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一五六七第286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经过将近十天的等待龙云终于是收到内阁的批示,一同送到的还有张朝写给他的书信。内阁的书信主要是对他弹劾的那些官员的处理批示及高拱对一些人事的意见。而张朝给龙云的书信主要是讲的是接下政务上改革意见。

    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官员,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支持;龙云的所想所行的任何事物必将受到强大的阻力。当收到高拱的批示及意见之后,龙云的心里更加有底气去整改广东的吏治。而张朝的书信以过往他与龙云谈及的治理广东的意见有了很大出入,主要的原因张朝在书信中也就这些调整进行解释。主要是在收到龙云写给他的书信之后,张朝对广东的现状有了更加全面和详实的了解,故对以前的一些评估性政策做调整。

    作为张朝给龙云配置的助手及智囊,关应在看罢张朝写给龙云的书信之后言道:“王爷时常对我等言说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大人将我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给了王爷之后,王爷便对我们现行的一些政策进行了更加切实的调整。”

    龙云点了点头言道:“是呀!子暮这个人就讲究个实事求是,以前查办案件时就是如此!每遇案件时必亲往案发现场查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求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在生活做事也讲究实事求是,凡是不是他亲身经历亦或亲往调查他是不会对任何事物做出评判的。”

    “之前对广东的吏治及民生有着大略的了解,给我讲解如何整顿广东布政司的吏治;而后在我去了书信之后,根据我所反应的情况对之前的一下策略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使得一些策略更加完善和贴切。”

    关应看着张朝写给龙云,也是写给自己的书信看到有一点有些不明白张朝的用意;便询问道:“大人!对于此点我不太明白王爷的用意。我们刚刚上书弹劾了广东的官员,怎么转过来王爷却要求我们找一两个好官清官为榜样上奏朝廷为其请功呢?”

    龙云看着关应而从龙天给书信中知道关应之前是负责张朝的警卫及情报收集工作。虽然关应是张朝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毕竟年轻而且不涉官场之事。虽有过人的智慧,但毕竟缺少时事的历练。在这件事问出这样的问题,龙云也算是可以理解。

    龙云笑着言道:“对于贪官污吏那自当严查严办,但对于那些清官能吏我们自当想朝廷举荐,以使这些清官能吏的能力得到朝廷的肯定。以此为榜样让民众和官员看到为官当作什么样官。因为,在我们大明皇朝这样一个王霸杂用治理国家的皇朝,以德治天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在天下读书人中德行是不可或缺的人格,当然少数人除外。对于,基层官员如能得到朝廷对自己的功绩的肯定;那自当是一件能光宗耀祖的大事。更何况,这样的治民理政的肯定;也是其今后为官的激励和标榜;更是其在今后仕途的政治资本!”

    关应点了点头道:“原来王爷对于此事还有如此深意,看来推选官员这件事我们得严肃对待,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及后果!那此事当如何呢?”

    龙云笑道:“当然是发挥你的特长了。”

    一听龙云这话,关应愣了一下;而后笑着点了点头!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孙子也留下了‘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的谆谆教诲!故对来年的财政预算是一个必要而且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有了合理的预算才能将国家的税赋的收支效率最大化!”

    在解释了像“财政赤字”“收支平衡”等等一大堆专业术语之后,张朝才知道自己当初学政治思想课的必要性。不然,今天就没有这么知识点将这一众牛人唬得是一愣一愣的;也不会对国家的政治及运作有如此了解。

    张朝继续讲解道:“至于财政预算,首先当是朝廷的财政预算就是朝廷对来年的开支的一个预估。而朝廷的财政预算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朝廷各部的运转所需经费。例如兵部预算,明年兵部准备训练多少新兵,建造多少武备等等;这些便可在此做出一个相应的规划。报给内阁,而内阁统筹全局之后;对兵部上报的国防预算进行评估。如内阁认为今年没有必要整训新兵,那便可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安排。再如工部,打算明年整治黄河;便有工部做出详细的说明,需要购买多少建材,需要招收多少人力。朝廷对工部的预算进行评估。这样,便不会出现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情况。当然,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朝廷拨款的那自当另论。如发生了地震,水灾、蝗灾等等非人为的自然灾害那就的得视情况而定!”

    朱载垕对张朝的言论听得可谓是迷迷糊糊不甚明白;转眼看着高拱及张居正道:“二位宰辅以为王爷所言之事如何?可有什么计较呢?”

    高拱出列见礼道:“按王爷之言,就是朝廷在年前将来年的财政进行预先的规划,并制定出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朝廷各部的职能和各部的施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策略,并在各部上报的计划和预算的基础上确定实施策略的所需银两。如此甚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防止腐败的出现。”

    一听高拱这话,张朝不由得佩服其眼前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不愧是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的老人。这思维、这反应要不是自己比他多了四百的年的见闻,说不定还真就比不上这些“人精”!

    张居正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但如此苛刻的条件;会不会给一些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呢?”

    张朝转眼看着张居正道:“次辅大人所谈及的问题涉及到另一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对于这个制度我将其概称为评估及问责制!评估,就是在事先将所要做的工程进行庙算。例如修一段边墙需要用多少钱粮及人力,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再由相应的负责部门上报户部,户部在进行进一步核算之后认定修这段边墙需要这么钱粮;上报内阁,内阁做出批复之后;户部给与相关部门钱粮。”

    “如果在工程修建中存在贪腐问题,无非也就几种情况而已。克扣民工钱粮,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等!克扣民工钱粮这由都察院进行监督;至于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样以牺牲工程质量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还由相关的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如验收达不到要求则进行反工。所带来的损失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当时没有出现问题,而事后出了问题。这就也要对相关负责进行追责。例如,这段边墙设计使用年限二十年,但十年就坏了,朝廷便可对当初主持修建边墙的官员进行追责!”

    听闻张朝如此言道,具有敏锐政治嗅觉的张居正和高拱都顿觉茅塞顿开;仿佛看到一种全新吏治改革的希望。二人都在心里对张朝口中所言的“问责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张朝此时却正在从另一个层面对大明朝现行的赋税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整改意见。

    看着张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令身为户部尚书的张守直心情激动;他从没有见到有人将现行的税收制度利弊讲得如此透彻明晰!

    “我大明现行的赋税制度多为中央税及中央地方共享赋税制度;虽说地方的赋税从现行的制度来看占比并不多,但较前代各朝我大明朝廷对地方赋税的控制并不太严格,地方也拥有其相对独立的部分财政收入。虽然此举可缓解朝廷及地方的财政压力,但也为那些不良官吏的贪墨提供的机会!据我多年在地方的生活所得出的经验,地方上的不良官员往往在朝廷的跪地之外增加税赋,或者利用各种朝廷的赋税制度给予地方的权限而巧立其他名目征收其他体制意外的税赋。”

    “这其中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加派田赋。在我所游历的我大明的各司府州县在征收赋税时往往都要在额定的税收之外收取加耗,名义上是为了抵补运输存储的损耗,但实际上往往是多征收。我曾游历到河南的某县时曾发现这个县在抵补损耗之后,居然多收取了两千多两白银。这基本上赶上了一个普通县的一年的财政收入。而这些不造册上交的民脂民膏自然流入某些不良官员的口袋之中。而在一般的县府这样的体制之外而不上交的税收在其他县府也大量存在。因此我建议对我大明的赋税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听这话高拱与张居正都不约而同的向张朝看去,眼睛流出别样的神色。因为这是张朝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大明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以前张朝虽然在朝堂之上谈论当下大明皇朝所存在的时弊,但却从来没有明确谈及过改革之事。故,高拱等有志改变时政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看着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少年!

    “第二、便是所谓的网罟之征与湖港之税。在这两个存在许久的地方税收,朝廷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亦或者制度来加以管理。而地方官员多是上下起手,当然也有个别清明廉洁的官员对此有所收敛。要知道在一些地方全靠这打渔为生,还有稍有人气的港口这两项税收可都不小数目!”

    说道这里张朝转眼看了看众官员,转身看着朱载垕道:“这第三点,我想诸位大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也就不必我多言了。这便是罚银!脏罚之征虽说有朝廷的法规在哪里卡着管着;虽说这些罚没的银子大部分上缴朝廷,但地方还是常常坏法不明,巧立名目多征装进自己的口袋。至于其他的像什么公堂钱,徭役银这些名目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更可气的是有些地方官员有些不知所谓的赋税往往巧立于徭役银的旗号,致使税银名目繁多,而民众的负担越来越重。故儿臣建议对朝廷和地方的税收进行全面的核查并加强对地方税务的管控。做到朝廷与地方的税务工作的统一!”

    面对张朝第一在朝堂之上明确提出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的要求,朱载垕还有一些没有回过神、品过味来。对朱载垕来说张朝的改革言论他不止听闻张朝谈论。但像今天这般明确提出改革之政略还是第一次。故朱载垕一时也没有主意,转眼看了一眼张朝;又回眼看着高拱与张居正道:“朕的天下可真如晋王之言那般昏乱不堪?”

    面对朱载垕的质问,高拱和张居正虽有意明言;但却不敢对此作出任何附议。因为,此事是堂堂的一国之君的质问;任高拱与张居正如何位高权重,这二位也不敢对此作出任何评判。但面对如此好的一个机会,高拱与张居正也不愿如此轻易的放弃;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是实现自己海清河晏的政治理想的机会。

    就在二人走神之际,户部尚书张守直出列见礼言道:“臣虽执掌户部不就,但就王爷刚刚之言可谓是深有体查。而这其中的腐败还不止王爷所言的那般单单的三点。这税赋背后的腐败可谓是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故臣附议对现行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

    张守直的出现不仅化解了高拱与张居正的尴尬难堪,也给二人的改革大计注入强有力的心理准备。因为,朱载垕并没被张守直的话语给激怒;相反还让张守直谈谈具体情况。

    对于一项腹黑的朱载垕再次表现出其腹黑的一面;因为对于他所治下的“天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是靠这下面的臣子上奏的奏疏来了解。而自从上次与张朝给他谈了一次关于文官集团如何抹黑自己的皇叔——朱厚照时,他对文官集团的信任也随之瓦解!当“绿倪事件”之后,宦官集团也被打压下去。现在的司礼监又回到他父亲嘉靖朝的时候,就负责对内阁送来的奏疏签到画押而已!

    本就抱着被廷杖的张守直见朱载垕要求自己继续说说,谈谈具体的情况。打开话匣子的张守直一股脑将自己所查察知晓的财政问题一一说明。最后言道:“虽然朝廷一直致力于改善自正德时期便遗留下来的财政赤字问题,但往往是通过加派新的徭役及赋税;但这不仅没有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通过新增名目收取的赋税不是用于边事和南方的平倭。便是耗于王爷刚刚所提到贪腐!”

    “据我查察至正德时期到先帝及皇上财政赤字,正德时期多达三百五十万,而先帝时期更是多达四百七十万两;到了皇上元年三百五十万两!短短几十年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开支大更多却是收存在的问题。按王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便是土地问题。而过往的户部尚书们往往强调开支上的节余,而不注重从源头上去寻找问题。而就臣下看来年年的财政赤字不仅应该在开支上找原因,更重要的臣下以为当多多找找源头上的问题。没有收,那来支呢?”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一五六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一五六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一五六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一五六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