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挥斥罢阁老,改组都察院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朝第一弄臣第348章 挥斥罢阁老,改组都察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眼见已经午时了,朝会也不得一直无休止的开下去,依本官之见,不如皇上和两位大学士各退一步,折中一下吧。中文网”这种情况下,敢于开口的也只有谢宏了。

    众人听了这话都在心中腹诽,这可是朝会,任命的也是九卿之一,哪有这么随便乱来的?折中?当是买菜呢?看见谢宏意泰神闲的模样,朝臣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那好吧,左都御史既然不可,那就右都御史好了。”熟能生巧,这种一唱一和的幻术,正德和谢宏也不是第一次玩了,谢宏话音刚落,不等旁人转过第二个念头,正德便应承了下来。

    “可是,陛下”虽然不是九卿了,品级也差了一位,可右都御史也不是什么官儿,何况刘健本是不想继续受这零敲碎打的罪,想干脆豁出去拼一下的,此时又怎能承诺?

    “除两位大学士,还有他人有意见吗?”正德也不理睬他,转向其他人高声问道。

    “”大伙儿算是看明白了,给大学士科罪名需要慎重,可给普通官员科罪却没那么麻烦,皇上您这就是筹算先挑软柿子捏!这一问完全暴lu了正德的策略,百官更是谁也不敢应声了。

    “既然这样,刘大学士的意见就先保存吧,此事”正德摆摆手,示意刘、谢二人退下,他要强行通过这道旨意了。

    “陛下,此事不合国法祖制,老臣决然不敢奉诏,请陛下收回成命!”刘健这个时候固然不肯退缩,他鬓发皆张的踏前一步,气势凛然,大有不吝一切价格的势头。

    他确实也没法退缩,诛除谢宏是他一贯的主张,之前的惨败如何收场尚且未定,今日若是让对方入了朝堂,并且还是右都御史这样的重要职位,他也再无颜面立于朝堂之上,做这个首辅了。

    “老臣附议”谢迁的处境跟刘健差不多,甚至比刘健还要严峻一些。

    阅圭、顾佐、史琳等,这些已经科罪或是被正德提名的人多是江南士人,他这个大学士救助不力,恐怕已经看在了其他人眼里,若是此时退缩,他在朝堂上固然威仪扫地,在江南士人中的威望,怕是也要危险了,因此,他不得不附和刘健,坚持到底。

    “两位阁臣都是如此,李大学士,的意见呢?”正德依然不理睬二人,这次却是转向了李东阳。站点()

    “老臣”李东阳yu语还休,他第一次发现,原来正德的凝视能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压力。以阁臣们的地位和威望,在朝堂上本是一呼百应的,往日里,别他们三人一齐否决,只要有两人站出来,这决议就不成能通得过的。

    可是,现在的情势还真欠好,谢宏的计划开始让人觉得零散,可到了最后却发现是环环相扣的。如今百官人人自危,锐气已失,就算刘、谢二人领头,也是无人相从,加上自己就能扭转局势?李东阳觉得心里很没底。

    可若谢宏是想把阁臣一扫而空,甚至连九卿都要一起拿下,也让人不怎么信服。李东阳很清楚,谢宏手上没有足够的人才,若是真的把朝中重臣一扫而空,他又从哪里找人补上职位呢?

    “既然如此,朕决定,免职刘健华盖殿大学士之职,免职谢迁武英殿大学士之职,革去二人身上一切功名!”正德的语气没有多大转变,和他通报众人王岳等人死了的时候差不多,可是听在众臣的耳中,不啻于晴空霹雳,震得他们脑子都发麻了。

    多年来,做官若是到了大学士这个条理,一切也就有了保障,就算是犯下再大的罪过,只要自己提出致仕,也就了结了。事实上自宣德年间以来,除父(母)丧和致仕,就没有以任何其他缘由能让大学士离职。

    事实上,免职大学士,是比把兵部尚书传首九边还骇人听闻的大事,对士人们来,这种行为已经属于开天辟地的那个规模了,或者是毁天灭地更好一些。

    可是,这种不成能产生的事情偏偏产生了,而始作俑者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实际执猝的人也一样满不在意,恍如他们两个做的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一般。

    “归正”正德淡淡的解释道:“朕要强行下旨的话,两位大学士也是要请求致仕的,朕一向不喜欢婆婆妈妈,咱们干脆痛快点,省点事,一次性了结了罢。

    谢迁原本就在浑身颤抖,也不知是气的还是怕的,又或是其他的情绪,归正很ji动。听了正德这句解释,他身子都开始打晃了,看上去很有些摇摇yu坠的意思,李东阳上前一步,扶了他一把,他这才没有倒下。

    刘健也是满面怆然,脸上的沟沟壑壑更深了,眉头拧得好似一朵菊花自请致仕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阁臣要是集体申请告退,自己就是对朝局,对皇帝的威望的重大冲击,皇帝是必须、也只能提出挽留的,并且还要自省己身,包管会痛改前非,阁臣这才会回心转意。

    刘健其实原本也在雨酿着这个大招,要不是想看看李东阳的反应,他应该已经把这招用出来了。谁想到今天处处被正德抢了先手,连自请致仕都酿成被免职,这叫他情何以堪呐!

    现在用不消这招已经没有意义了,没听皇上吗?他要一次性了结!仔细回想一下,刘健也明白了,皇上和谢宏一开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提出来,主要是因为策略问题。谢宏的策略想必就是先以拖延削弱士气:然后用刘、顾二人作为震慑:紧接着再零敲碎打,杀鸡儆猴,让百官自危:最后抛出真实目的引大学士出头,正德顺势做了最后一击。

    这种策略算不得有多高明,若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刘健应该很快就能看破,可在心有挂碍的情况下,他的心神大半都被对谋逆和大清洗担忧占据了,哪里想获得正德的东拉西扯之中,还蕴含了这么多后招?

    刘健也很清楚,除非他失落臂自身威望一言不发,否则他和谢迁今天是一定要栽跟头的,事先谁又能想到谢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定下了毕全攻于一役的目标呢?这个目标竟然是直指阁臣的,这很多大的胆量?

    预想中的大屠杀是不会有了,可是这又能差几多呢?连阁臣首辅城市被免职,尚书城市被传首九边,当官已经不是那种平安又有保障的好事儿了,何况,科罪的依据靠的还是“风闻,二字!太讽刺了!

    与刘健如死灰般得脸色对应的,是谈宏的冷笑。

    风闻弹劾是文臣们的拿手好戏,给他人乱科罪名这种事他们更是信手拈来。无论是岳武穆的“莫须有,还是某些十二可杀、十三大罪,古往今来,死在这招之下的忠臣良将不成胜数,谢宏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为这些人的报了一点仇罢了。

    何y那些罪名也不是谢宏捏造的,很多都是确有其事。这些情报固然来自于午夜情报系统,在青楼里面议事虽是士人的保存节目,不过,想刺探到太机密的大事却不成能,士人们也不傻,固然不会在公众场合谈机密大事了。

    丽春院收集上来最多的,就是这种si密的传说风闻或者八卦。朝臣们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很多,这些si密事没体例拿来扳倒敌手,可是si下也能解气,只要相关人等几杯黄汤灌下去,哪怕是多年前的八卦,也一样会当作谈资出来。

    士人们互相不会用这种工具攻击,那是因为他们彼其间都差不多,多几几何也都干过些丧天害理的事儿,互相攻击只会两败俱伤,何况也没有什么实据,大家都是伶俐人,自然不会这么干。

    可这些工具到了谢宏手里就不一样了,归正他就是要找个由头罢了,哪里管是不是冤枉的,跟仇敌讲公平?那不是自杀行为吗?谢宏可不是圣人,就算是圣人,讲究的不也是以直埋怨,以德报德吗?谁惹了咱,咱就直接打回去,圣人也是很有血性地。

    谢宏需要的也不是士人们的心悦诚服,他只要让对方怕了,少给他找些麻烦就行,而在他看来,都察院就是个最恰当不过的机构了。

    “朕任命谢宏为右都御史,李大学士,来拟诏”正德看也不看两个失意的老头,朗声发出了任命的谕旨,然后又将一个重大抉择摆在了李东阳的面前。

    “…臣遵旨。”李东阳犹豫半响,最终还是躬身应命。

    刚刚他若不是游移了一下,看正德的架势,即是直接将阁臣尽数免除,怕是也不会手软。既然先前已经犹豫了,这个时候再硬抗,那就里外不讨好了,莫不如先应下来好了。

    归正右都御史又不是都察院的正官,谢宏手下也没有可用的亲信做御史,应该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正德满意的点颔首,又道:“以后都察院改组为上下两院,上院的职责如故,而下院则由右都御史谢宏执掌,其辖下御史,除应有的职责之外,还有上情下达,体察民意之责,另外,引导并监管舆论之事也一并由都察下院掌管。”“微臣遵旨!”太和殿中一片静寂,只有谢宏和正德对答的声音在回响。

    尽管这个改组都察院的旨意应该是谢宏和正德的最终目的了,可对正德突如其来的责意,朝臣们不敢否决,也不知道该如何否决,他们甚至都没搞懂,正德到底在些什么..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朝第一弄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第一弄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第一弄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朝第一弄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