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伶俐人做事进退有度——适时进退,能屈能伸(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伶俐者这样做事第 3 章伶俐人做事进退有度——适时进退,能屈能伸(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3后退是为胜利打基础

    我们都看过跳远比赛。除立定跳远之外,跳远选手们为了跳得更远,都要往后退上好多步,然后助跑上一长段距离,这样才可以因为惯性跳得更远。然而,有些人不懂得把这种简单的道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为了一些小的利益与别人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

    一些真正的精明人懂得变通之法,他们不会正面与人反驳,而是给对方一些小甜头,要知道,作出这些小的让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共同心理,那就是要得到别人足够的尊重,只要你给他一些小的让步,他就会满足你更大的要求。

    成功的人在对付反对意见的时候,常常尽量使自己做些“小让步”,每当争执发生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心里盘算着:“关于这一点能否做一些让步而不损害大局呢?”

    美国著名的顾问尼一韦作为贺华勃及罗克法茵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咨询决策人,曾经很妥善地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个非常难处理的事件。

    一次,尼一韦想请英国著名的阿丝狄夫人参加刚在纽约动工的阿斯托尼亚大饭店的奠基典礼。

    “不行,”阿丝狄夫人说,“此事恕我不能遵命,你们之所以,需要我,只是让我为你们旅馆做广告而已。”

    而尼一韦的话的确使人大吃一惊。“夫人,的确如此,”尼一韦接着说,“然而,你也不会一无所获的,你也可以借此接近广大群众。因为这个典礼将由广播电视向全国转播。”后来他又向她声明,他们并不希望她发表什么演说,只是要她到场露一下面就行了,并且反复强调了此举的意义。最后阿丝狄夫人应允下来,答应出席他们的奠基典礼。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尼一韦能使阿丝狄夫人答应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开始的时候,使夫人感到出其不意的让步。

    劳可?乔治是英国著名的首相,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被称之为“圆融的劝诱术”。有位乔治的研究者对此作了如下解释:“乔治常常是在别人以为他已经失败了的时候获得胜利的。他懂得什么时候应当牺牲一点而最终取得全局的胜利。”

    然而为了利益最大化,有的时候难免要造成一部分人有反对余地的局面,碰到这种情况,不妨故意预备好一些无伤大局的细节,让对方表示反对,而你则作有目的的让步。

    曾经有位广告家,为了做一点让步,故意在一幅画着一只猫的油画上,在猫脖子上画了一个多余的红圈。这幅画是让一个脾气古怪的管理人鉴定的。他一见此画便咆哮起来:“干吗画上个红圈!赶紧将它取消!”于是,这位广告家一声不吭地用颜料把那红圈涂掉了,这位鉴定者也无话可说了,便出了一个较高的价钱将画买下。

    这个小小的“红圈”细节使广告家战胜了这位十分难打交道的管理人。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获得别人认同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做出让步,以保证利益最大化。在职场上,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该退的时候必须退。这时的退,并不代表低头认输,而是为以后的胜利打好基础。

    4切勿掉进“完美”的陷阱

    杭州有一座寺庙,名字叫做灵隐寺。寺里有一副对联作得妙:“一生哪有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两句话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很多,若是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无异于自找麻烦,反而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欣赏不完美中的美。

    一位哲人也说过:“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的确,大多数人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不美满,这不如意那不舒心,总之,在他们眼里,到处充斥着不完美,这影响了他们的心情,破坏了他们的生活。

    有一个人想要盖一座最好的房子。

    他看到河边的风景不错,离水源又近,可以钓鱼为生,于是他就准备在河边开工,可转念一想:“河边挺好,可是离水这么近,万一哪天水涨高了把房子冲走可怎么办?”

    他放弃了这个地方,又来到了森林里,这里绿树成荫,鸟兽成群,可以打猎为生,也不错。可他转念又一想:“森林挺好,可是树木太多,万一失火自己岂不是连命都没有了?”

    他只好又到了一个小村庄,这里村民淳朴、友好,可以种地为生,可转念又一想:“这里没有水源,生活很不方便。”

    就这样他走了十几个地方也没有选中一个能盖房子的地址,他向自己的父亲抱怨,老人对他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你还是赶快定夺吧!”

    这个故事看似好笑,然而你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许多人坚持“只要最完美的”“只做最完美的”,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可到最后才发现付出的远远大于自己的收获。最后才恍然大悟,完美不过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就像故事里那个人一样,最后的结果是,把所有的一切都否定了。

    而与此相反的,就是包容一些瑕疵。当我们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态审视世间万物时,缺憾往往就会成为一种美丽的契机。既然我们无力改变,就去好好地扬长避短,甚至是将“缺憾”转化为“优势”,将这些“优势”好好运用、发挥,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年轻时曾国藩就意识到自己的长相和性格上都存在缺憾:三角眼、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不太合群。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或抱怨,相反,他认为长相不出众反而可以让自己避开众人的关注,静下心来韬光养晦;性格内向恰恰是沉稳的体现,遇事处变不惊,有成为圣人的潜力。

    曾国藩不仅自己对缺憾不以为意,甚至还主动求阙。他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并不是他不爱花好月圆,而是他洞悉了“花无百日香,人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规律,不再强求花开不败,月圆不缺。所以,他知道花开月圆是短暂的偶然,而花不开月不圆才是常态。他曾说:“天有孤虚,地阙东南,天地都有不足,何况人?故人有所缺憾才是真实的。日月都不能追求圆满,何况人?故人应当有所欠缺才好。”

    的确,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缺憾,也正因为世人都追求圆满完整,从而难免存在着怨愤之心、忌妒之心。追求完美纵然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向往,但在现实生活中,过于苛求的习惯常常会使人陷入被动的局面。追求完美的人极易愤怒,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如果对方不根据他的要求来做,他会觉得如坐针毡,因此很难与别人融洽相处;追求完美的人在与人合作时会百般挑剔,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挫伤他人的积极性;追求完美的人总会有高不可攀的目标,曲高和寡,难以获得别人的支持,自己也会因此陷入孤独的境地;追求完美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还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一旦达不到,就深深自责,痛悔不已,无法自拔……追求完美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生活负责,殊不知,完美就如同一个陷阱,是一种主观臆想的无底洞,它没有标准,无法丈量,只会让人徒增烦恼。因此,追求完美大可不必。

    很多情况下,完美主义者会事事追求完美,许多人因此患上了强迫症。心理学家戴维德?波恩讲述过一位杰出律师的故事.

    这个律师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害怕犯错误或输官司,害怕同事们会因此而不尊重他。因而事事苛求完美,事无巨细,后来因心理压力过大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经过医生的开导,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当他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观察生活时,惊奇地发现,当他犯错误时,同事们不仅没有因此看不起他,反正更加喜欢他了,因为他们认为他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容易接近。

    中庸之道讲究“凡事不苛求”的想法,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对于生活中的诸多缺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完美,则是一种妄念,太过强求反而会丧失生命的本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味地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事事物物过于追求完美,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时常停下脚步想一想,在人生岁月中,完美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为了完美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值得吗?

    也许你也会发现,完美主义的蓝图、理想主义的天堂离我们实在遥远不可及,有时候放弃这种追求,反倒轻松自在,接受诸多缺憾,才能感到生命中无限的美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伶俐者这样做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伶俐者这样做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伶俐者这样做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伶俐者这样做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