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遇抗战显身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1章 初遇抗战显身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1932年10月3日拂晓,在嫩江江边,夜风吹动着江水扑打着江岸,发出哗哗的声音,除了偶尔几声猫头鹰的鸣叫外,再无其他动静。此时的龙江大地,早晚气温早已降到接近零度,蒿草已经枯黄,在江对岸的草丛中,一支日军先遣小分队13人正偷偷地隐蔽于此,准备趁着天还没亮渡过嫩江,对驻守富拉尔基的救国军进行袭扰。这支日军先遣分队的分队长名叫松井根。先遣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机动穿插,寻机消灭富拉尔基城内的救国军指挥部。

    借着微弱的星光,日军先遣分队悄无声息地乘上3只橡皮船,选择一处江水流速缓慢的地段出其不意地渡过嫩江。这支日军先遣分队以一人多高的蒿草为掩护,沿江偷偷地向富拉尔基城方向运动,队伍前面的2个人每人手握一把军刺,随时准备悄无声息地干掉救国军的岗哨。

    在对岸警戒的是救国军六团一营一连三排一个班,班长为马玉海。此时他正带领10名战士在江边巡逻。另外在靠近江边的高地上设置了观察哨,有两名战士守在那里。

    日军先遣分队过江后,发现救国军已有警戒部队在江边,便想避开这支小股部队,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所以潜伏着准备发动攻击,但始终找不到可以轻易穿插的突破口。眼看天就要大亮了,松井根终于沉不住气了,命令部队进入攻击状态。

    2名手握军刺的日军以树木、蒿草为掩护,向高地上的观察哨摸了过去。此时天快亮了,观察哨上的两名救国军战士已经守了一夜,因为困倦,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全然不知日军先遣部队已经摸了上来。两名日军猛扑上去,两名救国军战士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死于日军刀下。得手后,日军向江边的小队长松井根发出了信号。

    松井根一见首战顺利,就命令日军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先遣小分队机枪小组的两名日军把惟一携带的一挺轻机枪立即架了起来,选好射程后,突然向救国军警戒部队发起进攻。马玉海与身边的战士措不及防,3名救国军士兵当场牺牲。突然遇到攻击,马玉海大喊一声卧倒,随即组织士兵还击。日军先遣小队想迅速结束战斗,就仗着人多势众一边用机枪进行火力压制,一边组织步兵呈分散队形发起了进攻。其他2名日军也从侧面扑了上来。

    马玉海见日军发起了进攻,就示意机枪手准备射击。因为当时蒿草遮住了视线,日军侦察时没有看到这支小部队还配有机枪,于是大胆地冲了上来。马玉海双眼紧盯着日军,心里盘算着有效射击距离,估计只有200米时,他举枪将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日军打倒。随着机枪的突突声,两名日军连同蒿草纷纷被击倒,余下的见势不妙都隐蔽起来。松井根亲眼目睹自己的手下死伤近半,不由得恼羞成怒,命令掷弹筒小组展开攻击,十几秒后,一枚榴弹在救国军机枪手身边炸响,两名机枪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炸死。

    见对方的机枪哑了,日军步兵在机枪的掩护下,又发起了进攻。两名救国军战士见机枪手牺牲了,迅速上前补位,试图架起机枪继续扫射,又一枚榴弹打了过来,不但两名救国军战士壮烈牺牲,机枪也被击毁。

    马玉海一看形势对自己不利,连忙带领剩下的3名战士边打边撤。松井根见对方企图逃走,指挥着剩下的6人紧追不舍。远远地把机枪小组和掷弹筒小组抛在了后面。

    不多时天已大亮,一轮红日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起,在远处的一片松林里,一位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挥舞着砍刀,有选择地将那些枯枝砍下来作为柴火,只一会,年轻人身边已经堆了一小堆。还没有擦干额头上的汗水,传来的枪炮声让这个年轻人顿时警觉起来,他躲在了一棵大树身后,仔细观察。

    马玉海边跑边组织剩下的3个人进行还击。日军则分成两组从两翼包抄上来,眼见就要追上。就在这危急关头,那位年轻人从一旁的树林中冲出,只见他一身深蓝色学生装,头戴平顶帽,脸上围着围巾,双手各拿着一把驳壳枪,两手轻甩,2名日军顷刻毙命。

    马玉海听出是驳壳枪的声音,以为有援军到来,转身夹击,又有1名日军被击毙。冲在前面的松井根和3名步兵立刻散开队形,分头迎击,一时枪声大作,群鸟惊飞。

    只见那少年辗转腾挪,不断地选择角度,躲避日军的射击,并寻找机会还击,只几十秒的工夫,就又把1名日军打倒。马玉海看得眼花缭乱,打心里佩服这位少年的身手。当然他和那3名救国军战士也没闲着,帮着清除剩下的松井根和几名日军。当一名救国军战士准备向一名日军射击时,躲藏在一旁的松井根挥刀冲了出来,一个直刺,鲜血立时染红了那名救国军战士棉衣,马玉海连开3枪将松井根击毙。剩下的几名日军全被杀死,同时,马玉海身边的最后2名救国军战士也中弹身亡。

    就在这时,只见那名少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示意马玉海躲藏起来。不一会儿,日军先遣小队的机枪小组、掷弹筒小组搜索着赶了过来。马玉海和那位少年则躲在暗处,见日军走进了便于攻击的范围,就一起开枪,4名日军没来得及还手,便被悉数击毙。

    打扫战场时,马玉海和那位少年缴获了一挺轻机枪和一个掷弹筒,还有14枚榴弹,便匆匆往回赶。

    在往回赶的路上,马玉海见那位学生打扮的年轻人身手不凡,就自我介绍道:“在下六团一营一连三排一班长马玉海,请问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在下张文萃,沈阳人氏。因为日寇犯我家乡,所以才逃难至此。“那少年回答。“小兄弟身手不错,看你像个学生样子,怎么还会开枪?“马玉海好奇地问。“我父亲是东北军的一名军官,从小跟家父学了些拳脚枪法,双手开枪虽不能百发百中,却也十中八九。“张文萃回答道。马玉海又问:“这么早你来此做什么?为什么蒙着脸?““奉家母之命拾些柴火做饭,蒙着脸是因为怕树枝刮着,伤到容貌。不想听到枪声,便赶过来,原来是倭寇在追杀你们,我见情况紧急,就出手相助。“张文萃不假思索地说。

    正说着,就听到江边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马玉海顺着方向望去,说了一声:“不好,日军强渡嫩江了,我们快去江边支援。“

    江对岸的日军听到枪炮声,以为先遣小队已经展开进攻吸引了对方火力,急派步兵、骑兵2000余人携带野炮,由齐齐哈尔以北渡江攻击,妄图一举进占富拉尔基城区。

    张文萃跟着马玉海来到江边,只见在对方炮火的掩护下,江面上的日军分乘不同船只边射击,边渡江而来。救国军六团一营的将士们在江边早已挖好战壕,为躲避炮击,早已退到林中,只等炮击结束,日军接近,就冲进战壕一起开火,歼敌于滩头。

    马玉海拉着张文萃潜入江边一处草丛中,此处距离江上的日军只有不足500米。马玉海对张文萃说:“我在东北陆军讲武堂受过训,怎么使用掷弹筒也略知一二,一会儿你配合我,等救国军开火,就用掷弹筒攻击最前面的那只船,打乱敌人的攻击队形。“张文萃点头表示同意。此时的江面刮起了西风,风向对日军不利,日军船只行进的速度受到阻碍。日军接近江边时,救国军一营的战士冲入战壕,开足火力密集向日军射击。

    此时马玉海将掷弹筒架好瞄准目标,装填榴弹,随着一声炸响,冲在最前面的日军船只瞬间中弹,船上日军非死即伤,整个船只失去控制,撞向身边的另一艘日军船只,引起了整个船队的混乱。马玉海抓紧时间,又连发了两枚榴弹,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无法有序组织进攻。

    阵地上的一营战士也英勇阻击,步枪、机枪一齐开火,形成了一道密集的子弹防线,靠近岸边的几只船上的日军刚一登陆,就遭到重创,丢下十几具尸体,不得不缩回江东岸。

    马玉海见日军败退,就拉着张文萃去见连长李饷,将与日军先遣小分队发生的遭遇战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并将缴获的武器全部上交。鉴于马玉海以少胜多,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李饷上报团长,破格提升马玉海为一营一连一排排长。至于张文萃则是去留自便。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