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章 随时候旨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五百章 随时候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王福来面色平静的上前,手里的紫檀木匣,被他平稳的放在了裴炎的面前。

    裴炎的呼吸瞬间就重了起来,目光盯得直直的,手下意识的向前一伸,想要抓向那放有辅政圣旨的木匣。

    但在手伸出去的一瞬间,仿佛想明白了什么,他的手在瞬间又收了回来。

    瞬间,仿佛意识到不对,裴炎顺势伸手,沉沉的叩拜在地:“陛下,臣……臣虽然自然有几分才能,但辅政之责重大,朝中,左相,薛相,彭城郡公,还有王相,彭王,御史大夫等人之才能都不在臣之下,臣恳请多设几人辅政。”

    皇帝目光直直的看着裴炎,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

    他的呼吸极轻,眼底的寒意却清晰可见,但在瞬间,皇帝眼底的寒意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皇帝轻轻抬头,目光越过裴炎,直接看向了贞观殿外,平静的开口道:“朕选你做这辅政大臣,除了因为你为人果敢,敢于任事以外,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你去做,一件非伱不可的事情。”

    裴炎神色顿时肃然起来,整个人在一瞬间冷静了许多。

    皇帝越过刘仁轨,薛元超任命他做辅政大臣不是没有原因的。

    “微臣恭听陛下训示。”裴炎沉沉的叩首。

    “清查隐田。”李治身体微微前倾,盯着裴炎说道:“清查隐田之事,你不陌生,当年你能够成功拜相,原因便在于如此,你多年为相,这里面的缘由,你应该清楚。”

    裴炎立刻微微躬身,说道:“朝中财用不足。”

    皇帝眉头一挑,不喜不怒的说道:“继续。”

    “喏!”裴炎赶紧躬身,继续说道:“自咸亨元年大非川之败后,吐蕃,吐谷浑,新罗逐渐动荡,朝中多陷战争之事。

    这几年,虽然朝中平定吐蕃,平定后突厥,但依旧消耗极大,如今又有西突厥动乱,朝用虽然不至于入不敷出,但终究有所不足。”

    皇帝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再有几年,西域还有大战,大食如今已经开始窥伺西域,一旦被大食拿下西域,其必将威胁安西和蕃州。”

    “彭王在蕃州用兵,还是很有些潜力可以挖的。”裴炎小心点抬头看向皇帝。

    皇帝皱了皱眉,冷漠的说道:“若是粮草军械,全都由蕃州支撑,朕便需要开始担心了。”

    裴炎立刻一惊,拱手道:“是臣欠思量了。”

    “蕃州需要稳定,这是前提,彭王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蕃州,另外一半的时间在西域,那么蕃州和西域诸事就不需要担心,但若是蕃州的事务连累得他常年待在蕃州,就需要小心了。”皇帝冷漠的提点了一句。

    裴炎立刻背上起了一身冷寒,拱手道:“是臣失当了。”

    “苏良嗣还年轻,御史大夫的位置再做几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便是,至于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李治有些不耐烦的摆摆手,说道:“这清查隐田的事情,你要用心,若是整个大唐,清查一圈下来,还是财用不足,那就再清查一圈。”

    “喏!”裴炎顿时神色凛然。

    清查土地,从来就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实际上这些做成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裴炎,一个是裴行俭。

    只可惜,因为裴炎做了宰相,裴行俭只能做太子宾客,无法更进一步。

    但这不意味着做了宰相,清查隐田对裴炎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真的容易,他当初也不至于在拜相之后,就彻底将这件事情脱开手,甚至就连后面裴行俭插手这件事情,他也不进行丝毫的阻碍。

    便是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人实在太厉害。

    能够藏匿隐田的,要么是各地的官吏,要么就是世家大族,这些本身就是他们借用朝廷的力量搜刮钱粮的手段。

    但是这事终究摆不上台面,当朝廷需要用钱的时候,搜刮一半,你立刻就得将田交出来,甚至还得补交这几年的欠税。

    有点手段的,和官府打好关系,最多罚你一年,但和官府没什么关系,罚你三年五年你也得认。

    好在皇帝派人清查隐田是一道一道的做,光是一道清查就需要好几年,更别说是清查之后,只要用些手段,过些天便还能够拿回来。

    如此便又有了得利的手段。

    当然,朝廷自然也有收获。

    只是这一里一外,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好处,总有人要付出什么。

    这件事件便是皇帝任命裴炎为辅政大臣的条件。

    ……

    裴炎的目光落在一侧的檀木匣子上,他知道,今日自己但凡犹豫片刻,皇帝立刻就会将这辅政的任命,从他的头上拿走。

    “你做宰相,是要做事的。”皇帝声音感慨,随后继续说道:“朕希望你能在朝中多待几年,替太子多挡些风雨。”

    “陛下言重了!”裴炎沉沉的叩首在地,然后说道:“臣必定竭力而为。”

    “好!”皇帝笑笑,说道:“你退下吧,不过不要放松,随时候旨。”

    一句“随时候旨”,裴炎的闭上顿时升起一股冷气。

    “臣……臣奉命。”裴炎再度叩首,然后才缓缓地站了起来,退身退出了贞观殿。

    看着裴炎离开的背影,皇帝微微冷笑。

    裴炎的心思,他这个做皇帝的怎么可能看不透。

    无非便是想要独霸朝政,掌握朝堂。

    这样的人在史书上什么时候少过。

    便是在本朝,在之前,也有过一个长孙无忌。

    裴炎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长孙无忌的下场他同样清楚。

    但是当他自己走到了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他便知道自己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只能够一步步的往前进。

    最终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

    虽然危险,但皇帝要用裴炎。

    清查隐田这件事,整个朝中眼下也只有裴炎能做成,其他苏良嗣,李绚,皇帝都不会拿他做这件事情。

    所以虽然看清楚裴炎心中的野心,皇帝还是让他做了辅政大臣。

    同时,以裴炎的能力,足够压制内外一切不臣。

    不然的话,光是之前裴炎的种种小动作,皇帝早就已经将他抓住来,然后随便一句话,直接罢黜出京。

    但这个人,在朝堂的时间不会待的太久。

    根本不会到十年,四五年,就足够的。

    皇帝转身侧头:“来人,传黄门侍郎刘景先!”

    ……

    裴炎行走在宫道上,看着手里的紫檀木盒,恨不得现在就直接打开。

    辅政大臣,甚至权利还要在刘仁轨之上的辅政大臣。

    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而前面一个,还是长孙无忌。

    裴炎的心顿时就清醒了过来,长孙无忌最后的下场他太清楚不过了。

    长孙无忌可是皇帝的亲舅舅,即便是他最后也逃不过被罢黜一切官职,逼令自缢的下场。

    如果他裴炎真的弄不清自己的位置,恐怕下场好不了多少。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人影已经疾步从对面走来,一身紫袍,赫然正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刘景先。

    裴炎率先停步,刘景先后看到裴炎,赶紧拱手,两人只是相互点点头,便各自而去。

    继续向前,裴炎已经来到了承天门下,裴炎抬头,看不到李绚的身影。

    但他没有忘却,之前李绚从贞观殿出来的时候,手里也捧着同样的紫檀木盒。

    那么恐怕不仅是之前,哪怕是之后,拿着同样紫檀木盒的也还有不少。

    这些人,便如同当年的李靖,当年的宗室诸王对于长孙无忌一样。

    长孙无忌帮助皇帝杀了吴王李恪,最后却惹的天下宗室群起敌视,最后皇帝诛杀长孙无忌的时候,军中大将,还有宗室诸王没一个站在他身边的。

    长孙无忌的身后当年还有外戚,他裴炎有吗?

    深吸一口气,裴炎回过头,看向身后的乾阳殿,面色不由得一苦。

    在那里,还坐着一位同样镇压朝野的皇后,裴炎想要做什么,真的很难。

    转过身,裴炎径直朝中书省走去。

    走着走着,裴炎的脚步不由得一顿,他想起皇帝刚才说的随时候旨,莫名其妙的,裴炎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不对劲。

    难道……

    ……

    李绚站在城门上,眼睛没有向后看,光是听下面的脚步声,他就知道是裴炎。

    李绚心思沉定,眼神淡漠。

    裴炎这个辅政大臣,做的太不是时候了。

    一名名的朝中重臣从承天门下进入贞观殿,最后是诸王,不过皇帝也不过是接见了几位亲王,还有李孝逸那样的长辈。

    年轻一辈,他见的越来越少。

    终于,太子李显独自从东宫走来。

    路过承天门的时候,李显抬起头看向李绚,茫然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戚。

    李绚没有低头看他,只是平静的上前一步,手里暗着八面汉剑,目光冷冽的看着眼前的皇城,还有皇城之后的整个洛阳城。

    李显轻轻笑笑,随后就平静的走入了承天门下。

    ……

    贞观殿中,轻微的咳嗽声传来。

    李显迈过门槛,立刻便听到了这咳嗽声,他整个人不由得一愣,随即忍不住的上前,跪倒在地,哽咽的呼唤:“父皇。”

    帷帐之后,皇帝轻轻抬头,伸手想要摸一摸李显的额头,但手刚刚抬起,胳膊就感到一疼:“呃!”

    “父皇!”李显抬头,看到李治的动作,赶紧跪着上前,甚至进入到了帷帐之内,微微抬头,让皇帝的手,恰好的落在他的额头上。

    看着李显这样模样,皇帝忍不住欣慰的笑笑,轻声说道:“你啊,就是太仁孝了。”

    “儿臣……儿臣孝顺父皇是应该的。”李显抬头,眼角带着一丝泪光,轻声问道:“父皇感觉如何?”

    “朕还好。”李治平静的点点头,哪怕他的发根已经可见的发白,脸色干枯,嘴唇发白,依旧遮掩不住他的神采。

    这位皇帝,一生纵横,披靡南北,至今仍无敌手。

    到了如今这个关节,他虽然知晓情况严重,但心中仍有底气。

    皇帝任由自己的手从李显的额头滑落,顺势搭在他的肩头,然后目光向上,轻声问道:“你做太子也有三年了吧。”

    “是!”李显沉沉躬身,然后说道:“儿臣是仪凤四年,调露元年为的太子,经历调露,永隆,弘道至今,共计是三年四个月零三天。”

    “你自己觉得,你这个太子做的合格吗?”皇帝问的很轻,但李显却沉重的沉默了下来。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