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制衡之法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龙之无上融合206 制衡之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草谷大捷之后,王振却显得没有那么那么兴奋,反而面沉似水。

    杨过忍不住过来问了一声,王振竟是回答:“哎,可能还是未竞全功……忽必烈很有可能没死!”

    不错,王振终于想到,当时究竟是哪里不对头!

    在杀死忽必烈之前,王振忽然接到系统提示,当时的汗王金帐被系统所认可。

    故而王振判断出,陈公公应该得手了,蒙哥汗已死,所以蒙古威望最高的忽必烈的金帐,才会被系统判定为汗王金帐。

    毕竟这“汗王金帐”并不是固定的一样东西,而是汗王所在的金帐,才会被认可。

    但是如此一来便矛盾了,王振收取金帐一角的时候,“忽必烈”可是已经被自己杀死了!

    从系统依旧承认汗王金帐这点看来,忽必烈当时非但没死,而且还是金帐之内!

    很可能是忽必烈的亲卫之中,本就有人与忽必烈生的极像,而那金帐之中另有机关,真正的忽必烈已经躲在旁处。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振等人所在的突袭军被逼离之后,忽必烈便“复活“了,如果宋军追杀的再远一些,说不定有被已经安稳下来的蒙军反咬一口的危险。

    不过虽然猜测到了此事,可是王振还是故作好心情的参加了庆功宴,不至于坏了大家的兴致,他们已经在蒙古的阴云下压抑太久了。

    不论怎么说,草谷大捷不但给予蒙古铁骑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且陈公公击杀了蒙哥汗是货真价实的,足以令大家欢庆一番了。

    大捷的消息刚刚传出,第二天襄阳附近的商人、百姓便自发往军中挑送酒食,是夜襄阳侠士们也喝的大醉,一面欢庆胜利,一面祭奠战死的同胞。

    陈公公在襄阳侠士心中的地位,有了360度的改变,虽然事实证明了突袭军是王振假扮统帅的,但是陈公公坐镇襄阳,亲自出手杀出城墙,于乱军之中取敌酋蒙哥汗首级的事情,也已经传遍了襄阳守军。

    只见一个个原本瞧不上这“阉贼”的江湖大汉们,挨个向陈公公敬着酒,而后者则是看似矜持的正襟危坐,每每有人敬酒,自己都稍微抿一小口。

    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陈公公心里还是很爽的,以前各种大人物他也见得多了,对他这宠宦都是礼让三分,可是相比起来,陈公公却是第一见到有人发自内心的敬佩自己。

    甚至不由得想到,如果总有这种好事的话,在王振手下也不错!

    不过是多了一个主子,但是获得荣耀,也是另一位官家主子,所给与不了的。

    庆功宴的另一个焦点,无疑就是促成了此次大捷的关键人物,假扮陈公公统领两万突袭军,直插蒙军之中,端掉了对方指挥中枢、拔掉了帅旗的王振。

    其他更方面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突袭军的成功的基础上的。

    那里的战斗也是最惨烈的,统计的结果已经出来,两万参加伏击的宋军精锐,一战之后能战之兵只剩下八千人,重伤残疾告老还乡千多人,其他过半子弟,都将生命留在了草谷……

    襄阳侠士在建立以来,也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牺牲,十六名江湖客,血洒疆场,而且王振现在还知道,这十六人包括甄志丙在内七名华山弟子!

    一整套北斗剑阵的华山弟子,为了给王振营造斩首机会,而死于乱军之中。

    王振知道此事之后,也是叹息一声,暗道从今之后与华山派旧怨两清,视其为江湖同道。

    在其他人看来,王振斩帅拔营已经算是大功告成,只有知道原本的“因果线”的王振自己,对于放走了忽必烈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

    即便是吕文通、吕文焕,对于忽必烈很可能没死的事情,也没有表现的太惋惜,毕竟即便蒙哥、忽必烈都死了,大蒙古国也不是就没人继承。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忽必烈的厉害……

    不过总算在庆功宴上,王振没有再纠结此事,和襄阳侠士、襄阳守将们痛饮了一番。

    私下里特地嘱咐陈公公,让他吕家兄弟写战报的时候,将突袭军的功劳,推到杨过身上,王振没心思搭理这些。

    就在襄阳侠士彻夜饮宴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襄阳城竟是迎来了大蒙古国的使者,众人知道之后都是一笑,只当是来议和的。

    谁料这人来议和是不假,但是却还说了一件令王振火冒三丈之事!

    忽必烈的确没死,而且已经收拢襄阳城外的蒙古军,不过现在蒙军刚刚遭受重创,即便是蒙古人也士气低落、战力萎靡,不得不往北地退了回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进攻襄阳的计划了,毕竟忽必烈威望再高,想要大蒙古国诸部对其臣服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使者也带来了想与宋国休战十五年的意思,并且这次说是如果宋国同意,新的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将以铁木真血脉之名,立下祭坛祷告天神,诚意还是有的。

    同时那使者还说了一件事情,是否休战宋国可以自行决定,如果想要刀兵相见,大蒙古国也不惧。

    但是却通知宋国,即日起,如果发生江湖人士暗杀大蒙古国官员的事情,按照官职不同,小的屠杀北地蒙古辖内的汉人一村一县、大的杀光一城一镇,如果有人刺杀大蒙古国皇帝,下一任大蒙古国皇帝,将由屠杀汉人最多的亲王继承!

    王振听到此事之后,面色似铁,知道忽必烈这是被吓怕了,可是这威胁手段虽然粗暴,但是不得不说很有效。

    至少王振就放弃了,原本在心里打算的,潜入北地再次刺杀忽必烈的事情。

    由此也足可以见,大蒙古国只懂刀枪、不懂治国,也从未将治下的他族百姓,当做自己的子民,而只是予取予夺的奴隶,否则谁见过用自己的百姓,来威胁外人的?

    如此做派,也难怪其运不久,只要稍有懈怠,这横贯三大陆的大帝国,立刻在各地的反抗中付之一炬……

    同时王振也受到忽必烈的“好主意”的启发,几天之后以他的私人名义,也向蒙古发出了警告。

    对于北地汉人的人口数量、贫困人数、赋税甚至是受欺压的程度,做出了限制,只要不达标,剑圣必然北上,击杀对应品级、数量的蒙古官员。如果因此大蒙古国屠杀报复,那就鱼死网破,你杀我也杀,看谁先心疼……

    因为这看似胡闹的制衡之法,北地蒙古治下的汉人,倒是“享受”了几年的好日子,虽然只是被欺压的少了些,依旧没有自己的名字、依旧出生男丁不能超额、甚至靠北的地方依旧被行使着“权”,但是总算没有人口锐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龙之无上融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龙之无上融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龙之无上融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龙之无上融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