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棋社故事(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一百三十四章、棋社故事(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陈军受二子对抗章有,也是无奈的选择;五位高手里面,高斯、姜明都是从小他看着长大的;常常叫他“汁儿叔”,因为在防暴队那里下完棋,陈军请客,大家一起吃饭。那时物价低廉,俩孩子爱吃浇汁鱼,他们“汁儿叔”每次都不忘特意点上这道菜。因此,他们仨人肯定不好意思下;俩小高手不愿意让,陈军也不愿意被让。

    而蒙凡栋、马绍恒、章有三者,这仨人,他也都不愿意受让;可是不服气又能怎么办?除了一一战而胜之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而他也不能故作不知,他本身是大棋痴一枚,每天无棋不欢。而这仨,他最多觉得章有可能厉害一些而已。这也是普通人常有的想法,总认为自己很不错,甚至会强于成绩在自己之上的人。而且,这种想法虽然很常见,绝大多数情况却都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极少有确实符合实际情况的。

    这种情况,是属于普通人群体的悲哀;原因也非常简单,在于高估自己同时低估他人。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有两套标准的。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看起来,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炭。在很多情形下,旁观者可以一眼就分出甲和乙之间的高下,相去不可以用里计。但就算甲乙之间,高下相去要以光年来计,低下的一个,仍然会认为自己和高上的那个可以比一比。所谓自知之明,但人要自知,真是难得很。

    人不自知,最可哀的是并非自己骗自己,若知道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实际情形是,人真的是不知自己,而又以为已经很知道自己,于是就只好一直不自知下去,永无再知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分析研究自己性格的同时,如果能把自己当作别人一样评估,也是很有趣的事。有的人想了,行动了,自然被人所知,但更多的人想了,没有行动,也就不会被人知道。

    再热恋的男女,再恩爱的夫妻,如果双方真正从来连想也未曾想过,那别人是很难相信的,或许自己反倒容易相信自己骗自己,有时是很容易的。人不但自己骗自己容易,更容易的是自己抬高自己。在最平心静气的情形下,一个人评估自己的时候,也是把自己抬到极高的程度。所以,在大多数情形下,就算不刻意压低别人,评估的标准也已大不相同,就算是身边最亲密的人,也在两套不同标准之下作评估。这就是男女之间感情有变化的开始。别太高估自己,也别太低估别人,让人家来评估你,可使你更知道自己。

    其实,如果大家定位就在于普通人,这一切就都无所谓了。既然是普通人,还何必那么讲究。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有所偏差,既在情理之中,又是在所难免。就怕有些人定位比较高,或者非常高;就有些问题了。如果人们对自己真正要求非常高,反而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像孟子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面所言,下面我们再详细说说。

    【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读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还有姜子牙的故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借用悲剧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说,是要求我们“去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乐的科学》)

    说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说得好:周文王被拘美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而编《春秋》,屈原遭流放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写《国语》,孙胺脚残而著《兵法》,吕不韦迁蜀地而出《吕览》,韩非子被秦国囚有《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发愤所作。(《史记·太史公自序》)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