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知己》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诗相第二十一章《知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先秦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记载,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有一次俞伯牙弹奏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曲子,钟子期赞赏的说,“巍巍乎志在高山”,然后俞伯牙又谭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乐曲,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够深刻领会俞伯牙弹奏乐趣的内涵,,因此俞伯牙说,“善哉,你的心与我的心相同啊”,因而而结成了知音,传为千古佳话,后来钟子期逝世,俞伯牙不再弹琴,后世开始用高山流水形容他们的友情,同样也比喻非常难得的知己,知音难遇等。知己,简言之即是理解并且赏识自己的人,或彼此相知相惜而情谊深切的人,要达到这个高度,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发明了一个新词,谓之共情,要想别人理解你赏识你乃至相知相惜,则需要彼此的共情能力相匹配,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没有人有义务要理解你、赏识你,因此知己难求成为人们的共识。

    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香港艺人吕方在其代表作《朋友别哭》中这么演唱,谭咏麟在粤语金曲《朋友》中唱到“人生如梦,朋友如雾”,梦与雾在粤语读音可押韵,周华健演唱的《朋友》在内地曾经风靡一时,唱到“朋友一生一起走”,吕方的歌曲中的朋友带有悲情成分,人海茫茫难有真朋友,谭咏麟则形容朋友为路上的美景,周华健演唱朋友应该携手同行,他们有关朋友的演唱,非常契合人们生活对朋友的理解,首先朋友真的难得,真朋友不只是路上的风景,更是旖旎风光,知己朋友更应是该携手共进。茫茫世间,结识到良师益友,有时候就像中彩票一样,相思相望不相亲,故有知己难遇或知音难求的说法,别说知己这么美妙的用语了,成年人的世界,甚至朋友都难遇,所谓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在日久见人心的繁杂世界里,别看平时一起可以通宵达旦吃喝玩乐的一伙人,真正关键可用的时候,比鬼神溜的还快,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不仅仅是没有真正的朋友,很普通的朋友都屈指可数。

    在中国古典书籍中,对知己的要求极高,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这个要求可能在古代尚可理解,在这个年代里,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真舍生忘死的去行刺秦王,为此留下为荆轲壮行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按现在人文价值观来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知己而舍弃生命这个高度则有点不合时宜。侃侃而谈时,知己一词常见于涉世未深的学生口中,在诗词文学中,知己出现的频率虽不高,但其组成的诗句必能让人颔首称是,喝酒尽兴时高呼一声“酒逢知己千杯少“,赚钱盆满钵满时抱怨一下“知心一个也难求”。人生在世,能够遇到一位知己的朋友,是幸运的,真正的知己,在你失意时给予安慰,在你逆境时伸出援手,有两肋插刀的朋友固然是幸福的,不过现实往往是悲剧的,往往是插你本人两刀,很多人决裂甚至反目成仇,所以真正的知己多半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高适宽慰友人始说“莫愁前路无知己”、清代王爷爱新觉罗·弘昼亦创作诗句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作为天才型人物,王勃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素有天下第一骈文之称的《滕王阁序》,该文章引用的典故及创造出来的成语,让人叹为观止,同《滕王阁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还有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有两篇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胜过绝大多数古代文学家。这首五言律诗从题目得知,是唐诗中常见的送别诗,少府是唐朝时县尉的统称,大致相当于兼任公安局局长的副县长,古人在很多场合避免直接称呼其名,用姓氏加官职的称呼代替,以示尊重,如这首诗中的杜少府,还有姓氏加排行的,如高适这首送别诗中的董大是当时的音乐家董庭兰,因其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一,故又称董大。

    初唐诗坛,有个F4天团组合谓之初唐四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启蒙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便是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然而今人对四杰最为熟悉的当属王勃。王勃的历史名气主要源于他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以及他的经典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于初唐四杰其他的作品,今日的人们知之甚少,毕竟在浩瀚的文学典籍中,也就这么点作品经得住历史的洗礼。经历岁月的冲刷,惟有永恒性的经典会受到后世的采用,《滕王阁序》依旧风采奕奕,源于它的文采斐然,人们惊叹作者的文学才华,更是因为欣赏它的人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宣传,经典之作固然可以传世良久,倘若缺乏文人墨客的宣传,也将注定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很多诗词,能够被收录到《唐诗三百首》或《宋词三百首》中,或者进入教育课本上,有时候并非作者文采斐然或者整篇诗文都写的好,而是某些句子写得好,如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周边环境,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那烽火烟云遥望着五个渡口,和诗词通常描绘风景或描写周边环境相一致,接下来的颔联是宽慰这位即将远赴川蜀任职的朋友,同为宦海中沉浮的一员,此时跟你的别离,我心中自是怀有无限情意。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藉即将独自远离长安的朋友,只要我们的友谊深,哪怕彼此一秦地一蜀地,依旧像临近一样,尾联表示在即将分离的路口,不要过于儿女情长挥泪告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寓意历“远”弥坚的友情,彼此友谊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个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在临近自己的地方,立意高远,广为传诵,至今是很多中学生毕业前写同学录时易出现的祝福语。

    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曾一度受好评,好多家长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好让孩子认识学习唐诗的益处,此电影中率先出场的主角高适,在现代人看来,历史上的成就并不显赫,显然不如同时出现在这部电影中的好友李白,不过在仕途上,高适是成功者,而李白终生不得志。高适所创作的《别董大》共有两首,另外一首无经典语句,故并不为人所知,创作这两首诗时,作者高适也非常不得志而到处浪游,而董大因依附的官员失势而离开长安,另外择良木而栖,唐玄宗天宝年间,他们相会于河南一带,从另一首《别董大》中“一离京洛十余年”可以看出,这次相会是他们彼此十余年未见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常年不见,再见如故的感觉涌上高适的心头,再加上自身境遇不佳,于是创作出经典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通讯技术发达的现代,同学、朋友之间十余年不曾见也属正常,年少时只道当时是寻常,毕业离校后不曾想到,很多曾经日夜不离的同窗好友,十余年未曾见抑或余生不再见,倘若还能再见,想必也会泛起心中久久不能平复的涟漪。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诗中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看来,点明他们离别之际为大雪纷飞的冬季,满天阴沉的云朵,太阳光也变得暗淡,北风呼呼的再吹,大雁在纷飞的大雪中向南飞去,这只有在北方才有的苍茫景象,刻画出他们分别时周遭环境的萧瑟,从另外一首诗中“今日相逢无酒钱”可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哭穷”,现实中的他们不至于山穷水尽,是说明代表他们所处的境遇不理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说是用来宽解董大,无需担心到新的地方没有真心朋友,凭借高深的音乐才华,自会有人赏识你,读者会喜欢这首诗的理由,也是因为这两句。高适把临别赠言写的豪迈有气魄,话语铿锵有力,可比世人常用一路顺风或者前程似锦赠别朋友有内涵很多,这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之所在,在宽解朋友的同时,激励朋友将自己音乐才华发扬光大,更加努力拼搏奋斗,在慰藉失意的董大时,告诫好友不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临新的人生历程。

    在社会上,可与语人无二三,白居易在其《与元九书》写到,“其不我非者,举不过三两人”,也就是大诗人白居易人品再好,不会和他“唱反调”的人也只有三两人,这三两人是有可能成为知己朋友的,从了解白居易履历来看,这封书信的收信人元稹可谓是白居易的知己,白居易能写出情同手足的感人文章《与元九书》,足以证明他们是可以同穿一条底裤的。现实中,白居易找到知己是幸运的,找不到知己则是常态,有知己就像幸福哲学,可遇不可求,对比白居易与元稹一唱一和的诗句中可以发现,王勃与杜少府、高适与董大的友谊,难以与元白友谊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描写知己的诗句,可比白居易写的经典深刻多了。不管是极端的“士为知己者死”,还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王勃把知己描写的多么有深度,高适把知己描绘的多么豪迈,其背后就蕴含着人生哲理,即人生难得一知己。唐诗中还有许多描写友情的诗词歌赋,歌颂知己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立意高远,扣人心弦而又广为传诵的并非很多,且直接点明知己的诗句,以上的唐诗两首值得一读,其次清代有位不知名的王爷创作的诗《金樽吟》,亦有知己之言值得一品。

    《金樽吟》

    (清)爱新觉罗·弘昼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看《金樽吟》的作者名字,可以判断为清代宗室成员,清代远离我们当代还不算很久远,加上人们所看到的古装影视节目,多以清代历史改编而成,因此对爱新觉罗氏会稍微熟悉点。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便可知道弘昼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兄弟,在古典中国王朝时期,皇子之间争夺宝座而互相残杀的现象屡见不鲜,大清王朝最著名的皇储之争便是作者父亲与其他八位叔叔斗争的“九子夺嫡”事件,可见作者是见识过皇室立储之争的。这首七言绝句的大意是,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很难预料,很难说得清的,倒不如沉溺美酒及时行乐,一杯杯喝着喜欢的台郎酒,以喝醉酒的心态看世间的纷纷扰扰,一生之中难以遇见相知相惜的朋友,来一场把酒言欢,一起谈古论今。作者为皇子时,见证过宫廷里尔虞我诈的斗争,明白作为皇室成员的身不由己,可能也深知自身的条件不适合争夺皇帝宝座,于是干脆把酒言欢及时作乐,于是有人认为弘昼这首诗被认为是表明心迹的诗,表明自己无意皇权帝位,甘心做个太平王爷,享受荣华富贵即可。

    熟悉储位之争历史的或许都能明白,哪怕是现代富贵人家财产分割之争,有时候不是自己想与不想的问题,就如九子夺嫡的成员中,每个人都是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团队,即使自己不争,背后的团队也会去争,毕竟谁都不会自愿甘于人后。作者身为皇室子弟,乾隆皇帝的弟弟,富贵之身自是出生日起便已经注定的,但是对于皇帝宝座,说是完全没想法,那肯定不是正常人,毕竟小家庭分家时连锅碗瓢盆都争夺的不可开交,更何况天子宝座,不过历史上的弘昼算是好运的皇子,通过创作这首诗表明心迹,表明自身只想把酒言欢和及时行乐的意图,通过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成全了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人生难得一知己,可谓是人间公论,所惜者知己稀少,可能千百年中始得一人,亦可能如庄子所言的旦暮遇之,抑或知己只是人们美好的向往,因此俗语有言“得一知己,可以无憾矣”,真是知己,不愁推杯换盏话古今之事。

    以上几首都是描写知己的好诗句,其中当代诗人王勃和高适的诗句是容易出现在现代人文章中,而爱新觉罗弘昼的这首诗,极少为人所知,但其所表达的韵味含意是值得读者赏析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诗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诗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诗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