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报道上班(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十八章、报道上班(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其他的,有西北方向单独靠另一后窗户的年轻女老师,姓孙;她背后另一桌的中年女老师姓张,张老师对桌也是个女老师,胖胖的,姓佟。老闻的对桌是个貌似中年的女老师,也姓张。后提到这张老师,是英语老师,三十多岁,却还没结婚。这点,在那个年代极其罕见。

    靠近门口的俩桌,里面是相对最年轻的女老师,姓钱;她对桌是比封老师还苍老不少的,也姓张的男老师。学校门口的两间房屋,住着负责打更的校工夫妇。校长室里面,有高个的李久新校长,还有矮个的任明主任俩人。现在,连校长在内,老师一共是十三位。大家暂时算都认识了,实际王儒还没记住几个;人家其他人当然互相是熟悉的,记住他自己一个新人,完全没有任何困难。老闻开玩笑道,昨天看到你,还以为你是个学生呢,心里还挺纳闷的。

    于是,大家轮番询问王儒的情况。不一会儿,就明白了;新来的年轻小伙不爱说话,而且根本是从小到大一直在上小学、中学、大学上学;如今出了学校门,紧接着就再度踏入学校当老师,社会经验那是丝毫没有的。大家对他的观感倒是还不错,不过情不自禁地担心,怀疑他很难能够驾驭那些桀骜不驯的学生;至于教课,还得看看具体情况。

    王儒也没有轻松多久,仅仅不足一个月,就兼任了初一的数学课。可是一下子增加到了八节,而且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难管不少。上课本身,王儒没有什么困扰,只是头疼怎么管理学生;实际上,王儒对这两方面都没有任何方法。在师专,只不过实习了一个月;仅一个月老师自然没有办法传授太多,而且人家纯粹农村学生可能好管理得多;此时他要面对的,几乎半数是郊区的学生,反而分外不易管理。他当时真的不知道,那班半大孩子,都没有刻意“为难”他,否则他会更加焦头烂额了。十年后,他曾经教过半年的一个学生,中师毕业也当了老师,告诉了他当年如何这般、怎样怎样。

    当时,第一年王儒属于实习期,月工资六十多元;王儒高兴极了,第一月领到工资就欢天喜地地交给了父亲;父亲给他留下十元零用钱,其余的单独积攒起来,预备他将来结婚的用度。此后,还没有不良嗜好的王儒,就养成了按月交钱的“良好”习惯。再者,当时物价低廉,王儒每天基本都没有花费,十元钱差不多都是自己存的“小金库”了。

    上班的日子,王儒过得非常愉快;可以说高中毕业后,他的运气总体呈上升态势;即使有一次两次失恋,那也是非常正常而普通的事情,并非有什么奇怪的。上班没多久,王儒得到消息,可以参加市里的围棋定级赛了。王儒对此又是高兴又是紧张。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水平,每天为此纠结。父亲得知了,还找来一位熟人为他“陪练”。那位姓李,是个五级;身材矮胖,圆脸。像许多矮个子一样,喜欢仰头说话。神态有些异样的自信。

    王儒与对方练了好几天,输得一塌糊涂,一共可能只赢过二三局,输了十几局;对信心打击很重。他有些动摇了,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他知道,定级赛最低一级是五级。眼前这位五级,他再练一段时间,也未必能够占上风。其实,那人就是善于贴身战斗,其他方面都是短板。而王儒恰恰战斗力很薄弱,今后很多年,这方面进展都很缓慢。虽然很没信心,然而他怎么也得去试一试,哪怕是为第二年练兵,也是很值得的。

    当时,社会节奏非常慢。意思就是人们都非常闲暇,下海经商的人,大部分都很容易就能挣到大钱;但是他们仍然是极少数人。整个殷省的十亿人,绝大多数都不忙;人们实际上都很贫穷,却没有人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危机感。后来的二三十年,殷省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无以伦比的巨大成功,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物质文明得到了飞跃一样的进步。然而,殷省的精神文明,却在这段时期遭遇了滑铁卢;人们与三四十年前,截然不同了。

    改革开放使殷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变化却并不尽如人意,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一、改革开放前,官员犯错误,总是犯经济错误的少些,尤其是贪污受贿的更少些。而改革开放后,犯****的少多了,犯经济错误,特别是贪污受贿的却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动轧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贪官就像韭菜一样,割掉一茬又长出一茬。省部级高官每年都有落马的。

    二、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慢,财政收入少,国家穷,但无论城乡,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上大学还有助学金,即使家庭没有经济收入,也能靠助学金上完大学。而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国家富裕了,有些孩子却上不起学了。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总算免除了学杂费,情况好些了。但高中、大学教育还是要花很多钱,成为一个家庭最重大的负担之一。同样的情况还有医疗卫生。看不起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改革,并不是一切都要推向市场啊!

    三、改革开放前,年轻姑娘找对象,你若问他找什么条件的,她总是会说:人好就行。现在呢?是“有房有车就行。”

    四、改革开放前,工人阶级是老大哥,虽然工资不是太多,起码月月能发下来,能保障生活必需,并且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等都是国家包办,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掏钱。而改革开放后,职工收入占GDP的比重连续22年下降,工人的实际收入越来越低,其它的待遇就更不用说了。失业的、下岗的,到处都有。有的国有企业剥削工人比资本家还狠,工会成为摆设,工人有苦无处诉。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企业高管的收入却越来越高,一个企业高管的收入能顶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工人。私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底层工人状况也很糟,跳楼自杀的都有。

    五、改革开放前,大家都穷,穷的平均,因此人们没有多少怨言。而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的怨言也就越来越多。奇怪的是富人有钱了,却拿起筷子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穷人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让别人拿走了,社会保障又跟不上,怨言更多。

    六、“文革”期间的社会不太稳定,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治安问题更加突出,人们普遍没有安全感。偷盗、杀人、抢劫、诈骗、绑架的新闻几乎天天都能听到,今年上半年甚至发生了六起到小学、幼儿园残杀儿童的恶性案件。

    七、自从共产党坐江山之后,黄、赌、毒、黑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而改革开放后,****的、吸毒贩毒的、赌博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又重新泛滥起来,甚至在政府中有了保护伞(如ZQ的前公安局副局长、司法局长文强)。

    八、改革开放前,殷省人还有《宪法》规定的“四大”权力,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后来修改《宪法》,取消了“四大”,殷省人连这点权力也没有了,这无疑是民主与监督的倒退。

    九、“文革”中,人们最怕有外省亲戚,谁要是与外省有联系,那就是“里通外省”(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政策)。改革开放后,许多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的家属、孩子送到殷省外定居、生活(花的钱当然不是合法收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自己也卷包外逃。

    十、改革开放前,人们不谈钱,认为谈钱可耻。改革开放后,人们只谈钱,“笑贫不笑娼”,“不管白猫黑猫”,挣了钱来就是好“猫”。为了自己挣钱,可以不管他人死活(如黑煤窑、黑劳工、工业污染、食品污染等)。为了自己挣钱,可以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把殷省(全民)的资源通过“合法”的渠道占为己有。

    十一、“文革”期间,象***这样的“流氓无产阶级”可以平步青云。改革开放后,“流氓资产阶级”可以当官了,因为他们手中有钱,他们或者是一个阶层的代表,或者是“钱可通神”。官场中的买官卖官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十二、“文革”期间,公检法被砸烂,上面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改革开放后,公检法越来越健全,但却出现了“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现象,“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还嫌法律不健全。”普通公民告状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涉及到省家赔偿的案子更不好办。公检法践踏法律、草菅人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十三、改革开放前,殷省人整体生活水平很低,但是有信仰、有信念。改革开放后,殷省人的整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信仰、信念几乎丧失,不知道人们除了信“钱”以外,还信什么?

    ……

    以上所说的这些变化,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错误,而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漏洞。这些漏洞是不应该出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