字,横竖都是二,非常完美。

    “秦将军,这个就是成品,只需晾干即可,我叫它蜂窝煤。上下表面再撒点硝石粉,点燃会更快些。”

    郭一凡指着一个煤球也很欣慰,这个操作好,可以少冻死不少百姓了,毕竟价格比起“柴米油盐”的柴便宜不少。

    今天太阳很给力,煤球估计很快就能干,于是郭一凡走到没人的地方把煤炉都拿了出来,这是和压煤器一起收来的。

    “来,你们全都试试。”秦良玉准备让人来学了。姜勇大嘴一乐,解放了。

    很快,原料都做成了蜂窝煤,也就十来个,都不够人手一个的。

    收工后,也到饭点了,郭瑾郭琪忙碌了起来。锅底刚烧开,香气四溢,搞得其他人口水直流,秦将军也不断地咽口水。

    她也把郭一凡的话当耳边风了,也没去叫人,只是把家里看得见的人都喊了过来。

    “郭公子请大家吃火锅,要不要的?”一脸高兴的秦良玉对着大伙喊道。

    毕竟平日饿肚子的时间多,难得能改善下,所有人都很高兴。

    “要的!”不仅异口同声,音量也大。

    然后郭瑾郭琪开始为秦将军服务,郭一凡坐在边上介绍红薯、土豆,红薯做成的粉丝,土豆切的片,秦将军吃的很开心。

    听管家说,这样的秦将军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的确,明朝军饷不多,还要层层克扣,卫所也罢,土司也罢,不仅仅是养兵,还有他们一大家子人。

    食不果腹何止底层的百姓,这些兵,这些将,也没多少吃的好的,三月不知肉味才是正常。

    一片肥牛,一片牛肚,郭瑾郭琪夹的挺多,但秦将军吃的很少,都喂给了身边的小孩。

    她自己吃的最多的是粉丝、土豆,两丫头眼尖,善解人意,接着肉下的少菜下的多。

    没一会儿,秦将军就吃饱了,便喊郭一凡去书房喝茶。

    “红薯、土豆味道不错,也能果腹,不知耐不耐饿?”好吃是一回事,耐饿最关键,毕竟水也能喝饱,可很快又饿了。

    “跟粮食无异!”土豆的营养价值能做主粮,红薯稍微差点,但总比没的吃强啊。

    “果真这么高产?”

    “真。”郭一凡非常的肯定,他从小吃土豆长大的,土豆鸡块、青椒土豆丝,特别是老妈做的土豆丝肉片,儿时的味道更加难忘。

    “带来了?”尝过味道的秦良玉满怀期待。

    “请将军安排五两牛车……”郭一凡话还没讲完,就被秦将军打断了。

    “好。”叫来管家去安排了。

    郭一凡也只好告罪一声跟了出去。

    跟管家约好,在村外林子等他。就带着姜勇要了两匹马先行一步。

    郭瑾郭琪就过来陪秦良玉说话,说了些土豆、红薯的不同吃法。

    如何育种如何栽种如何收藏都有小本子记着,也一并给了秦良玉。

    郭一凡到了无人处,从储物戒取了很多袋辣椒红薯土豆,堆在一块,并弄了些树枝杂草掩盖了下。

    没等多久,五辆牛车就到了,发现放多了,还装不下,又装了几袋到马背,还是有人身上背一袋,然后就匆匆往回赶。

    看见数量不少,秦将军也很开心,亲自打开来看了看。郭瑾郭琪则拿出一些,各种吃法都做了一点,毕竟讲得再好不如亲眼一见。

    很快,辣椒炒土豆丝、烤红薯、红薯粥就出锅了,炸薯条没做,是因为油贵不舍得,其实炸完的油还是能再烧菜的,可厨娘一看要倒那么多油,差点吓死,所以就算了。

    众人见状,也都过来尝了几口。

    “味道不错,今天是吃不下了。”秦将军没说完,就去拉起一孩子,这小家伙火锅已经吃了不少了,还拼命往嘴里塞,小肚子鼓鼓的。

    “见笑了。秦良玉很不好意思,自己的孙子丢人了。”郭一凡却眼睛红红的,一个大将军的孙子,吃食也不够,更何况他人呢?数了下五个小孩,便拿出十盒德芙出来,递给了秦良玉。

    “将军,这有些甜食,可作为孩子的奖励。”郭一凡就德芙多,他自己也喜欢,其他糖果就没放心上。

    “还挺稀奇,我尝尝看。”她这是试毒呢?郭一凡也不点破。

    “秦将军,广元县有大煤矿,可以找人合作。蜂窝煤制作简单,用不了多久别人也会知道。银子虽然挣的不多,但好在对百姓有利。另外,销售这块可以找樵夫,能用便宜的煤,柴禾就没人要了,樵夫太多,一下失去生活来源,估计不好过。”郭一凡悲天悯人不是一次两次了。

    “郭公子想的周到,老身替重庆的百姓给你鞠一躬。”自郭一凡来到,表现都是为国为民,秦良玉早不再怀疑了。

    “使不得,使不得,将军折煞学生了。晚辈只是尽自己一份力而已。”郭大少的确激动,能看见心目中的英雄,女中豪杰,哪里还敢受礼。

    “可这价值千金。”何止价值千金啊,这是一条条人命啊,秦良玉当然知道这价值几何。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君分忧,敢不从命。”小词一套一套的,听的秦良玉也很感动。

    “如果陛下的臣子都如你这般,我大明无忧矣!”这也是忍不住的感叹。

    “将军高看我了,他日将军有需,定要寻我。明年我也要去京师了,川人便有劳将军爱护了。”刻画形象,必须如一。

    “分内之事,理应尽心。”秦良玉平反贼,保家国,用完了家中每一个人,爱国情怀为何物,想和做却是另一回事。

    “将军,还请珍重,为大明多尽几年力。”这时候的秦良玉也近五十,当然她还是挺高寿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她的确一直熬着。

    “老身且熬着呢!一路走好!”

    “学生告辞!”

    秦良玉挺感动的,一个少年,有这心胸,实属罕见,一路目送,直到看不见郭一凡的身影。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之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之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之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之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