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究竟为何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三百一十五章、究竟为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为什么要考大学?在当今殷省,这确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与殷省古代相对于的,“学而优则仕”这种古老思想,在现代殷省人心目中,依然占有非常牢固的地位。事易时移,二十世纪末,“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这个过去曾经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突然之间那么突兀地,摆在了十多亿殷省人面前。

    记得爱因斯坦会拉一手好的小提琴吗?其实很多科学家在文学,艺术上的修养同样很好,理科和文科并不是划的那么清楚。同样,大学四年我们不仅仅是学好功课找好工作,还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情操。或许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很无用,但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很重要。

    现代大学将越来越难以提供人们曾经期待的那种“社会地位配置”作用,而“回归”教育机构的本质。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形成帮助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能力,用这样的资本和能力谋取就业和持续进步。

    公元12世纪,大学在欧洲诞生,那时仅仅是作为讲学者行会而成立的。历经近800年“遗传与进化”,大学在今天已经是对社会具有深刻、广泛影响的机构。然而,面对就学成本不断高涨、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以及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与“弃考现象”出现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公众之中疑惑的声音隐约再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还值得读吗?大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在世界上,很少有别的省份的高考像我省这样成为一种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应试高潮和择校大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我省,大学在“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殷省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教育和考试“配置”人的“社会地位”,向来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形式,最能为全社会所接受。这极大地推动了公众对高考和大学的追求,但同时也成为殷省大学发展的最大羁绊。

    人们因此经常忘记大学的本质,把拿到文凭当成了读大学的目的。就业市场需要一种“能力信号”来降低交易成本,没有这个信号,招聘者和应聘者达成交易就会很麻烦,交易成本会大大增加。高等教育文凭正是这样的“能力信号”。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与之伴生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出现了:大学文凭在谋取好职业乃至较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不断降低,就读大学带来的价值感、荣耀感逐渐减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相应增加。换言之,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对此,每个选择上大学的人,的确该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又期待从大学得到什么。

    其实,给文凭拥有者一个好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来不是设立大学的本意。中世纪以来,大学从来就没有把给予学生某种功利回报作为追求。现代大学更是这样。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形成帮助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能力,用这样的资本和能力谋取就业和持续进步。由此而言,大学值得读,对年轻人来说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之路”。

    现代大学将越来越难以提供人们曾经期待的那种“社会地位配置”作用,而“回归”教育机构的本质。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形成帮助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能力,用这样的资本和能力谋取就业和持续进步。

    其实,人们以“为什么要”加上“做某种事情”,这样的句式;可以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完全可以稍微不负责任地下个定论,那就是,所有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定性是完全一致的,一概都是出于有利原则。说白了,根本都是为了利益。定量方面则值得讨论,具体有哪方面利益?具体多少如何?方方面面都可以考虑清楚,研究明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殷省古语说得可谓一针见血。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原文出自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心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史记·货殖列传》

    古往今来,有无数智慧杰出人士,研究过人生的意义。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人们得到答案后的状况很难以形容,答案是没有意义,就是并没有一个特定目标。人类与其他任何生物一样,对于大自然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就是说,任何人既可以总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充满正能量斗志昂扬地活着;也可以一直消极颓废、悲观抑郁,被负能量充斥着浑浑噩噩地活着。

    所不同者,前者对社会有意义,显然能够创造价值、做出不菲的贡献;后者对社会也会是一种负担,显然很容易只产生消耗和浪费,很难期待有什么价值。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