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菜刀·强盗(附录:《宝积经》34)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缆镇语录哑巴·菜刀·强盗(附录:《宝积经》34)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哑巴·菜刀·强盗

    故乡老宅的大门上,大多刻有一个很显眼的米字,字并不很大,但笔迹粗扩有力,入木三分,显然是故意刻上去的。但我一直不明白这个米字为啥会刻在门上,有何深刻之意?

    故乡人大多以农为生,以米为主食,也许刻米字是为了不忘记传统吧!但仔细思量又觉不对,于是问村中年长者,大多摇头不知,或语焉不详。

    今年清明节,偶遇一个从台湾回来的远亲老者,老者七旬有余,身健如当年,谈吐不俗。

    于是向老者询问此事,老者向我道出米字后面的故事。

    早年时候,村中经常来一个卖菜刀的哑巴,三十来岁,人长得五大三粗,他的菜刀的质量过硬

    。

    哑巴来村中卖菜刀,方式很特殊,多在早中晚三餐开饭之时,此时村民大半在家。哑巴用一把菜刀击打另一把菜刀,两刀相撞,其声悠扬,刀声一响,村民都知道是卖菜刀的哑巴来了,纷纷出来看热闹,有买菜刀的,讨价还价的,有托哑巴磨菜刀的。大多人只是看热闹而已。

    哑巴卖菜刀有二个表演节目,一个是削铁如泥,取一块锈铁,一刀砍去,锈铁立断一小块,于是众人喝彩;另一个是吹毛立断,取一小撮头发置刀上,用口风用力一吹,头发纷纷掉地,众人又喝彩。开场白之后便进入交易,时间多在半小时,从不影响村民吃饭时间。

    哑巴有个习惯,谁家买了刀,便在门上刻个米字,村中人问其故,哑巴做了个磨刀的动作,意思是下次来时可以找上门为其磨菜刀,众人也不以为意。

    哑巴记性甚好,谁家买了菜刀,谁家的菜刀需要磨了都一清二楚,因此众人也很相信他,村中人从没买过他人的菜刀,菜刀钝了,也一定要等哑巴来磨。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村里遭了劫。

    第二天,人们发现村中凡是门口画了哑巴米字的都没有损失一点东西。

    而被抢去东西的都是门口画了×的,也不知什么时候画上的。

    其中被抢的一户人家儿子曾偷走哑巴一把菜刀,另外被抢的多是富户或期压百姓的地主,穷人一户也没有遭劫。邻近几村也一样。

    从此,哑巴也失了踪,再也没有人见过他的身影。

    有人猜测,哑巴是强盗派来的探子,来村中探听虚实的。

    也有人说,哑巴本身便是强盗头子,而且哑巴并不哑,是个劫富济贫的侠士。

    但据台湾老者说,其实哑巴的确就是一个强盗,后来被捉,是老者判的案,当时判了三年,后来哑巴的一个远亲花钱把他保释了出去,只关了六个月,而且哑巴确实并不哑,世代以打菜刀为生,是社会动乱官逼民反才做强盗的,而且从不抢穷人。

    老者问我老宅的米字还在否,我记都保存得好好的,老者笑了。

    附录:《宝积经》34

    第三十四期

    上期内容我们说到佛陀将修行的沙门作了四种分类,分别是: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

    接下来,佛陀继续对这四类沙门进行评述,号召大家向实行沙门学习。

    【宝积经 | 经文】

    -“如是,迦叶,汝等当习实行沙门法,莫为名字所坏。迦叶,譬如贫穷贱人假富贵名。于意云何?称此名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叶,但名沙门、婆罗门,而无沙门、婆罗门实功德行,亦如贫人为名所坏。”

    佛陀告诉大迦叶:你们应当学习实行沙门的修学态度和方法,不要为前面三类虚有其表、名不符实的沙门所迷惑。

    就像社会上一些穷人,身无分文却假冒富贵。同样的道理,那些叫做沙门、婆罗门的人,如果没有真实的沙门、婆罗门的功德品行,与那些假冒富贵的穷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俗话说:“真贫好过,假富难当”,就是这个道理。

    【宝积经 | 经文】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著;如是多闻贪著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著金璎珞;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如长者子剪除爪甲,净自洗浴,涂赤栴檀,著新白衣,头著华鬘中外相称;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对于名闻沙门,佛陀进一步作出了批评,经文通过三个比喻,对名闻沙门的错误言行进行了抨击。

    ■口渴喻

    名闻沙门就像是在大水中漂泊的人,竟然会口渴而死。名闻沙门虽然读诵了不少经典,但却不知道依照经教,遏制贪婪、瞋恚、愚痴的三毒烦恼而沦落生死苦海、堕于诸种恶道。

    ■药师喻

    名闻沙门就好比是给人治病的药师,随身带着药囊,却不能给自己治病。

    那些自认为多闻佛法的人也是这样,他们知道不少佛法,能够为别人说FL道,可他们自己的烦恼却没法消除,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虽然得到了上好的法药,却不能修善进道,多闻本来是好事,结果却违害了自己的善根。

    ■宝珠喻

    名闻沙门就好像摩尼宝珠,一旦落到污秽之中,就再也不能戴到头上。

    那些损害了自己善根的多闻比丘,不再有资格利益人天,就好像死人身上带上黄金璎珞等饰物一样,这些多闻比丘,尽管身上穿着出家人的法衣,受在家人的供养,可是对于自身的解脱有什么作用呢?

    ■真正的沙门

    那么,真正的沙门应该怎样做呢?

    佛陀认为,真正的沙门,就好像是德高望重的长者的儿子,修剪好了指甲,又作了斋戒沐浴,再用红色的旃檀香涂饰自己,穿上了洁白的衣衫,头上还作了花鬘装饰,从里到外都是透显着虔敬庄重,称得上心口相称、内外一致。

    如果那些多闻比丘,也能够多闻佛法、精进持戒、身著法衣,身心清净、表里如一,接受人天供养,也就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修行沙门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缆镇语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缆镇语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缆镇语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缆镇语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