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严谨与科幻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英伦文豪第125章 严谨与科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二天。

    陆时、萧伯纳受邀前往巴黎歌剧院。

    歌剧院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是折衷主义代表作,

    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

    凡尔纳带众人进入场地,

    他介绍道:“在戏剧开始之前,会有简单的串场表演。”

    萧伯纳轻笑,

    “那可比英国的剧院会来事。”

    凡尔纳哈哈大笑。

    他们被安排在了第一排视野最好的地方,

    几人依次落座。

    不多时,表演开始了。

    一名身穿燕尾服的男子登上舞台,随后让助手搬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盆橘树的盆栽,

    这些东西显然是表演用的道具。

    陆时诧异,

    “竟然是魔术?”

    听他这么说,罗兰不由得好奇,问道:“陆教授也见过这个吗?”

    陆时笑着摇了摇头,

    “没,没见过,但是听说过。中国有一本志怪故事集,名叫《聊斋志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

    正聊着天,舞台上的魔术师已经开始表演了,

    人们眼看着橘树上结出一颗颗小橘子。

    惊叹声四起。

    凡尔纳嘀咕道:“纵使已经看过很多次,我还是看不穿其中的奥秘。”

    他转头,问陆时:“陆教授,能讲讲中国的魔术吗?说不定,我能从中看出什么秘……啊……抱歉,我有些得意忘形了。”

    一旁的庞加莱说道:“儒勒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喜欢刨根问底。”

    陆时摆手,随口讲了一段,

    “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闹市之中,有个耍把式的将绳子抛向空中,然后顺着绳子爬上去,许久都没有回来。他的孩子等不及了,爬上去寻找,然后上面便会抛下来一些残肢断臂。”

    “嘶……”×4

    萧伯纳、罗兰、庞加莱、凡尔纳同时倒吸凉气,

    说好的魔术,怎么忽然变惊悚故事了。

    陆时轻笑,

    “耍把式的下来后,会告诉人们,只有自己有资格上天庭,孩子上去寻父犯了天规,被大卸八块了。看热闹的人看表演者可怜,便会掏钱。”

    庞加莱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吧?那个小孩很快便会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人群中。”

    陆时说:“是这样没错。”

    罗兰好奇道:“那原理是什么呢?”

    陆时摊手,

    “这种东西是人家吃饭的本事,怎么会对外公开呢?”

    其余人纷纷应是。

    庞加莱用右手手指绕着胡须,笑道:“不过,我觉得这类事件可以用严谨的方法来解释,正如儒勒那些科学幻想作品一样。”

    说着,他对舞台颔首示意,

    此时的魔术师正把“摘”下来的橘子分给第一排的观众。

    凡尔纳耸肩,

    “你可别给我戴高帽了。”

    庞加莱看过去,

    “怎么?”

    凡尔纳说:“我写的也不是本本都是科学幻想题材啊。就比如接下来要看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就没什么创新,说是游记或许比较合适。”

    一旁的陆时笑着说:“若论严谨,这本书可一点儿也不差哦~”

    没想到陆时会忽然插话,

    庞加莱嘿嘿一笑,

    “看,人家陆教授都这么说了。”

    凡尔纳也来了兴致,向陆时这边前倾身体,问道:“陆教授为什么会这么说?”

    陆时没回答,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

    “凡尔纳先生,您是一个法国人,为什么用英国绅士作为主人公,写出《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不由得愣了愣,

    当时创作这本书时,他隐约记得自己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问题的答案,他说不清。

    凡尔纳沉吟,

    “应该是某种灵感的启示吧。”

    萧伯纳打趣地说:“说不定真是某种灵感,因为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不是每一个设定、每一句话都能解释出个所以然的。”

    纳博科夫在讲课时还说过一个论调:

    许多时候,作者写作的某个细节也许只是潜意识,但读者却能够从中提炼出作者自己当时没意识到的意图。

    凡尔纳也说:“人的念头难免起灭无常、稍纵即逝嘛~许多技巧运用或想法也许是无意识的,但也可能是作者内心写照。只不过,作者自己未必知道。”

    罗兰一拍手道:“那我能解释陆教授刚才的问题了。”

    凡尔纳问:“怎么讲?”

    罗兰说:“打赌是英国人的恶习,凡尔纳先生表示我们法国人不会。”

    一阵诡异的安静,

    “……”

    “……”

    “……”

    随即,几人哈哈大笑。

    歌剧院的观众们不由得纷纷侧目。

    庞加莱拍拍罗兰的肩膀,低声说道:“你啊你……我敢打包票,陆教授一定不是这么想的。”

    陆时点头,指指舞台,

    “要开始了,我们一会儿聊。”

    戏剧表演开始了。

    其实《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故事非常简单,

    英国绅士福格先生和俱乐部的会友以两万英镑作为赌注,打赌“八十天里可以环游地球一周”,赌约定好后,他便带着绰号为“路路通”的仆人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环球旅行,

    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从伦敦到苏伊士。铁路和邮船。 7天;

    从苏伊士到孟买。邮船。13天;

    ……

    从纽约到伦敦。邮船和铁路。9天。

    最后总计是80天。

    演到这里,陆时问:“伱们注意到福格先生制定路线的特点了吗?”

    萧伯纳将手伸进口袋里,捏了捏烟草包,随后将手指伸到鼻子下轻嗅着烟草的香气提神,

    良久,他说:“大英的殖民地。”

    一语点醒梦中人。

    凡尔纳说:“没错,我当时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按照的背景时间1872年,英国人几乎可以沿着殖民地绕世界一圈,

    主角福格先生要想快速从各地之间穿行,来自宗主国的身份能让他取得非常大的帮助。

    陆时解释道:“看看路线就能想明白了。苏伊士运河由英国控制,印度、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日本是英国的盟(小)国(弟),唯一麻烦的是美国……”

    凡尔纳却摇摇头,

    “美国虽然与英国关系不睦,但至少在语言上相通,能保证交流无障碍。”

    罗兰好奇,

    “如果是法国人呢?”

    陆时说:“那可就麻烦了。从阿尔及利亚南下倒是可以跨越半个非洲走到刚果,但这条路是南北走向的对于环行地球完全没有帮助;走海路可以经过马达加斯加到也门,但是要绕好望角一圈额外浪费很多时间……”

    陆时一边说,一边手在空中无形地比划,

    就好像他面前有一幅世界地图。

    除萧伯纳,其他人无不看呆。

    萧伯纳低声道:“早跟你们说了陆教授是跨学科的全才,你们还不信。”

    不是不信,

    实在是有些超出认知了。

    一般人,能对世界地理如此熟悉吗?

    但想到陆时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好像又十分合理。

    庞加莱暗自庆幸,多亏了昨天让陆时留下墨宝,

    看陆时居然如此博学,就不难判断他将来必成人类诸多学科历史上闪亮的明星,法兰西学院能有他一份墨宝,与有荣焉。

    这时,旁边的罗兰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走殖民地呢?”

    萧伯纳好笑道:“不走殖民地会很麻烦。途经别国控制的地区,审批的出入境程序非常繁琐,还有被当成间谍抓起来的可能。”

    在19、20世纪,许多殖民地是军管,

    进去了,有理也说不清。

    罗兰又问:“可麻烦还是找上了福格先生啊。宗主国的身份反而让他被英国的警探全球追捕。”

    凡尔纳嘴角勾起,

    “这才是戏剧性的地方。”

    罗兰挠挠头,

    因为讨论过于深入,他把这个问题当成了现实问题,却忘了实际出于情节。

    陆时风趣地说:“换成法国人,《两百天环游地球》,一点也不科幻了。所以凡尔纳先生才要用英国人,让幻想中带着严谨。”

    众人听了,都不由得想笑,

    但表演已经开始,他们努力憋了回去。

    凡尔纳抿唇打趣道:“没想到啊没想到,陆教授,您竟然觉得《两百天环游地球》是科幻作品。”

    陆时赶紧摆手,

    “您可别取笑我。什么‘两百天’,就是《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您为什么会觉得这部是科幻?”

    陆时说:“最后,福格先生说他这一路上花了差不多一万九千英镑,还不够科幻吗?”

    “噗!”×4

    其余人没忍住,还是笑了出来。

    萧伯纳“嗯”了声,说:“福格先生这趟旅行一共花了将近两万英镑,折合50万法郎。而《茶花女》里玛格丽特穷奢极侈的生活一年,花费才十万法郎,所以说,《八十天环游地球》确实挺科幻的。”

    用小仲马的作品打趣法国人,惹得凡尔纳更忍不住笑了。

    他连连咳嗽几声,这才勉力平息下来,

    “哼!以后不用英国人做主角了。”

    萧伯纳摊手,

    “不用就不用吧。福格先生在途中抱得美娇娘,这明显是你们法国人擅长的事。”

    凡尔纳微微得意道:“你们英国人也不用妄自菲薄。”

    两位文豪竟然像小孩子一样互相开玩笑。

    又聊了几句,话题绕了回去,

    凡尔纳继续问:“陆教授,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为什么你会觉得《八十天环游地球》是科幻作品?”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这部的主题很丰富,

    漫游主题、侦探主题、爱情主题……

    多种主题相互交叉、融合,让读者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

    甚至还有人在其中读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就比如印度的那一段儿,凡尔纳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了对印度野蛮殉葬制度的愤慨;还有旧金山大会上福格挨打的一幕,讥讽了美国民主选举的混乱。

    但是,这么多主题中,评论家们觉得唯独没有科幻。

    陆时说:“科幻……诸位先生,你们觉得科幻是什么?”

    此话引得众人沉思。

    过了片刻,罗兰率先开口道:“科幻作品,应该像《海底两万里》那样,有许多神奇的科技。”

    这话都用不着陆时反驳,

    一旁的庞加莱摇摇头,

    “罗曼,科幻的鼻祖作品是什么?”

    他虽是数学家,却有极强的文学功底,所以问这种问题并不显得怪异。

    罗兰回答:“应当是《弗兰肯斯坦》。”

    萧伯纳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英国人的作品。”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的作品,这本书让她被誉为“科幻之母”。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名叫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庞加莱说:“《弗兰肯斯坦》中有许多未来的科技吗?”

    罗曼微微皱眉,

    “这……”

    庞加莱说道:“虽然我不知道科幻该如何分类,但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弗兰肯斯坦》立意相当深刻。”

    陆时接过了话茬,

    “没错,那本书的经典就在于探讨了人类和类人的伦理问题。”

    庞加莱愣了愣,随即一拍手,激动道:“好!好一个‘人类和类人’!不愧是陆教授,总结得太好了。科幻不只是狂想,还可以往深度上发展。”

    说着,庞加莱对陆时投去了崇拜的目光。

    陆时难免有些尴尬,

    他岔开话题,说:“其实,科幻的分支很多。我能想到的,就包括世界探索、文明之间、平行世界、时间旅行、灾难与重生、人类与类人……”

    越说越多。

    众人用诡异的视线看着陆时,

    盯——

    陆时赶紧住嘴。

    他问:“有什么问题?”

    萧伯纳说道:“有些我能理解,比如世界探索,凡尔纳先生的《地心游记》、海洋三部曲应该都算在其中;人类与类人,刚才也举过《弗兰肯斯坦》的例子了。其他的该如何解释呢?”

    陆时说:“文明之间,就是两种智慧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

    众人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有人问道:“这类作品,有前例吗?”

    陆时读过的作品何其多,当然能举例,

    但他一时半会儿只能想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而那本书发表于1953年,肯定不能拿来举例。

    他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

    神特喵的“这么一说”。

    凡尔纳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猫抓似的,又问:“那别的类型呢?陆教授可否举个例子?”

    陆时想了想,说:“我之前给夏目讲过……唔……夏目就是我的室友,我给他讲过一个故事,叫《最后一个人》,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此话一出,三个法国人看陆时的目光都变了,

    尤其是凡尔纳,简直像是刚成年的小伙子见到了赤身果体的美女,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一样。

    萧伯纳拍拍陆时的肩,

    “你啊,真适合出来做交流。”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英伦文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英伦文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英伦文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英伦文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