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真正能带来好运的,是彭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真正能带来好运的,是彭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贞观殿中,看着李显缓缓退去,李治忍不住的摇摇头。

    李显昨夜离宫的时候,李绚还提点过他一句,他本应该主动派人盯着一点。

    但自从苏良嗣离开东宫之后,李显对于洛阳的掌控明显低了一层。

    看样子,还是得给他选一个新的东宫率更令。

    轻微的脚步声在侧畔响起,李治抬头,武后已经从旁门走了进来。

    “媚娘。”李治轻轻点头,武后微微笑笑,但是脸上带着沉重的忧虑。

    “陛下感觉如何?”武后走到了御榻之畔,伸手握住了皇帝有些冰冷的手。

    李治摇摇头,看着武后,坦然道:“昨夜差点没能醒过来,但好在还有一口气……如此看来,原本想要多延续几年,怕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今夜尝试一下服用钟真人的丹药了。若是成功,起码还能有几个月,起码能再回长安。”

    皇帝彻底的抛弃了妄念,利用延命丹再从上天手里夺几年,上天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如今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争取再来几个月。

    “好!”武后感受着皇帝手掌的冰凉,轻声说道:“陛下一定会洪福齐天的。”

    “朕也相信,不过在此之前,该安排的,还是要安排的。”稍微停顿,李治转口说道:“昨夜的事情……”

    “一切都在记录。”武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从袖子里面抽出一张纸条递给皇帝。

    皇帝扫了一眼,上面虽然有一些敏感位置的人,但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却没有一个牵连进去。

    尤其是七位当朝大将军,一个比一个老实。

    “媚娘看着处置吧。”李治微微抬头,神思收敛起来,然后说道:“今日改元之事,媚娘随在朕的身边,另外,朕会将彭王叫到身边,站在朕的身后,陪同宣旨,媚娘也选一个人吧,跟在你身后。”

    武后神色诧异,低声问道:“陛下为何这个时候叫上彭王?”

    “加上一份运气吧。”李治目光抬起,看向贞观殿外,轻声说道:“世人都知道,朕偏爱福昌郡主,是因为福昌郡主能带来好运,但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能带来好运的,从来不是福昌郡主,而是彭王。”

    武后眉头一挑,但也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李治轻轻笑笑,然后说道:“这些年,他南下婺州,西域昌蕃,纵横厮杀,未有一败,最终灭绝一国,虽然能力无双,但多少有些气运在身的,这一点也传承到了福昌郡主的身上。”

    武后缓缓的点头,说道:“所以这些年,陛下一直将福昌郡主带在身边。”

    “嗯!”李治很平静,轻声说道:“所以今夜,朕要希望彭王能够留在宫中,陪同于朕。”

    “是!”武后立刻点头。

    皇帝明显是要借用李绚的气运,然后成功的服食丹药。

    听皇帝说的,武后都差点忘了,服用那药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即便是在新年封禅之时,封禅加上改元,还有朝野群臣加持,才勉强有成,如今没有了封禅,那药究竟能够有几成效果还很不好说,甚至一个不小心,失败之下……

    武后的面色凝重起来,她想了想,说道:“叫薛礼吧,当年就是他一直护卫陛下和臣妾,到了如今,臣妾还是最信任他。”

    “好!”李治点点头,目光看向武后,轻声说道:“朕今夜若是侥幸有成,日后这薛道人便留给媚娘,若是朕有所不幸,便斩了他吧,将他的首级送到茅山,然后让茅山再派一个人过来。”

    “是!”武后沉沉点头。

    ……

    阳光普照,长街上无数百姓在清扫街道。

    大雪虽然仅仅下了一夜,却已经有三尺厚。

    洛阳县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组织百姓在长街清扫。

    今日封禅,这体面工作还是要做好的。

    李绚骑马行在洛河之畔,一身红衣金甲,身后一队右卫相随,眼神平静冷肃。

    冰冷长槊悬挂在马侧,黑鞘长剑悬在腰间。

    一只手抓着缰绳,一只手按在剑柄之上,仿佛剑柄随时会出鞘一样。

    行走之间,他刻意的避着四周的百姓。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哪怕仅仅是耽搁时间,在关键时刻也足够要命的。

    当他来到端门外的时候,便听到了有人在说某某从马上摔下,跌成重伤的消息。

    李绚的神色肃然,眼神凝重。

    昨夜有不少人在暗中动作,有些人,便恰好是这些人的对头。

    皇帝还没死,便已经有人忍耐不住了。

    李绚缓缓催马上前,今日端门还未开启,朝中七位大将军已经并排站在了端门之前。

    在他们的面前,有朝中三省宰相,六部尚书,九寺寺卿,还有无数官员。

    在这些官员的身后,还有大量的黎明百姓。

    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小心的在两侧金吾卫的约束下登上天津桥。

    甚至还有僧道番尼,西域胡客。

    形形色色无数人等,一起来到端门之外,跟随百官一起等候。

    天津桥历来有金吾守卫,百姓轻易不许靠近,更勿论进宫面圣。

    今日皇帝改元,难得没有在乾阳殿宣诏,而是选择在承天门上宣诏书,如此也让这些百姓有了进宫,一窥皇宫气象的机会。

    ……

    “吱呀”一声,一身青衣的内侍少监范云仙从宫门之中走出,然后一甩拂尘,高声道:“永隆二年,腊月二十四日,皇帝宣诏,百官百姓进宫听旨。”

    “臣等奉诏,陛下万寿无疆。”群臣同时拱手,然后缓缓的朝宫门走去。

    李绚等人也顺势进入班列之中,目光平静的进入皇城。

    前方的百官,乃至于番国外臣,倒也是平静有序,但是后方的洛阳百姓,即便是在竭力的控制,但进入宫门之际,也依旧难免摩肩接踵。

    声色鼎沸。

    无数的亭台楼阁随即出现在端门之后,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肃然的气象让人不由得低声下来。

    大理寺,鸿胪寺,刑部,左卫,左千牛卫等等官署迅速的过去,最后来到了承天门下。

    承天门打开,一眼能够看到更多的亭台楼阁。

    也能看到无数的宫廷宿卫,一身的甲胄,刀槊林立,气势森严。

    李绚等人刚到承天门下,范云仙便开口道:“宣彭王,平阳郡公见驾。”

    “臣等领旨。”李绚和薛仁贵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齐齐拱手,走入承天门下。

    两名大将军同时进入宫城,前面的百官还好,只是平静的看着,但后面的百姓却是忍不住踮起脚尖去看。

    李绚神色平静的行走在宫道上,腰间长剑已经悬挂。

    薛仁贵也是一样,神色平静肃然,腰间挂一把黑鞘长刀。

    他们都是军中宿将,即便是皇帝身体倾危,但也不足以让他们惊慌失措。

    贞观殿四周,无数禁卫肃立。

    看到李绚和薛仁贵同样一身盔甲的进入,众将同时齐齐低头。

    进入贞观殿,李绚和薛仁贵总是单膝跪地,沉声道:“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天后。”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平缓的从厚重的帷帐后传出。

    “喏!”李绚奉命起身,抬头微微看向帷帐。

    厚重的帷帐之下,从外望去模模糊糊的,根本看不清里面情形。

    只能隐约看到一道身影,平卧在御榻之上。

    武后站在了御榻之外,一样看不见皇帝的模样。

    “来人,更衣。”皇帝轻声开口,立刻就十几名侍女,从两侧走来。

    同时,帷帐也被掀了开来。

    皇帝躺在御榻上,脸色有些发白,容颜枯瘦。

    李绚下意识的再度半跪在地,身侧的薛仁贵也是同样模样。

    跪在地上,能够清晰的听到一件又一件衣裳被皇帝披在身上的声音。

    外面很冷,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夜。

    太阳高照,大雪初融,更是一阵森冷。

    皇帝的身体,现在这个出门,若是一个照顾不好,很有可能出去就回不来了。

    片刻之后,皇帝已经穿好了衣裳,然后在两侧内侍的搀扶下,走出了贞观殿。

    厚重的御轿放在门前,十几名侍卫在前方挡风,皇帝和武后同时坐进了桥子里面。

    桥子被抬起,然后平稳的抬到了台阶之下。

    两队禁卫从两侧走来,前后护卫在御轿两侧。

    李绚和薛仁贵同时走在御轿旁边,神色肃然,行走之间,鬼神辟易。

    迈步走到了承天门下,李绚和薛仁贵同时按柄站立。

    皇帝和武后缓缓的从御轿中走出,然后在内侍的搀扶下,小心的走上承天门。

    也不用皇帝多说什么,李绚和薛仁贵已经紧跟在皇帝身后,快步的走上了承天门。

    ……

    刚到承天门上,整个洛阳的景象顿时跃入眼帘。

    紫微宫建在洛阳城北,邙山脚下,本身就是整个洛阳城位置最高的地方。

    站在这里,整个洛阳的一切全部在眼底呈现。

    李绚和薛仁贵同时上前,站立在城墙之上,目光冰冷的看向城下,城下的喧哗瞬间消失。

    下一刻,两人同时后退一步。

    在内侍的搀扶下,皇帝走到了城墙最前,武后和皇帝肩并肩。

    城下的百官看到皇帝和武后,同时肃然,他们刚要行礼,后面的百姓已经忍不住的欢呼了起来。

    皇帝和武后几乎每年都要来洛阳常驻。

    虽然说消耗不少,但也带来了更多。

    四野夷番,朝贡经商,带来了更多的经济繁荣。

    但更多的还是洛阳地位的提升。

    这样让洛阳百姓在长安人面前,也能够挺起胸膛。

    看到这一幕,李治忍不住欣慰的笑了起来。

    他这些年治理天下,也还是很有成效的。

    就在这时,所有百官已经齐齐跪了下来,后面百姓也慌乱着跟随,随即,轰然的声音响起。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臣等参见天后,天后万福金安。”

    声音轰传四野。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