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率领赵家奔小康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易幻三国第3章 率领赵家奔小康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精灵语《易幻三国》初回大汉第3章率领赵家奔小康

    且说上次赵扬回答了崔畅的几个问题,赵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成名了。我晕啊,我还没有思想准备呢!~~等等!你们要拍照?……呃,口误,你们要给我画像啊?啊!等我摆个POSE哈!

    而另一方面,赵扬也别别人看做绝对的小神童,所以赵扬也就正式的找了老师帮助赵扬学习读书写字。并且预备着等着大一点就去学习君子六艺。

    现在,赵扬已经开始想着怎么样子奔小康。[www.kaNshu.com]

    可惜了,赵扬虽然明白很多的化学原理,但是汉代时候很多东西还没有出现,就算出现了也是纯度很低。比方说硫酸硝酸这些东西都是西方十几世纪后才发明的,而这些恰恰是最常用的物品。以前学的根本用不上啊~~汗!

    赵扬盯了盯面前的书卷,突然有个思路了——造纸!

    其实以前看那些三国小说中主角都是靠造纸起家的,这也算是有一些科学根据的。

    东汉末年因为早年的蔡侯纸,纸张已经得到应用和认识。但是,蔡侯纸虽然也改进了,但是主要改进的原料来源,即“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但是纵使改进了,还是避免不了十分粗糙而且纸张十分黄,怎么形容呢……似乎和后世在大街上吃菜饼时用的纸张差不多……

    而且,这种纸张纤维也比较短,时间长了比较容易散,不耐储存,质量也相差很大,厚度不一,但是因为工艺复杂,价格却不菲。所以说,许多重要的文件全部都是以竹简抄写。

    要明白的是,东汉时期的官僚及士族阶级已经很庞大了,用一句话就是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况且对于很多发明来说,也是备受士人所看不起的,如果要改进东西,恐怕只有在士人用品上下点功夫了。

    其实,纸张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步骤无非是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就是把纸张打碎了,漂白后加入一定的粘合剂和滑石粉,用丝布捞出晒干就是了。可是说的简单,但是具体流程赵扬也没有见过,不过平原郡就有一个造纸作坊,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

    作坊里的工匠们见是几个士族小孩,也不大在意,再加上赵扬给了些“意思”,也就爱理不理了……

    “小奇,最近老往外跑,连老师也撂那里了?”门外面传来一个声音。

    赵扬这几天正好琢磨这弄出了第一批纸张,不过就是改进了一下流程,改进草料加以腐熟。腐熟后的纸纤维更短了,虽然看上去细腻多了,但是很容易碎,所以赵扬利用植物的一些粘液作为黏合剂,随后再用水煮杀菌,不过煮完之后,纸张便黄了,所以赵扬又尝试弄了一些漂白剂,这样造出的纸张可以说是很好的了。

    正好他父亲又来了,于是手捧一沓给赵翼。

    赵翼也是名士,对纸张也很了解,刚开始见到赵扬的动作,还不明白要干什么,等明白过来后却愣了:这纸张也太白了,根本不像纸。

    用手摸了一会子,也没有想明白。还的赵扬跪的呲牙咧嘴的疼的直在心中骂赵翼。

    说实在,赵翼也不是那一块好料,人老实,但却没有什么才能,没有任官,所以家业也没有什么发展。他自己也很爱读书,不过藏书中纸做的书却不多,见到这个和绢一样的纸,也就已经知道了它的价值。

    在得到赵翼的肯定下,赵扬迅速建议赵翼在平原开了一家造纸作坊,顺便接受了那个原来的造纸作坊,在赵扬稍微讲解了一下道理后,那几个有一些经验的工匠立刻就明白了,所以很快就正式生产。

    原来那些读书人少用纸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质量太差,不易储存,价格不菲,虽然竹简比较笨重,但是还比较耐储存,不过在赵扬改进造纸后,迅速弥补了这一劣势。相比之下,反而很有好处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个事情,士族们发现纸张质量上去了,价格却下降了,而且又轻便,所以销量立刻好了一些,在夏秋两个季节能收入一百多万钱。而且,这是因为春秋寒冷纸张无法制造,而且,这还只是在平原及其附近几个郡的销售量,可见其销量好。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易幻三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易幻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易幻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易幻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