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小结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六 小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戏剧不是一个突然降落的天外来客。它是许多流散在古代生活中的戏剧美的因素凝聚的成果。

    凝聚需要有一系列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切走向文明社会的民族,都会有戏剧美的因素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只是由于凝聚的条件不同,戏剧形成的时间和繁荣情况也产生了各种差别。

    与世界上其他古文明发祥地一样,我国戏剧美的最初踪影,可在原始歌舞和巫术礼仪中寻找。

    原始歌舞从总体上开拓了人们的审美领域,而巫术礼仪中巫觋们装神弄鬼的扮演活动,则是拟态表演的先声。

    在古代,原始歌舞和巫术礼仪往往是互相溶合的,古人们便在载歌载舞的拟态表演中走到了戏剧的大门之前。

    但是,就在戏剧美行将凝聚的时刻,中国和希腊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

    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派把巫术礼仪引向艺术之途,形成了戏剧;作为氏族贵族思想代表的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则把巫术礼仪引向政治、伦理之途,使戏剧美的因素渗透在生活之中,未能获得凝聚而独立。

    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派面对着从土地氏族小圈子中解脱出来的广阔世界,颠沛簸荡,渴望在再现客观世界的惊涛狂波中来认识客观世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固守、安踞在天然、平适的氏族理想之中,希图以自我修养、和谐调节来处置内外关系,由此产生与希腊悲剧迥然不同的主体性艺术倾向和

    “温柔敦厚”的格调。这一系列的政治、社会、思想背景,延缓了中国戏剧的形成,而当后来中国戏剧形成之后,又规定着它的特殊美学格局。

    优人的活动,正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中国艺术对于政治伦理生活的紧密归附,对于

    “温柔敦厚”格调的紧密归附。因此,与戏剧颇有近似之处的

    “衣冠优孟”,并未预示正式戏剧的逼近。就这样,我们在屈原《九歌》中可以窥探到的浓厚的戏剧信息,还需走完一段历史长途,才能成为完整的戏剧现实。

    中国戏剧在希腊戏剧和印度戏剧走向衰微时才踏上繁荣之路,并不足怪。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