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朕想念长安了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朕想念长安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腊月十九,卯时六刻。

    贞观殿中,黑暗沉沉。

    “毕剥毕剥”声音从火炉中传来。

    熊熊燃烧的火焰,让整个贞观殿热的如同火炉一样。

    “好……好……冷。”

    轻微的呢喃声从御榻上传来,呢喃了半刻钟之后,皇帝终于无力的睁开了眼睛。

    疲惫,疲惫。

    李治只感觉无尽的疲惫压在自己身上,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力气。

    他能感受得到手脚的存在,但是却连挪动一下手指脚趾都做不了。

    甚至就连呼吸的力气都变得极为的微薄,仿佛下一刻,他的呼吸就会彻底停止。

    “来……来人!”一句话终于从皇帝的嘴里说了出来。

    下一刻,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御榻角落里传来,神态依旧精神的王福来,满脸但有快步走到了御榻之畔,他小心的将皇帝扶了起来,快速的在皇帝内关,背俞,膻中,太渊四处穴位上快速的推拿。

    一口气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深处涌起,最终直冲口鼻,也就在这一瞬间,一口长长的呼吸从外面冲入体内。

    “呼!”深长的呼吸声开启,皇帝脸上最使劲的放松了下来。

    “好了。”李治眼睛已经彻底的睁开,眼神之下彻底清醒了过来。

    王福来小心的将皇帝放在床榻上,这一瞬间,皇帝的手指轻轻的动了动。

    躺在御榻上,李治抬头看向王福来,面色肃穆的问道:“朕的身子究竟怎么了?”

    王福来赶紧跪下,然后凑在皇帝耳边说道:“陛下日渐行动过多,还需静养。”

    李治眉头一挑,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这几日,仗着身体好了不少,已经开始重新掌管朝政。

    不过他做的也不是干涉武后的事情,多是一些关于河北和山东的隐田清理之事,然后进行一些些微的人事调动。

    但终究是有些劳累了。

    “朕知道了。”李治微微的点点头。

    这个时候,他的四肢已经逐渐的能够动了起来,只是身体躯干却依旧是一片冰冷。

    “朕记得,今日是十九吧。”李治深吸一口气。

    王福来躬身道:“回陛下,今日十九,是太子殿下纳良娣之日。”

    李治点点头,说道:“这事最早是彭王提议,本来是想着能……算了,今日也是喜事,传旨下去,今夜取消宵禁,让百姓和皇室同乐……另外,福昌郡主若是进宫,让她来陪朕,到了晚上再让彭王接回去。”

    稍微停顿,李治不由得笑道:“告诉彭王,就这一日,朕也是有些想福昌郡主了。”

    “喏!”王福来没有丝毫犹豫的躬身。

    “咚咚咚”无尽的钟声在整个洛阳城响起,直接冲入贞观殿中。

    晨钟暮鼓。

    李治忍不住的抬头,看向殿外深沉的黑夜,不自觉的轻声道:“封禅,封禅,封禅之后便回长安,朕想念长安了。”

    王福来沉沉的俯身,这一次他没有再开口。

    ……

    承天门下,李绚小心的将霞儿递给王福来,同时叮嘱的对霞儿说道:“到了贞观殿,乖一点,不要打扰皇伯休息。”

    “知道了,阿耶,皇伯很好说话的!”霞儿开心的露出来小细牙,仿佛见天下最大的至尊,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接过霞儿的王福来,小心的将霞儿放下,然后才笑着对李绚躬身道:“王爷不必担心,福昌郡主在陛下那里是不一样的,陛下巴不得能在殿中听到福昌郡主的欢笑声。”

    “麻烦王公了!”李绚轻轻躬身。

    “王爷折煞老奴了。”王福来赶紧躬身,抬头看了眼四周的来往的群臣一眼,王福来再度躬身道:“老奴这就带郡主去见陛下,等到王爷回府的时候,到承天门来接郡主便是。”

    “多谢王公!”李绚微微颔首,王福来一点头,然后便带着霞儿一起进入了承天门中。

    李绚的目光随着霞儿一起落入承天门内,许久才慢慢收回。

    放下车帘,李绚直接抱住刘瑾瑜,没有了外界目光的注视,刘瑾瑜顿时忍不住低声抽泣了起来。

    李绚轻轻的拍着刘瑾瑜的后背,轻声说道:“放心,不会有事的,陛下这一次敢公开将霞儿诏进宫去,只有两个可能。

    要么是他真的已经严重到了不行的地步,要么就是他的身体在逐渐的好转,已经不需要太在意外界的目光。”

    刘瑾瑜轻轻的抬头,看向李绚的眼神中满是祈求。

    李绚笑笑,说道:“不用担心,你我今日就在宫中,诸事了结之后,傍晚就能接霞儿入宫……”

    刘瑾瑜看到李绚突然停顿,诧异的问道:“怎么了?”

    “今夜可能会出事。”李绚面色凝重起来,然后看了皇宫一眼,轻声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霞儿今日到陛下身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会出什么事?”刘瑾瑜从李绚的怀中坐了起来,稍微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整个人也肃然起来。

    “有人可能要闹事。”李绚沉吟着,斟酌的说道:“是郑家的事情,还有一点余波,今夜不要着急走,为夫送你和霞儿回去……若是真的有事,就去右卫官衙,那里绝对安全。”

    “嗯!”刘瑾瑜郑重的点头。

    说话之间,马车已经停下。

    李绚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了一丝微笑,然后掀开车帘走了开来。

    四周的官员贵妇,看到李绚和刘瑾瑜神色从容的模样,心中的一丝猜疑也放了下来。

    ……

    李绚站在明礼殿中堂之内,对着前来的宾客拱手,然后才让人引入到东宫各院。

    苏良嗣在门前迎客,姚令璋在中间疏导,李绚在后面待客。

    层层筛选之下,最后能够到达李绚眼前的人少之又少。

    不时的,还有人过来和李绚禀报些什么,李绚轻轻点头,目光却看向眼前的每一个人,眼神深沉。

    郑玄果虽然说只会针对王隐客下手,但谁知道呢。

    他的手段,明显是先制造混乱,然后伺机杀人。

    谁知道他会不会潜入到东宫之中,弄出什么更大的混乱。

    郑玄果虽然是一个人潜回的洛阳,但他毕竟是荥阳郑氏如今真正的家主,还是前右金吾卫将军,所能够调动的人力绝对多的可怕。

    如果掉以轻心,哪怕这里是东宫,恐怕依旧少不了要出事。

    李绚接管了整个东宫的安全,甚至于从东宫到郑氏宅邸,乃至于郑氏宅邸当中的一切,也全部在李绚的掌控之中。

    任何一点的变动都会的引起他的注意,然后迅速的被解决。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各处来人都被安置妥当,各样礼品都被专人看好。

    李显亲自登门迎亲,一切顺利,最后郑九娘被顺利的迎入东宫。

    来自郑家的一应下人,也成功进入东宫翠华殿。

    李绚只是平静的看着,没有和任何郑家人交流沟通。

    郑九娘毕竟只是太子良娣,她嫁入东宫,皇帝和武后都没有出现,只有太子妃韦氏,一脸面无表情的接过来郑氏的敬茶。

    之后,郑九娘便被送入翠花殿。

    礼仪完成之后,韦氏便迅速的进入后宫之中。

    李绚站在一侧,始终都平静的看着。

    这件事情太子妃虽然不高兴,但是京兆韦氏的人,却都清楚其中的重要性。

    里外的一切,韦纪,韦弘敏,韦思谦,韦待价等人,都帮助不少。

    ……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宴席在一片欢闹声中结束。

    一名内侍快步从东宫跑到贞观殿,和王福来言语几句之后,便重新回了东宫。

    “陛下!”王福来走近御榻。

    “何事?”坐在御榻上,看着霞儿写字的李治,面色轻松的抬头。

    “东宫宴席已散,彭王在端门前准备了杂戏庆贺。”王福来目光看向了霞儿。

    李治不自禁的伸了个懒腰,说道:“是了,今夜宵禁取消,自然要热闹一番。”

    转过身,李治看向霞儿说道:“好了,福昌郡主,我们不写了,去找你阿耶。”

    “好!”霞儿很乖巧的写完最后一个字,然后才抬头看向李治,笑着说道:“好了,皇伯。”

    “嗯!”李治笑着点点头,抬头说道:“取两件大裘过来,孤一件,福昌郡主一件,和皇后说一声,让她和朕一起到端门。”

    “喏!”王福来没有迟疑,立刻转身安排起来。

    皇帝在大冬天要出宫,王福来也没有建言阻止,而是尽可能的做好防寒措施。

    最后,皇帝在无数人的簇拥下,汇合武后,一起到了承天门前。

    一路左右金吾卫,左右千牛卫将士,全部都俯首跪地。

    东宫宴席已散,宫门即将关闭,百官和家属都已经到了城外。

    皇帝刚刚走上端门,两个巨大的火炉已经树立在端门之上,熊熊燃烧的木柴,将四周烧的一片温热。

    虽然说还不如室内,但已经是室外能够达到的最佳程度。

    更别说,端门内外,还有无数的百官军士。

    一名光着臂膀的军士,手里握着一个大铁勺,里面装着烧的通红的铁水,快步来到了端门前的茅草棚下。

    就见那名军士用力的在大铁勺下一砸。

    下一刻,无数的铁花已经冲天而起,璀璨绽放,异常的精彩。

    火树银花不夜天。

    端门之外的众人下意识的抬头,目光无意间落在了承天门上,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上面的皇帝和武后。

    群臣,还有家眷,甚至还有两侧献礼的各色人等,立刻全部都跪了下来。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李治的声音很平稳,听不出丝毫虚弱。

    “多谢陛下!”群臣这才缓缓站起。

    李治笑着点点头,说道:“今夜难得欢庆,朕与诸卿同乐。”

    “多谢陛下。”群臣再度拱手。

    “继续吧。”李治抬头,平静的声音传下,两侧的军士立刻开始继续打起了铁花,随即一声声惊讶的呼声响起。

    李治侧身看向霞儿,说道:“福昌郡主,看到伱父王了吗,去找他吧。”

    “是!”霞儿早就看到了站在门下的李绚,已经忍不住要奔下去,但这个时候,她还是稳重的对着李治和武后福身道:“皇伯,皇婶,福昌告退!”

    李治和武后同时笑着点头。

    看着霞儿快奔而下,武后感慨的说道:“要是太平小时候有这么乖巧就好了。”

    李治笑笑,目光微微抬腿,落在西南方向,那么莫名的一片红光。

    只是今夜洛阳到处都是如此,并不显眼。

    侧过身,李治平静的说道:“是时候了,让王隐客去吧。”

    武后神色顿时肃穆起来,点点头道:“是!”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