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 王世充降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龙之无上融合646 王世充降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师妃暄倒向楚国,无疑将慈航静斋本就被削弱的正统名声,被劈成了两截,而且其中比较大的那半,还放在了楚国的筹码上!

    这消息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王世充就是那头骆驼!

    师妃暄还在夏国游说窦建德,而郑国的王世充,却已经向楚国递交了降表……

    此时所谓的郑国,也已经只剩下洛阳京畿一带,与未击败李密前相仿。

    原本王世充因为屡战屡败,加之在王玄恕的劝说下,便有些动摇,此时师妃暄入楚的消息传出,王世充也不由得相信,王振是最接近天下共主之位的人,故而向楚国递交了降表。

    此时郑国原来的领地,自洛阳向北的大约三成,已经归了李唐,向西的大约两成归了秦国,而剩下五成则是被楚国独占。

    此时随着王世充向楚国递交降表,也正式宣告楚国成为郑国这块肥肉的最大享有者!

    降表递交之后,李靖马上率军进驻洛阳,震慑李唐和秦国纷纷向后退兵数十里,不敢犯洛阳八关……

    一统南方、平息西川之患,而且打开了从洛阳作为进击北方踏板的楚国,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大阀!

    而且名将、强军、民心、领土、资源俱全,已经展现出龙兴之相。

    师妃暄转而辅助楚国,也正是这个原因,此时由楚国顺势一统天下,对黎民的伤害无疑是最小的。

    如果寄希望于李唐、秦国之流,不但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即便动用种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能够击败楚国,也势必将刚刚有安定之相的天下,重新拖入至少数十年的战火之中。

    原本“因果线”中的寇仲、宋缺的联军,还只是和李唐不相上下,有机会击败李唐而已,最重要的是,师妃暄那时有把握通过徐子陵说服寇仲,梵清惠也有把握令宋缺迟疑,加上宁道奇愿意为了天下,对阵天刀宋缺……

    对师妃暄来说,虽然这样对寇仲等人不公平,不过对天下确实大大有利,故而她可以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但是现在想要说服王振是不可能的,甚至王振才是最接近一统天下之人,加之她在楚国也已经观察过,王振绝非一开始慈航静斋想象中的暴虐无度之徒。

    宁道奇在净念禅宗之战后,也和师妃暄说起过这一点……

    正是因为这些,令师妃暄绝定帮助楚国一统天下!

    算起来师妃暄才是最纯粹之人,王振一统天下,多半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后花园,寇仲想要一统天下,是为了得到天下人之认可、为了不辜负王振的期望,宋缺想要的是恢复汉人统治、为了宋阀永存,鲁妙子一半是出于与王振的约定、一半是为了飞马牧场,圣门之人多半是为了自己,即便是李靖、虚行之还有诸多大楚的文武大臣,在内心深处也或多或少的是为了自己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但是师妃暄是彻底的在贯彻,当年梵清惠传递给她的慈航静斋的精神,所以她可以无视与王振之间的恩怨,不为个人情感所困扰,完全贯彻自己的意志。

    攻下洛阳之后,楚国不少文武大臣,提议迁都洛阳。

    一来洛阳乃是历朝古都,迁都洛阳从名分上,也更能证明楚国的正统性。

    而且之后开始攻伐北方,洛阳地区直接与李唐、西秦接壤,乃是桥头堡一般的存在,迁都洛阳也象征着楚国一统天下,绝不偏安的决心。

    况且洛阳虽然接近战火前线,但是周边八关拱卫、龙盘之都,以楚国的实力定都于此,不虞有国破之祸!

    当然,也有人反对迁都,毕竟王振以南统北,贸然迁都北方,可能令南方诸多名门犹疑,而且大楚之基业便在南方,轻离其壤绝非明智。

    王振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综合两方的提案,立洛阳为陪都……

    多京制在南北朝、隋唐时代,还是很流行的,除了国都之外,军事重镇、交通要害或是其他重要地区,也会立为陪都,建立行宫。

    八关拱卫的洛阳,确实适合作为国都,不过竟陵好不容易才建设起来,城镇扩张、周围官道也修得四通八达,就这么放弃未免可惜,而且也太劳民伤财了。

    王振还是决定,暂时只将洛阳作为陪都,不过在北方统一战打响的时候,自王振以下楚国朝中文武,将全部赴洛阳议政,以示一统天下的决心。

    王世充阖家亲族,则是被李靖派人护送回了竟陵,而郑国原本的将士官员,则是被暂留在洛阳,有些李靖直接用王振赋予他的权力,做了临时的任命,还有一些重要人物,等待王振本来到陪都洛阳之后,再进行任命。

    对待王世充,王振却是没像李唐们心狠手辣,反而选择将王世充安置在竟陵,而且按照之前与王玄应的约定,任命其在朝中做一文吏,算是王家最后一丝生计。

    王世充自己的老巢河南的口碑,都没有多好,如今谪居竟陵,在南方各大名门的排挤之下,根本不存在发展的机会,更没有拥兵再起的基础。

    同时王振在竟陵接受王世充的受降时,说了一句:“若郑王早降,尽复河南之地,天下大定亦有卿之功劳,至少可得一逍遥公矣,王氏亦有名门之兆。”

    在“某些人”的有心运作下,这句话很快传便北方。

    无非是说王世充如果在河南之地尽在的时候,直接投降楚国,至少也可以封一个无实权的国公,王家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只有王玄应一人做一个小小文吏,作为安慰奖,到时成为新的名门也大有可能……

    从王世充的情况来看,王振还是优待降者的,王世充几乎负隅顽抗到了只剩下洛阳一地才降,故而王家地位一落千丈,如果不是有一个王玄应,几乎与幽禁无异,而主动投靠楚国的宋缺,却是自领一道,依旧保住了宋阀的地位,至于主动进攻楚国的西川解家,下场大家也看到了。

    如此一来,北方一些零星的小诸侯,无疑大动其心,等楚军杀到恐怕会多一个选择,甚至窦建德也开始考虑,师妃暄提出的建议……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龙之无上融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龙之无上融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龙之无上融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龙之无上融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