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老蒙折戟(13)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四百六十一章、老蒙折戟(13)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这么说很合乎情理,虽然他也不是共产党员,但是那丝毫不妨碍他信仰共产主义。不料章有并不买账,章有说,我认为那可不一定;辩证唯物主义虽然是迄今为止最新的哲学流派,却也没有任何证据足够说明,那就是真理;目前世界上实行社会主义的省寥寥无几,共产主义更加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人家只说出事实,就让老蒙无言可对了。

    然而,这与二人下围棋对抗类似,第一次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事情多着呢;时间长着呢。王儒也研究哲学,他研究的内容比较实用而且狭窄;只是限于如何“独善其身”。不是没想过“兼济天下”,而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么大的事情还是让有能力的人去研究好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哲学,本质上都与王儒大同小异;甚至于那些先贤通常也并非都是一开始就怀有济世的大慈大悲情怀的。

    比较明显的例子如佛祖释迦摩尼,他老人家本来当太子好好的,忽然发现广大民众过得太苦了而他却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那些问题;于是才因此踏上了“修行”这条不归路。从此,古印度少了一位英明仁慈的国王,世界上却多了一个影响亚洲千多年的宗教——佛教。如来佛祖即佛教教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梵文:?????????、?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无独有偶,道家始祖老子,也有类似情况。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关于哲学、宗教等超级复杂难明的事情,就简单提一提,暂且放过了;且说这次紫塞府春节职工赛,第一天比赛,王儒看到老蒙时,关心地询问:“这次准备得怎么样?”王儒的意思是,去年老蒙参加了后两次比赛,成绩都不理想,应该是准备得不好,加上运气也不会造成的。老蒙当然明白,却回答:“也没怎么准备,这次纯粹是来散散心;比赛之后就要去BJ,到高斯他们学校,看看能不能教教棋。”实际上,去BJ到高斯他们那里去教棋这件事,比眼前这个比赛实在是重要得多了;可是,此刻王儒还没搞清楚主次,仍然琢磨着,老蒙为什么没有认真准备呢?

    所以说,业余时间下围棋、打桥牌的人们,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他们基本上首先必须都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无论是不是固定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地,经常参加比赛。其次,还要具有超出一般程度的兴趣爱好,这样才有可能坚持经常。第三点同样很重要,所有的爱好者,他们还必须非常“有时间”!他们必须都是闲人,有足够的空闲才能经常参加比赛。说到底,下棋打牌都只是娱乐项目,在目前的殷省,还是与人们的工作存在有一点矛盾之处。再怎么说,二者也是没办法兼顾的。而姜明很早就将下围棋判定为玩物丧志,也是自有他的道理的。

    上面那个说法,其实就涉及了价值观;他的潜台词就是,人必须获得现实层面的成功,这才是实现了人生价值!确实如此,一个人功成名就,成为真正意义的成功人士,非常令人敬佩和尊重;但是,是不是这就是所有人的标准活法呢?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人们是不是都必须拼命努力,力求成功?或者说,所谓成功,就只有那样一个大同小异的模板?人们是否都必须努力到能够“衣锦还乡”的程度,才能不负此生?

    实际上,这些问题未必能够有什么标准答案。比如说成功,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古往今来,也没有这样一个尺度,能够令我们有所参考。说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样名言的楚霸王项羽如何?最后四面楚歌,只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死后恐怕更难以有颜见江东父老吧?富甲天下、敢与皇帝斗富的石崇又如何?后来也是被皇帝枉杀。举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并非单纯地想要否定成功的意义。实际上任何成功,其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都不可抹杀;只不过,成功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绝非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

    如果人们能够有幸,真的自始至终地“翻阅”某一人的人生经历的话;最好是自己的,那样更加有说服力。很可能你就会极为惊讶地发现,过往你拼命要忘掉的,当时你认为丢脸至极的“画面”,与那些极其珍贵的光彩照人的“画面”,都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