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六十七章宝钞总数
铁铉点头,说道:“宝钞制度是在洪武七年确定下来,但其实在大明开国之初,已经行此策,至于洪武七年之前宝钞数量,已经不可考,开国之初,百事繁杂,很多事情上都没有章法。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洪武七年之后,之前的旧钞全部换成了新钞。这部分新钞有多少?我估计在一千万锭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考虑,那就是胡惟庸案。”
“或许大家忽略了一点,胡惟庸案之中,涉及了宝钞。最大的罪名是就自行印刷宝钞有一百多万锭。”
“虽然铁某相信,朝廷清正廉洁。但是这个部分也要注意。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这个数目。还有胡惟庸案前后,大明宝钞数目几乎为之一空。很多地方上都对不上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敢对上账了。”
“不过有一点却可以计算,那就是宝钞产能。自从洪武七年之后,宝钞都是宝钞提举司督造的。每年的产量都是固定的,最多一年生产了七百多万锭。从洪武七年到洪武十八年,每年生产数量在五百万锭到七百万锭之间。取中间数,大抵在六千六百万锭左右。”
“不过宝钞的支出,却不是如此平均的。”
“为了回收宝钞,每年朝廷商税可以收宝钞,但也需要钞七钱三。洪武十四年,仅仅收回宝钞二十二万贯左右。之后,倒是年年增加,但是最多的年份,不过到四百多万贯左右。”
“而朝廷发钞固定开支,每年都有,大概在一百六十多万锭。这个并不多,不过是将士俸禄,朝廷官员俸禄而已,想必大家也都领过的。”
说到这里,下面的一阵苦涩。
都是明代俸禄低,其实朱元璋定得并不低。只能说不高而已。真正的低是宝钞贬值,从刚刚开始到现在跌了这么多。本来就不高的俸禄,自然入不敷出了。
何夕看到这里,越发明白一件事情。宝钞这一件事情,不解决不行。不仅仅是商业上的问题,也是政治上的问题,还有军事上的问题。
解决宝钞的问题,是很多人的想法,但也是所有人都难以面对的问题。
因为这个数目太大了。
六千六百万锭,这还是估算的。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不计入统计的。说七千万锭也是可以的。七千万锭不等于七千万贯,锭是指银锭,一锭银子几两是不一样的。不过在这里是取五两的,一锭宝钞等于五贯宝钞。
也就是三亿五千万贯,而大明铜钱,银子,金子,加起来的总流通量,估计不足这个数目的二分之一。
但是即便如此,就宝钞贬值来说,已经算好的了。
因为货币贬值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真要说,洪武十四年之前,宝钞贬值并不是太厉害。反而是洪武十四年之后,即便朱元璋用了很多手段,宝钞贬值,如山崩海啸一般不可阻挡。
毕竟之前印了那么多,而且财政上是有惯性的,朱元璋一时间也难以用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冲抵宝钞这个缺口。
朝廷不可能下子不用宝钞。
财政依赖症,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而朱元璋从洪武十四年决心对宝钞下手,一直到洪武十八年才算是减少宝钞印刷量,至于洪武十八年之后,宝钞印刷虽然还在持续,但是每年生产的已经很少了。甚至工匠也在裁撤之中了。
谁都能看出朱元璋的用意。
甚至朱元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何夕的功劳,何夕开海,海上赋税增加,给朝廷填补得了窟窿。这才让朱元璋用余地对宝钞动手脚,否则历史上朱元璋不知道宝钞的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解决,是不想吗?
就好像美国不想解决自己的国债问题吗?是不想吗?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财政余地。
“宝钞的总开支,最大的其实是军事开支。”铁铉说道:“最多的一年,在军费上支持宝钞超过一千五百万锭,仅仅数年,宝钞就跌了不知道多少。宝钞这一件事情,真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只是,以大人发达银票最低准备金。十比一的,也需要三千五百万两,白银或者黄金。属下,真不知道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做?”
何夕额头微微见汗,这个数目,并没有超出何夕预料多少。说道:“你忘记了按照市值,不按面值来算。”
铁铉说道:“如此一来,我们手中的银子大抵是够的。但也仅仅够换钞,又回答原来的问题,宝钞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但是新北京城怎么办?”
杨士奇说道:“这一件事情,必须缓缓为之。首先第一点,那就是朝廷已经有的宝钞,全部作废,不再发行。今后,朝廷给下面的俸禄,都要银票来代替,这一点面值上,是不能打折扣的。”
铁铉说道:“一百六十六万锭,八百三十万两银票每年。而且,不管大人怎么做,银票的发行必然超过亿万两,如何维持银票不贬值,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大明已经经不起第二次宝钞问题了。”
“下官恐怕,如此再来一次,从此大明百姓再也不会信任任何纸币了。”
何夕不得不承认铁铉说的对,大明法定货币是宝钞,但是下面用的银两,从本质上来说,银子仅仅是贵重金属,根本不是朝廷法定货币,但是那又怎样?明清就是流通非常不方便的银两,连银币都没有。
这就是屡次纸币政策失败之后的反噬。纸币已经在民间完全的失去了信任。
甚至到了谁搞纸币,谁就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
这一点也不能算错。
崇祯最后几年,崇祯就想过印纸币,但是朝廷百官齐齐反对,只能不了了之。不过究崇祯之本意,大抵也是合法的劫掠而已。
而纸币不解决,大明想要发展资本主义,就由一个天然的问题,那就是钱荒。
宋代的历史可以说明。
宋代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商业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发达的经济发展,却没有带来好处,反而造成了钱荒,那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货币总量的发展。
就会造成原本稀少的货币越来越值钱。
如此一来,大家何必去发展生产力,只需将钱藏好,就会自动升值。何必去辛苦干活啊。
不要说资本了,连钱成为稀缺了。发达商品经济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宋代会诞生纸币的原因。问题是,宋代玩纸币,是有现实需要,宋人玩的也不错,特别是南宋,一共十几届纸币,除却到最后崩盘之前,都维持得不错。
而南宋的纸币之所以崩盘,完全是军事压力带来的财政压力太大了。已经到了南宋小朝廷不能解决的地步。毕竟仗打到最后,两广,两湖,两淮都是战场。真正能提供支持的也就是江南一带,南宋朝廷还不崩盘,才算奇怪了。
金融手段,到底不能无中生有。
但是金元就没有那么细腻的手法,特别是元朝,纯粹是收刮民财用的。
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回答,有人从概率上来,工业革命本身不过是偶然。而从金融上来说,纸币不能在中国流通,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末江南非常繁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白银持续不断的流入。但问题是,同样是贵重金属持续流入,西班牙帝国反而崩盘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铁铉点头,说道:“宝钞制度是在洪武七年确定下来,但其实在大明开国之初,已经行此策,至于洪武七年之前宝钞数量,已经不可考,开国之初,百事繁杂,很多事情上都没有章法。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洪武七年之后,之前的旧钞全部换成了新钞。这部分新钞有多少?我估计在一千万锭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考虑,那就是胡惟庸案。”
“或许大家忽略了一点,胡惟庸案之中,涉及了宝钞。最大的罪名是就自行印刷宝钞有一百多万锭。”
“虽然铁某相信,朝廷清正廉洁。但是这个部分也要注意。要注意的不仅仅是这个数目。还有胡惟庸案前后,大明宝钞数目几乎为之一空。很多地方上都对不上账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敢对上账了。”
“不过有一点却可以计算,那就是宝钞产能。自从洪武七年之后,宝钞都是宝钞提举司督造的。每年的产量都是固定的,最多一年生产了七百多万锭。从洪武七年到洪武十八年,每年生产数量在五百万锭到七百万锭之间。取中间数,大抵在六千六百万锭左右。”
“不过宝钞的支出,却不是如此平均的。”
“为了回收宝钞,每年朝廷商税可以收宝钞,但也需要钞七钱三。洪武十四年,仅仅收回宝钞二十二万贯左右。之后,倒是年年增加,但是最多的年份,不过到四百多万贯左右。”
“而朝廷发钞固定开支,每年都有,大概在一百六十多万锭。这个并不多,不过是将士俸禄,朝廷官员俸禄而已,想必大家也都领过的。”
说到这里,下面的一阵苦涩。
都是明代俸禄低,其实朱元璋定得并不低。只能说不高而已。真正的低是宝钞贬值,从刚刚开始到现在跌了这么多。本来就不高的俸禄,自然入不敷出了。
何夕看到这里,越发明白一件事情。宝钞这一件事情,不解决不行。不仅仅是商业上的问题,也是政治上的问题,还有军事上的问题。
解决宝钞的问题,是很多人的想法,但也是所有人都难以面对的问题。
因为这个数目太大了。
六千六百万锭,这还是估算的。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不计入统计的。说七千万锭也是可以的。七千万锭不等于七千万贯,锭是指银锭,一锭银子几两是不一样的。不过在这里是取五两的,一锭宝钞等于五贯宝钞。
也就是三亿五千万贯,而大明铜钱,银子,金子,加起来的总流通量,估计不足这个数目的二分之一。
但是即便如此,就宝钞贬值来说,已经算好的了。
因为货币贬值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真要说,洪武十四年之前,宝钞贬值并不是太厉害。反而是洪武十四年之后,即便朱元璋用了很多手段,宝钞贬值,如山崩海啸一般不可阻挡。
毕竟之前印了那么多,而且财政上是有惯性的,朱元璋一时间也难以用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冲抵宝钞这个缺口。
朝廷不可能下子不用宝钞。
财政依赖症,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而朱元璋从洪武十四年决心对宝钞下手,一直到洪武十八年才算是减少宝钞印刷量,至于洪武十八年之后,宝钞印刷虽然还在持续,但是每年生产的已经很少了。甚至工匠也在裁撤之中了。
谁都能看出朱元璋的用意。
甚至朱元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何夕的功劳,何夕开海,海上赋税增加,给朝廷填补得了窟窿。这才让朱元璋用余地对宝钞动手脚,否则历史上朱元璋不知道宝钞的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解决,是不想吗?
就好像美国不想解决自己的国债问题吗?是不想吗?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财政余地。
“宝钞的总开支,最大的其实是军事开支。”铁铉说道:“最多的一年,在军费上支持宝钞超过一千五百万锭,仅仅数年,宝钞就跌了不知道多少。宝钞这一件事情,真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只是,以大人发达银票最低准备金。十比一的,也需要三千五百万两,白银或者黄金。属下,真不知道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做?”
何夕额头微微见汗,这个数目,并没有超出何夕预料多少。说道:“你忘记了按照市值,不按面值来算。”
铁铉说道:“如此一来,我们手中的银子大抵是够的。但也仅仅够换钞,又回答原来的问题,宝钞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但是新北京城怎么办?”
杨士奇说道:“这一件事情,必须缓缓为之。首先第一点,那就是朝廷已经有的宝钞,全部作废,不再发行。今后,朝廷给下面的俸禄,都要银票来代替,这一点面值上,是不能打折扣的。”
铁铉说道:“一百六十六万锭,八百三十万两银票每年。而且,不管大人怎么做,银票的发行必然超过亿万两,如何维持银票不贬值,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大明已经经不起第二次宝钞问题了。”
“下官恐怕,如此再来一次,从此大明百姓再也不会信任任何纸币了。”
何夕不得不承认铁铉说的对,大明法定货币是宝钞,但是下面用的银两,从本质上来说,银子仅仅是贵重金属,根本不是朝廷法定货币,但是那又怎样?明清就是流通非常不方便的银两,连银币都没有。
这就是屡次纸币政策失败之后的反噬。纸币已经在民间完全的失去了信任。
甚至到了谁搞纸币,谁就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
这一点也不能算错。
崇祯最后几年,崇祯就想过印纸币,但是朝廷百官齐齐反对,只能不了了之。不过究崇祯之本意,大抵也是合法的劫掠而已。
而纸币不解决,大明想要发展资本主义,就由一个天然的问题,那就是钱荒。
宋代的历史可以说明。
宋代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商业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发达的经济发展,却没有带来好处,反而造成了钱荒,那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货币总量的发展。
就会造成原本稀少的货币越来越值钱。
如此一来,大家何必去发展生产力,只需将钱藏好,就会自动升值。何必去辛苦干活啊。
不要说资本了,连钱成为稀缺了。发达商品经济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宋代会诞生纸币的原因。问题是,宋代玩纸币,是有现实需要,宋人玩的也不错,特别是南宋,一共十几届纸币,除却到最后崩盘之前,都维持得不错。
而南宋的纸币之所以崩盘,完全是军事压力带来的财政压力太大了。已经到了南宋小朝廷不能解决的地步。毕竟仗打到最后,两广,两湖,两淮都是战场。真正能提供支持的也就是江南一带,南宋朝廷还不崩盘,才算奇怪了。
金融手段,到底不能无中生有。
但是金元就没有那么细腻的手法,特别是元朝,纯粹是收刮民财用的。
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回答,有人从概率上来,工业革命本身不过是偶然。而从金融上来说,纸币不能在中国流通,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末江南非常繁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白银持续不断的流入。但问题是,同样是贵重金属持续流入,西班牙帝国反而崩盘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