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夜谈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最强村支书第三十六章 夜谈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行!”李帆琢磨了下,觉得可以,就答应了。

    他心里也明白,这是龙兴海拿出自己的态度,表明这次的合作是信任他的。

    “我给家里说一声,马上回来。”李帆也不扭捏,这修桥确实迫在眉睫,不修桥,那搭建大棚的用材用料运过去也是麻烦了。

    回到家里,三言两语说了声,父母也理解李帆了,也不多说,让注意安全,也就和李帆一起出来,看来是准备在桂花树聊聊天再休息睡觉。

    来到村口,其他人已经和龙兴海打了声招呼离开,李帆也就钻进了车,跟着龙兴海朝着县城进发了。

    这路不好,自然不敢跑快了,路上十来辆轿车开着车灯前前后后穿行在这条弯弯曲曲的乡村路上,显得颇为壮观。

    一路上,猫头鹰咕噜噜的叫唤,野猪看见这些铁疙瘩也有些骚动,不停地穿梭在山林中,有些能够夜视的鸟,看着车灯还扑腾着翅膀和车子一路前行。

    看着一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景!

    李帆心里也有些异动,心里也有了想法,看来不仅要发展村子,还得要保护村子。

    大学几年,他学的是农业这一块,对很多农村为了发展经济,却忘了保护村里环境,从而导致一个村子生态系统崩坏,弄得无法生存的窘态。

    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发生在潜江村。

    不然村里人饶不了他,他自己也饶不了自己,就是这山林里的大树,动物们也饶不了他啊。

    “村里一定会更好,这环境也一定会更好。”李帆心里暗暗发誓。

    正在这时,龙兴海开了口,打断了李帆的思维。

    “李帆啊,说起来,我还真的挺佩服你的。有了这么好的项目,你居然一点贪念都没有,全部奉献给了村里。”龙兴海一边开车,一边语气里有些佩服的说道。

    “三叔说哪里话,村里从我爷爷辈起,就一直穷,从我记事起到我上初中,家里就没吃过饱饭,每年一二月份,家里的粮食就没了,每天就是玉米面子,红薯,野菜啥的掺和一点米粒过日子。”

    “那样的日子,想想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个村子富裕起来,家家户户有余粮,有钱娶媳妇,有钱吃饭。”

    “我只是比别人把梦想坚持的久一些而已。”

    李帆说的很随意,但心里却满满的心酸,眼睛里有些水痕,由此可见他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心态。

    初中三年没买过衣服,家里也没做过衣服,吃糠咽菜读了三年书,甚至连食堂都不敢去一次,那样的日子是他一辈子也不想再经历的事。

    他更不想以后自己的儿女,村里的孩子再经历那样的心酸历程。

    “哎……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不过李帆,潜江村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方,虽然我转的不多,但村里有山有水,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只要你好好琢磨,一定能找出很多路子出来。”

    龙兴海以前是吃过苦的,他能体会到那种穷人的心酸,看着后视镜里的李帆,也想提点李帆一下。

    这个年轻人着实不错,有冲劲,干实事,这是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具备的了。

    “谢谢三叔,我会的,潜江村一定会富裕起来,一定会。”李帆咬着牙坚信道。

    有了命泉这个作弊器,他有信心让这个村子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我相信你会成功,对了,修桥的事儿,你放心,我们四方集团就是搞房地产建设起家的,建筑队不少,也有一些桥梁建设的图纸,到时候你挑选一下。”

    “我建议啊,把这座桥修的宏伟壮观一些,打造成一座潜江村的标志,带着潜江村印记的东西。”

    “凭借这萝卜,我有信心把潜江村推出来,你得有这个考虑。”

    龙兴海有了些计划,萝卜的种植是次要的,潜江村的后续发展规划才是他考虑的重点。

    西南生态萝卜种植基地,野菜出产地,潜江特色蔬菜出产基地等等打算才是重点。

    规模化,产业化才是发展起来的核心,潜江村特色有了影响,四方集团也能因此获得口碑,龙婷打理的远婷蔬菜运输公司才能获得垄断资源。

    最主要的是李帆这个萝卜的技术是独家的,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这些我在考虑,谢谢三叔提醒。”李帆心里有些真正感谢起面前这个看起来不冷不热的龙婷三叔了。

    他在指点自己,或许怀了私心,但仔细考虑,这确实是一条长远的路子。

    “还有,这萝卜的技术你得找你的同学说好,只供应给你,别外传了。”龙兴海再次提醒了句。

    “我知道!”李帆拍着胸脯保证了起来。

    这同学和新技术都是他为了不引起怀疑而编造的,他大学学的农业,但也钻研过市场规律方面的知识。

    独家的,垄断的,有特色的特有物品才能引起巨大的市场效应。

    他已经摸索出了龙兴海的后期运作了,当然这也和他不谋而合,自然得配合了。

    二十多里的山路有些阴森森的,但说着话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轿车就是比自行车快,山路虽然不好走。但半个多小时就跑完了全程。

    龙兴海既然把李帆带了回来,一切的安排自然也考虑到位了。

    四方集团是龙婷父母一手打造,龙兴海只是占有一定分红的帮工,不过龙兴海也算是厚道人,两兄弟的关系很好,自然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一直和和气气为了集团考虑。

    龙家有两儿一女,老大龙兴江和老三龙兴海是儿子,老二龙兴梅是女儿,三人都是改革开放后,下过海的人。

    龙兴江把握住了改革开放风潮,第一批下了海赚了钱回到老家创办了四方集团,一直风风火火,可一直只有龙婷这个女儿是他一块心病。

    龙兴梅也跟着哥哥下了海,在沿海也是依靠头脑凭借一介女流混得风生水起,不过最后没有选择回到老家,而是在沿海嫁了人,如今是有儿有女。

    龙兴海就显得悲催一些,下海的时机晚了一些,风潮已过,也就只是混了点剩菜剩汤,看见大哥在内地越来越好,也就打消了继续在沿海闯荡的心思,回到澄江县帮大哥的忙。

    如今也是成家立业,有个儿子,但不争气,算得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富二代吧,野蛮任性,挥金如土,和龙婷简直天差地别,

    龙兴海带着李帆回了自己的家,让李帆就在自己的家里住下。

    龙兴海的家里宽敞,五室两厅,比农村很多房子都大,这是城里最开始修建小区的习惯,两百来个平方的大户型随处可见。

    经过一天的忙活,又坐了这么久的山路,一个个是腰酸背疼,疲惫不堪,饶是李帆经过命泉的改造也有些吃不消。

    简单的洗漱后,就根据龙兴海的安排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龙兴海就带着李帆去了一处工地,拿了一叠桥部结构的图纸给李帆,看来这些东西,龙兴海也是经过考虑的。

    而这一切的推动者百分百就是龙婷,因为这件事,李帆只和龙婷说过一些,但想不到龙婷居然真的上了心。

    李帆心里不感动是假的,心里想着见了面怎么都得好好感谢一番。

    龙兴海一边给李帆讲解,一边说着一些自己的想法。

    “潜江的河面不宽,我建议使用混凝土拱桥!”

    “为了保持美观和实用性,我这里按照图纸挑选了四座混凝土的平坡桥设计图,这种桥的优点是加工和制造较石拱桥方便,并且工期短;缺点是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跨越能力小以及混凝土耗费量大。”

    “你看这个图纸,它的桥拱半径三米,桥长是三十一点七五米,宽五米,算是最适合潜江村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这张图纸结构单一,造型匀称而美丽,桥上石雕雕刻也生动而又附和农村特色以及带有历史文化特点。”

    龙兴海虽然不太懂桥梁的设计,但毕竟是房地产公司出身,根据图纸还是能够说的八九不离十,简单粗略的一介绍,就从中选出了最适合的一张设计。

    “恩,可以,就按照三叔你的意思。”李帆也不懂,并且龙兴海拿的那张图纸确实不错,也就点了头。

    图纸选定了,那么花费预算也就有了底。

    桥为敞间圆弧石拱,拱圈并列两道,净跨三十一点七五米,桥宽五米,矢高三米,和潜江的两岸的坡度刚好,看来这图纸的设计,龙婷也是有过说明的。

    桥面呈微微的弧形,但弧形微不可见,栏槛望柱,雕刻着四龙,四凤,神采飞扬,极具特色。

    并且造价适中,预算下来二十多万,三十万不到,刚好符合李帆心理预期。

    要是按照最初李帆那两万块钱的打算,也就准备修个简单的浮桥搞定,不用这么复杂,可如今有了投资,就得大方一回,考虑也得长远一些。

    “那好,李帆,这图纸好了,我安排人陪你去买水泥等东西,我再喊一辆十吨的大货车帮你运回村。”

    “公司事多,我还得忙点事儿,钱我已经让人存在了卡里,你自己放好,等桥好了,我再联系搭建大棚的用料。”

    龙兴海现在是真的把李帆当做一个小辈看,吩咐的很细致。

    “恩,我知道怎么做,麻烦三叔照顾了,我能办妥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帆也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就要他盯着了,这也是人家信任,不然肯定还得派个人盯着村里的进度。

    收拾好图纸,龙兴海拿去打印了好几份,留了底,给了李帆几份,李帆小心的折叠收好。

    这时候,龙兴海安排的人也来了。

    来人是个美女,和李帆年纪相仿,长得不错,但气质和龙婷就差距有点远了。

    看见美女走来,李帆本来还想问问龙婷的事儿,最后心里一琢磨,也就算了。

    李帆知道,龙兴海应该还是在顾虑着自己和龙婷的关系,所以回到县城了,龙兴海才一直闭口不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最强村支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强村支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强村支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最强村支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