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木头(附录天外有天,人应该虚怀若谷)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缆镇语录两块木头(附录天外有天,人应该虚怀若谷)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两块木头

    雕刻师物色到两块木头,一块上等佳木,一块普通杂木。

    雕刻师打算把佳木雕成一尊佛像,杂木用来烧火。

    当动手雕刻时,佳木一个劲地叫痛,四处乱蹦,一点也不配合雕刻师,还弄坏了好几把雕刀,雕刻师也流了很多血!

    一气之下,雕刻师把佳木扔进了灶间。

    雕刻师试着向杂木动刀时,发现杂木很配合,也不叫痛,于是便把它雕面了一尊精美的佛像。

    佛像后来被供奉在庙里,受了千年的香火,竟升天成仙了。

    附录:

    老子道德经解读(2),天外有天,人应该虚怀若谷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 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丑恶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相对而生,难易相较而成,长短相比而显现,高下相互比较依存。

    音与声相互应和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前后相互追随才能形成顺序。

    因此圣人处事,能顺应自然,用无为的态度行事,用不言的方式实施教化。

    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万物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正是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才会永存不灭。

    解 读

    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都是相对而存在的。

    它们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有其一才能显出其二。并且两者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生活中看人看事,一定要辩证的看。

    如果只盯着其中一面,忽略或看不到另一面,就是偏颇的、不全面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区分,但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就美丑来说,什么是美、什么是又是丑呢?好像没有固定的标准。再美的人,也有比他更美的。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视角不同,对美丑的界定就不同。

    可能有些人觉得一个女孩并不漂亮,但另外一个人却“情人眼里出西施”,认为世界上只有她最好看。

    所以她究竟是美还是不美呢?

    再说善恶,也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很多人有时候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在地铁上给年老体弱者让座、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喂流浪猫等等。

    那么相对于一些冷漠的、没有同情心、甚至会伤害弱者的人来说,我们就是善良的。

    但是,比起更多默默做公益、倾一己之力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就相形见绌了。

    然后是高低——泰山巍峨耸立,为五岳之首,但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却又显得低了。

    所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圣人,也就是得道的智者,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会“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图片

    了解过《易经》的朋友都知道,64卦中,有一个“谦”卦,它是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谦卦的卦象是地在上,山在下。

    山本来是比地要高的,但此时它却屈居于地下,这就表示了一种高贵的谦虚。

    谦卦之后为豫卦,表示喜悦。

    这正是易经要告诉我们的,人如果有了谦虚的胸怀,虚怀若谷,就能得到快乐。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你有的别人未必有,你没有的别人可能会有。

    不必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抬高自己。

    也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压低自己。

    高看他人,弱化自己或者抬高自己,看轻他人都是不可取的。

    学会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从而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只有认清自己,扬长避短,

    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才能稳步向前。

    再来说说难易和有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难和易是相对的。你认为难的,别人可能觉得很容易;你认为容易的,别人也许觉得难。

    难是由无数个易叠加起来的。

    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课本知识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让一个小学生去解高等数学,对他来说相当于天书无疑。

    只有基础打好了,之后的也就不难了。

    当我们面对难题时,不要轻言放弃。

    只有经过了难,我们才能更深刻体会到易。

    面对自己解决不了难题,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集思广益,比自己埋头苦干要好的多——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地球上的一次旅行,旅途上的一切都是过客,终将离你而去。

    我们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不必执着于一切得失有无。

    无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只有中空,才可以盛物。

    所以人在做事情遇到阻力,一时没办法解决的情况下,要试着按下暂停键,放空思想,腾出些空间来,说不定瞬间豁然开朗,新的思路,解决办法就进来了。

    无也好比人的思想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存在的,而且统领着人的一切行动。

    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无疑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从容器和人可以看出,无和有是共生共存的,无就是有,是看不见的存在。

    看不见,不能说没有。

    无可让你静思,获得奇思妙想,无是你拥有的开端。

    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正是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合乎自然。

    圣人正是参透了事物的两面性,相对性,才能做到不偏不倚,让万物顺其自然发展,互相制衡。

    有就是无,一切皆是浮云。

    圣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有无,不贪功名。

    所以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求回报,不居功自傲,以身作则,给世人潜以默化的力量。

    而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能记着他的丰功伟绩,一代一代的传扬下去。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缆镇语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缆镇语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缆镇语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缆镇语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