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堂的转角第七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又是一场考试,马上就要迎来中考的我们,考试好像越来越多了,甚至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抱着一叠试卷进来,说是突击考试。

    其实突击不突击也就是那样了,爱学的自己会学,不爱学的即使再怎么逼迫也不会拿起课本。

    忽然觉得有些疲倦,也许是真的累了,忽然特别想要放松下,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可以,只要不用学习,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面对自己桌子上的习题册和试卷,还是无奈的放弃了,这次测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自己很在意,但是母亲还是很在意的。

    其实每个家长都是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没错,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龙凤,这样的想法让我们这些孩子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无奈,你们只知道我们的叛逆,却不知道叛逆是你们的高压造成的结果。

    不是没想过和家长沟通,试图减少一些这样的压力却无可奈何,家长们总是会说这是为你们好,这是为你们的未来做铺垫,输在起跑线是不行的……这些理由听过太多太多遍了。偶尔也会有反驳:我们的未来是自己的,要选择自己的路,我们明白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会被家长反驳回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们这些还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呢?都不明白我们的用心良苦。不是没想过要去抗议什么,诉说什么,其实也想告诉他们,他们的时代已经和我们的不一样,不过他们也会说:我吃过的盐巴比你吃过的米饭还多,能不知道这些?上大学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每当听见这些总是颇感无奈,何况当家长争论输给自己的时候又会是一顿毒打,所以何苦呢?不得不接受这些考试,不得不考出一个令家长满意的成绩,这是我的无奈,又何尝不是大家的?

    忽然隐隐听到一阵啜泣,也许是某个同学考得不是很理想,想到了自己回家后将受到的待遇吧。

    记得那时候很流行一句话:“这次你回去是男单,女单还是混双?”其实说的就是挨揍,是被父亲揍,还是被母亲揍,或者是都要揍你。

    不得不感谢中国乒乓球的普及,这种很简易的运动,甚至有变成全民运动的倾向,是因为中国人口过多所以才拼命发展这种占地面积小的运动么?说实话,或许我们应该感激这种运动,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素材去做成各种暗语,应该说是我们的想象力丰富,还是应该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呢。

    背着这卷代表着自己失败的试卷走上了回家的路,其实有些时候不免奇怪,这真的算是家么,至少我感觉不到家的温馨。

    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有人问我你家在哪,然后自己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诧异:“我没有家,这边是奶奶家,那边是我妈家,我没有家。”

    或许这是很多家庭不幸的孩子的共同想法吧,不知道别的孩子在想什么,总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在别人看来很奇怪,甚至说是很不孝顺的想法,却在后来的生活中一件一件被证实了。

    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般会得到众多所谓的好心人士的关注,我却觉得这样未免太过可笑了,父母不离婚确实给了孩子一个表面上完美的家庭,可是这个家庭每天充斥着争吵和冷战,这样的家庭不要也罢,我甚至有个想法,劝告每一对感情不和的夫妻快点离婚,免得给自己的孩子造成更大更多的创伤,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忽然觉得有些烦躁,厌倦了那个别人眼中的所谓的我的家,忽然很想逃离那个地方,于是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选择了与家相反的方向行走。

    走着走着就看见了一家新开的书店,喜好看书的我自然而然的走了进去。

    是一个主要经营租书的小书店,随意的看了一圈,发现有不少没看过的书,拿着几本自己感兴趣的走到了收款的人的面前,一个穿戴一身雪白的女子。发现这名女子毫无反应,于是我开始莫名奇妙地盯着她,她依然毫无反应,纳闷,这个人也是顾客,还是什么奇怪的人?

    这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帅哥跑了出来:“抱歉。”说着就开始登记起了书的信息,和我的押金数量。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老板啊。其实过了差不多半年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其实想想那些误解也蛮有趣的,至少是我和几个哥们之间很值得回忆的趣事,我们共同经历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一起走过的日子时至今日也不过10年而已,却拥有过这个共同的错误,这将是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错误。

    (其实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要比这早两年,之所以安排这段文字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在我们相遇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同样枯燥无聊的书本试卷时光,直到我们的相遇使得这一切开始转变,即使还埋在课本铸造井中爬出,心却自由了很多,其实后面还有很多的内容都要提前或者推后,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人,和我共同经历这些事的人原谅,到那时这些事还是真实的不是么?)

    其实很明白,带着这些书回去可能会收到母亲的惩罚,不过就算这一又如何,喜欢而已,挨揍带来的肉体上的苦痛,远远不及心理的呼声得不到满足的痛楚,就算是挨打又如何?

    走出书店忽然没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心情,又重新走回那条回那个所谓的家的路,不管在那里会受到怎样的对待,毕竟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那里还是自己的住所,也没有别的住所可去。

    其实母亲也经常骂道:“你到底把这里当做什么了,宾馆?”一直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发现我这个想法的,这里确实更像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多过于家。

    忽然觉得世界上再没有哪个人会了解自己了,这是多么孤单的一件事,却又无法避免。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了解你,甚至你自己。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堂的转角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堂的转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堂的转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堂的转角》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