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对决老白(3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五百一十章、对决老白(3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可以说,王儒后来遇到的人们,包括他们经常在一起耍钱的所有哥们们,赌品都不怎么样;如老白这样的,就更是等而下之了。很奇怪,当时完全没有人因此指责老白,王儒也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只是暗自腹诽。王亚峰当然明白老白虚了,却也是很明智地没有揭破;他只需要通过这次对决,戳穿老白假高手的面具就满意了。

    老白是心里最没有把握的,防疫站队四个人都还不认为对方最终会赢;他们觉得王亚峰加入,围联队很可能就不行了。实际上,老白固然非常看不起王亚峰,但他并没有看不起王亚峰与王儒二人这对固定搭档;他最了解,俩人几乎朝夕相处了接近十来年,每天都以桥牌为话题,讨论好几个小时;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王儒和王亚峰二人全认为,他们一直是事倍功半,经常劳而无功;但是,作为固定搭档,这种功夫是必须下的,而且下功夫应该越多越好,解决问题也是越多搭档配合就水平越高、越默契。他们俩人功夫下得不少,解决问题不算很多,总体效率不佳。

    如果放在殷省或者哪怕冀郡范围内,他们这对的前途也是不怎么样的;但是,局限在紫塞府,就大不一样了。上面那些搭档之间的基础建设,紫塞府并没有其他的组合比他们做得更好;最起码,目前还没有。王儒与老蒙也不及前者,只有王儒与余三少搭档,有可能会远胜王儒与王亚峰搭档;很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过去有时间,但是二人并没有尝试过;如今,好不容易发现配合效果极佳,却又没有时间了。这个系列赛刚刚结束,余三少就不得不离开紫塞府,赶往省府BJ,如同老蒙一样,为生活而打拼去了。后来王儒提起来,还是直言不讳地称赞余三少是自己最好的搭档。

    且说现在,王儒与王亚峰个性不同、理念也有很多分歧,特点也不一样;王儒比较教条,个性严谨;王亚峰思路比较活跃,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约束。王亚峰善于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方向,细节方面差得远;王儒不善于发现问题,更不善于解决问题;但是,他能够弥补王亚峰的漏洞,而且善于分析、善于综合;他能够把王亚峰提出的点子加以合理化,予以很大程度的完善。所以,目前二人在紫塞府桥牌界,暂时叫牌水平是最好的。这情况维持了几年时间,等到后面几年,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多,人们见识越来越广之后;他们自己研究的那一点成果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也就不能维持领先了。

    其实,俩人的情况与历史上的大事件有着惊人的类似;殷省古代历朝历代,都有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当然西方诸省应该也是如此。比如说,司马光、苏轼、包拯...等保守派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啊?他们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吗?我们看待问题必须全面,首先得知道变法改革是怎么回事,然后再弄明白人家为什么齐齐反对,反对的是什么。不能一看到所谓改革,就片面无脑地认为绝对是正确的,一看到保守就想当然地以为是错误的。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行时与变法的初衷完全相背。王安石变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1、政策未能对症下药──王安石的变法所针对的只是皮毛,远未到核心问题──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冗官。不针对到冗官,财政问题解决不了。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针对支出太多问题,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又如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针对到宋朝的军事死穴──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

    2、政策本身之缺点─—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3、拘泥古制─—王安石说他的新法皆出于先王及孔子遗训,以塞反对新法之人的口,如将青苗法比之“周礼”之泉府;免役法本之于“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禄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于先王之农为兵,市易法比于汉之平准。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4、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5、用人不当。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变法时,集聚在王安石周围支持变法的多为奸佞小人。他们根本没有实行新法的意思,而是能通过新法来攫取个利益,渔肉百姓。而王安石的性格又使的他看不到这些。当宋徽宗上台后,属于王安石一系的新党章惇、蔡京等上台,对旧派就行着力打压,使北宋中期围绕变法产生的党争完全走上了邪路。

    而在以司马光等人为首的保守派其实他们与王安石等人只是所主张的政治路线不同,而且所谓的保守派中有很多人并不是反对变法,而是认为王安石在的变法方案不可行或不成熟,而且王安石用来执行变法的人员品德也为这些人所担忧。因此,他们才反对变法,认为用借误的人来操控一个漏洞百出的改革方案会把国家引向岐途,如此,还不如不进行变法。但王安石为人刚愎自用,听不得反意见,最终变法失败。之后宋神宗死,高太后执政,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保守派废掉了王安石的新法,在当时看来是合乎广大民众的要求的。不过,司马光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也一同去掉,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当时苏轼就是反对司马把变法一棍子全打死,因此,苏轼本人在新、旧两派中都不讨好,这也是他自始至终在仕途上都不得意的重要原因。高太后死后,年青气盛的宋哲宗上台。他很想有番作为。于是起用新派的章惇,可是章惇上台后,恢复王安石变法是假,借此他对保守派进行打压,很多保守派离开了朝廷。而原先围绕变法新、旧两派的政见之争则变成了北宋末年旷日持久的党争。而党争和新派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继续的积弱、内部变乱频繁,最后为金国所灭。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