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落难投奔义勇军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51章 落难投奔义勇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约好交货时间,张文萃将这批山货送到杂货铺,然后又故意压低价钱卖给了老东家。这批山货销到哈尔滨后,为老东家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老东家也没有亏待张文萃,命陈小东将利润中的一部分给了张文萃。拿到钱后,张文萃说什么也不收,他觉得给的太多了。陈小东笑着说道:“老东家可说了不要也得要,这是你该得的,这不快过年了,你就收下吧!”张文萃一翻老黄历,可不还有20多天就过年了,屯里让日本人给抢了一下,年货都没了,干脆就用这钱办点年货带回去吧!

    细心的张文萃发现韦佳慧办的《工商时报》这几日头条都是龙江县一带发生的大事,要是把这些报纸都送到李饷那,或许对他有些帮助。所以每次印报纸时,张文萃就故意多印几张带回去。正好这天张文萃上街,看到了老杨头,就把报纸都给了他,并告诉他这些报纸有情报价值。老杨头识字很多,一看就明白了,他就把这些报纸都扎成捆带在身上。

    自从打了胜仗,伪军对城门口的检查松了许多,过往行人只要有良民证,再喊上几句拥护满洲国的口号,伪军上前简单搜查一下就算完事了。这天当班的正好还是钱有才。这小子正站在那用眼睛盯着过往行人看,身后,老杨头夹着报纸就要低着头走出城来。钱有才看是老杨头,就打了声招呼说:“大爷,你夹着这么多报纸这是干什么呀?”老杨头回过头来说:“我说大侄子呀,这报纸可是好东西,冻天可以糊窗户缝,夏天可以糊棚,平时还可以引炉子,最关键的是还可以用来开屁股。你说是不是好东西。”“大爷,你这些报纸是哪弄来的,我也去要点?”听闻报纸有这么多的用处,钱有才也想要点好给自己家用。“我这是今天运气好,在报馆门前捡到的。要不大侄子你也去碰碰运气,说不定捡得比我还多呢!”老杨头回答道。

    一名新来的伪军刚要查看老杨头的良民证,钱有才就不耐烦地说:“不用了,老杨头是我大爷,是咱们满洲国的大功臣,以后免检。”那名伪军不解地问:“就他那老样,就一狗屎做鞭子,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能立什么功呀?”钱有才一本正经地说:“当年要不是老杨头父亲参与剿灭了太平天国,那就有可能大清朝被太平天国给灭了,大清朝要是没有了,就不会有咱们当今皇上他爸了,要是没有皇上他爸,就不会有皇上,没有当今皇上还能有满洲国么?你说咱大爷他是不是大功臣。”那名伪军这才明白过来,连连说是。

    刘作山在李饷那住了些日子,有些土匪都耐不住清贫和寂寞,又想干老本行。李饷知道硬留也留不住,就同意让刘作山领着这二十多号人离开。三当家的范兴义是个讲义气的人,人家救了自己两次,得知恩图报啊!他得知刘作山和郭明利要走,就对他们二人说:“大当家的、二当家的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李大家的救了我们,而且讲的大道理让我们钦佩,人生百年得活出个意义来,如今国难当头,正是男儿报效国家的时候,不如我们就加入义勇军算了。”刘作山刚想答应下来,郭明利就开了口:“都说人各有志,那就这样,愿意留下来的,就加入义勇军,愿意和大当家的走的,我们就继续做我们的老本行。”众匪中有人说道:“山寨也没了,我们能去哪呢?”众匪一听都默然不语。

    李饷苦劝二人留下,等找到栖身之地再说。刘作山哪里肯听,他最担心的事就是自己这个大当家的变成二当家的。与李饷简短告别后,和郭明利领着十几个人,顶着大烟泡离开了义勇军营地。范兴义则领着十几个人加入了义勇军。李饷的队伍一下子就壮大了不少,人数也增加到了五十多人,编成了两个排。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年前最忙的人就数报馆馆长韦佳慧了,报纸的发行工作可是重中之重,这几天,韦佳慧的足迹踏遍了城中的所有临街店铺。受他爸基因影响,韦佳慧继承了嘴甜这个遗传因素,进屋就叔叔大爷、姑姑婶子的叫个不停,有不想定的她就不走,嘴里还动员个不停,说什么可以长见识,得信息,那些个别不想订的,实在受不了她那一套也就订了。多数店铺的老板们都看在商会会长韦广仁的面子,订了一份,反正钱也不算多一年才50元。一上午下来,也订出了百八十份。

    快到中午了,韦佳慧决定再走一家就收工。她抬头一看,前面的这家招牌上写着醉八仙酒馆。韦佳慧知道这是来到张行楚开的酒馆了。推门一进酒馆,韦佳慧就喊道:“张叔叔在店里么?”听有人喊自己,张行楚老板立即迎了出来。“原来是韦大小姐光临本店,外面天冷,快里边请。”张行楚看来的是韦佳慧,连忙客气起来。韦佳慧快速进屋,回手把门关好。“张叔叔,我就有一事相求,只要你答应了,我马上就走。”韦佳慧抿着嘴微笑着说。张行楚惊讶地说:“今天韦大小姐怎么变得如此客气,有事尽管说,这里也没有外人。”

    韦佳慧拿出一张《工商时报》说:“那我可开口了,张叔叔你也知道,我现在开了报馆,为了提高发行量,想让你帮帮忙订一份报纸。”张行楚接过报纸看了看说:“这倒没问题,不过你也知道,这报纸上都是歌功颂德的,我们看过了,背下了,也没有机会用啊,你说我们一个小老百姓,什么时候能遇上那些达官贵人说给他们听呢!那就这样吧!多少钱一份,我定下,但你不用给我报纸,你给我张大白纸就行。”韦佳慧有些不明白地问:“张叔叔这是为啥呀?”张行楚说:“大侄女,你想呀!你给我张大白纸,我还能用它写写画画,记个账什么的,不比报纸强多了。”韦佳慧脑子反应快,抱着手里剩下的报纸说:“放心吧张叔叔,每期报纸都随期赠送你一张大白纸,这叫买一赠一。”张行楚这才痛快地交了50元钱订了一份。

    老东家那有一笔旧账,一直没有要回来,派陈小东、王国生几个人去要了几回都没有办成。正好这一日张文萃到杂货铺为商会采购些物品,老东家就想让张文萃帮着去讨回这笔旧账。老东家对张文萃说:“眼看年关将近,各项支出大增,我还有一笔旧账已经一年多没有要回来,别人去了几次都不成功,文萃呀!你办事能力强,又在商会做事人脉也广,不如你替我跑一趟,到时我决不亏待你。”张文萃总觉得欠了老东家的救命之恩,岂有不答应之理。

    欠账的人名叫窝力根。家里养着两条土狗,平时就散放在院子里,要想见他得先过了那两条狗的关。在齐齐哈尔那一带,居住着许多达斡尔族人,他们和汉族人之间商品交换活跃,很多人通过这一渠道发了财。

    那年头要账也难,都讲欠账的是爷,要账的是孙子。其实没钱还账不占多数,有钱不还的可为数不少。躲债、逃债、赖债手段多种多样,债主无可奈何、苦不堪言,要账人更是跑断腿、磨破嘴。这个窝力根就是这样,躲躲闪闪,拖拖拉拉,一笔账推拖了两年,就是用各种借口不还!

    再难再苦,账总还得要。张文萃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向其他伙计了解到窝力根近一时期一直在家,并没有出门,他信奉喇嘛教。店里的

    伙计听张文萃要去要账,好心地提醒他说:“窝力横的两条土狗很凶,一般人是进不了院的。”

    要账的那天,张文萃特意准备了一根1寸粗的木棍,带在身上。走街穿巷,过村庄,大约1个多小时的工夫,就来到窝力根家的院外,大门开着没锁。张文萃刚要上前,就听到狗的叫声,只见两条大狗冲了出来。只见那两条狗一个生得浑身通黑,四足如雪,另一个方头大耳,全身金黄如染上一般。说时迟那时快,张文萃退到门外的街上。因为他明白在院里打死人家的狗可就摊上事了,要是在外面,打死可就白打了。两条狗一前一后,冲上来就咬。那条冲在前面的黑狗刚要扑到张文萃的身边,就见张文萃双手握棍,向后退了半步,照着黑狗的脖子就是一棍,正好打在黑狗的脖子上。那条黑狗发出一声惨叫,狼狈地逃到院子里钻进狗窝再也不敢出来。另一条黄狗也被吓到了,只是叫唤不敢上前。张文萃上前一步又是一棍,正打在黄狗的头上。那黄狗惨叫一声夹着尾巴也钻进了窝里。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