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建安朝会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易幻三国第57章 建安朝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精灵语《易幻三国》群雄割据第57章建安朝会

    “皇上别伤心!”赵扬在小皇帝后面,恭恭敬敬的做了一个缉道。[www.kanshU.com]

    又回到了洛阳啊,对于赵扬这种不是生在洛阳长在洛阳的人来说,或许看到洛阳的废墟还没有什么感觉。可对于这些大多都生在洛阳长在洛阳的文武百官们来说,一见到洛阳这幅惨败的样子,怎能不伤心?

    小皇帝慢慢转过身来对着赵扬道:“赵扬兄不必这样,如果没有外人,叫我协儿就可以了。”

    “嘿嘿,”赵扬一声苦笑:“这样叫不太好吧!到时候我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小皇帝刘协一摇头,“没事,只要我不说,那些文官也不敢说什么?”

    看见小皇帝那副可怜的模样,赵扬也觉得很好笑。自己穿越来了古代,竟然叫皇帝的小名……不过说实在,小皇帝也是人,经历过这么多磨难的小皇帝,比一般家庭中十五六岁的孩子成熟得不是一点半点,竟然还和自己套关系。估计是怕自己也会像董卓那样,所以提前和自己搞好关系吧……

    “好吧,”赵扬只好点点头,“协、协儿,咱们走吧!”

    “恩,赵兄。”小皇帝点点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踩过皇宫的废墟。

    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多呆着也没什么劲,大家也就是各自回各自以前居住的地方怀念怀念,再去祖坟看看,上上香……当然,早知道还不如不去呢,坟都让董卓刨了个遍,里面的骨头早都给刨了出来,陪葬的物品也都一扫而空。于是,骂声一片,虽说董卓都死了,连尸骨都早让人剁碎,自然是听不见了。不过估计董卓下辈子都不得安宁!

    本来小皇帝还想去皇陵看看,还是赵扬拦住了,皇陵当初让董卓全部刨了一个遍,赵扬可是亲眼所见啊。小皇帝一听这样子,也就没去。不过赵扬还是郑重的告诉小皇帝,“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放墓里面连骨头架子都不得安宁。所以,还是应该学学光武帝薄葬。”

    董卓都死了,尸骨无存,也没有办法报仇了。所以大家骂完董卓,基本上也就没什么事情干了,于是,接着启程。

    现在已经是初春了,一路上倒也是充满了生机。洛阳地区经历了这么久,也开始有了不少人回到这里居住。赵扬在率兵经过这些地方时候,还不忘了昭告百姓,说官军不扰民云云。不过这些说了和没说一样,反正赵扬军的军纪不是一般的好,只不过这样一说,百姓才有安全感。

    “唉,奉孝。”赵扬对着身后的郭嘉道:“咱们要不要从别的地方迁过来一批人民,洛阳一地太荒芜了。”

    “呵呵,”郭嘉一笑道,“主公不用迁人民,那样会激起怨气。不如宣布在洛阳一带五年不收税任何税务,并且还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在告诉在长安的徐庶,让他开通贸易。只要关中一地和中原开展了贸易,洛阳就是必经之地,用不了几年,洛阳就能恢复一定的人口。”

    “这倒是,”赵扬点点头。毕竟五年没有任何税收,这个条件是很吸引人的,虽然赵扬治下免除了农税,但别的诸侯还有农税。如此一来,必定会吸引大量的破产手工业者和低收入人群来这里开拓事业。当然,这下有了皇帝后,赵扬的免除农税更正当了,反正又不用朝贡了,也就不用买粮食了。

    不过一说起徐庶,赵扬还是颇为感动。马超留在长安是肯定的,但留下谁辅佐马超还是很麻烦的。贾诩是新来的,而辅佐马超的一定是要知根知底的人才可。而徐庶竟然主动请命,帮赵扬解决了这个难题。理由就是徐庶仅仅有一个老母,而老母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没有牵挂的他是最合适的人选。赵扬听后那是要多感动有多感动。徐庶都奔三十的人了,而古代人不到二十岁基本上就有了孩子。虽然古代人心目中,妻子和孩子都不是很重要,但毕竟人也是有感情的啊!

    “哎,”赵扬叹口气道:“那给徐庶捎个口信吧,顺便给他加封个侯吧,食邑就是洛阳。”

    到了青州,得到赵扬消息的陈群早就率部队出迎,衣彩光鲜的长长的迎宾队看得文武百官眼都直了。

    而随后的赵扬更是大方,文武百官分房子分田。青州的政治体系是公务员工资很多,如果你老老实实的干活,绝对是小康。但如果你敢打歪主意,抱歉,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当然,至少这些官员现在对青州的待遇还是很满意的。

    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好几年的文武百官到了青州,对赵扬的拥护顿时提高了一大截。

    其实赵扬对待小皇帝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历史上,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历来都认为是曹操的得意之作,但如果认真分析三国时期的形势,似乎也不那么确然。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几十年间,几乎就没有一个诸侯肯听从曹操的号令。由此可见,曹操空有挟天子之名,而无号令天下之实。

    除此之外,曹操的这个行为也得到了诸侯的强烈抵制。曹操不但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还背上了“汉贼”的骂名。而且,不仅当时的人都这么骂他,后世近两千年间,曹操也一直是以“奸贼”或者说是“奸雄”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的。

    曹操想拿汉献帝号令天下,怎奈诸侯不听;想将汉献帝抛弃,又担心自己“匡扶汉室”的招牌毁于一旦,从而招来万世骂名;想取而代之,又怕引起更强烈的反对,成为天下公敌……所以,汉献帝实际上成了曹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根鸡肋。

    但说白了,还是曹操不会用献帝。虽然不能号令诸侯,但是献帝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旗帜,时刻表明自己是正统。这一点如果号令诸侯可能不太容易,但在外交上就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所以,不妨对待小皇帝好一些。最好能像后世的英国一样,把皇帝弄成外交大使,不信你不服!

    稍微整理了一下内政,赵扬也正式上书劝小皇帝改年号为“建安”(同正史的时间一样)。

    随后一方面还是昭告天下,天下诸侯多有封官。反正朝廷也不给你拿俸禄,封官只不过是一个名号罢了,赵扬没有什么损失。另一方面也在筹划令诸侯朝贡。而朝贡的最终目的,第一是试探一下天下诸侯对赵扬迎献帝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趁机划清界限,确定下一个进攻的目标是谁。

    而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赵扬也在期待着第二年春天(建安二年)的朝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易幻三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易幻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易幻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易幻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