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狂士登顶(18)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五百六十一章、狂士登顶(18)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就像足球界的巴西队,每一届世界杯的目标,都只有夺取冠军这个唯一目标一样;诸元涛参加紫塞府围棋比赛,也是只想得到第一名。如同章有所说的,无论多么大或者多么小的冠军,都是非常难以得到的。诸元涛在九八年紫塞府围棋职工赛时,也曾经有过一次六连胜,而且战胜了后来夺得了冠军的章有;可惜随即就遭遇二连败,功亏一篑。

    那次医学院队是章有“挂帅”,辅以小言、小姚两员猛将;诸元涛虽然挑落了章有,却连续输给了小言和小姚,最后以九胜二败成绩获得了第三名。个人冠军是十胜一败的章有,亚军是九胜二败的小言,小言的对手分最高。那次马绍恒第一轮和第二轮连续输给了郭光辉和诸元涛,最后八胜三败获得了第六名;郭光辉第四,小姚第五。那次,诸元涛遭到章有两位队友的强力狙击,最后仅夺得了第三名;而这一次,诸元涛的一波怒涛五连胜,形势远好于那次,他能顺利夺冠吗?

    且说第二台马绍恒对小蔡和第三台赵冬鸿对王儒,当时人们不知道每个人的具体得分情况,认为这两台的赛况与冠军也有很大关系。殷省人非常在乎面子,无论什么比赛,都喜欢得冠军;而争取好成绩这一说法,往往是建立在明知道没有争夺冠军的实力时才会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在殷省人眼里,面子可是一件大事。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要是不要脸面,人人都不屑与其为伍,所以才有了“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这句话。你没注意吗,亲娘打孩子都是打屁股,只有后娘才打脸。女人们出门或参加重要活动都要打扮一番,除了选择穿什么衣服之外,更多的时间还是花费在脸蛋上。描一描柳叶眉,染一染樱桃唇,面色不太好的还要淡施脂粉。

    殷省人要面子的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显然不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是“以树叶遮羞,以兽皮为服”的。也许到了夏、商、周,殷省人就开始要面子了,但是爱面子形成风气应该是从孔子开始的。孔老二的儿子孔鲤死了,他没钱给儿子买棺材,颜回劝他卖掉车马为儿子置办一副棺材,孔子坚决不同意。他说:“当官的没有车马,那像什么样子?”最后孔鲤的尸体是不是用草席卷起来埋葬的,已经不可考究,但是从那以后人们开始特在乎面子,当然在乎面子的大多都是有脸面的人物了。

    论古代最要脸面的人必然要说到项羽。秦朝末年起义军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打败。有人劝项羽渡过乌江,以求东山再起,可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遂拔剑自刎。可怜一代英豪,就这样随着乌江浪涛,付之东流了!

    大清朝的乾隆帝也很好面子。英国使臣远渡重洋,要和大清朝建立外交关系,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要英国使臣行三拜九叩大礼。他皇帝的面子是保住了,可是也种下了祸根。后来清朝的皇帝不得不卑躬屈膝地割地赔款,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其实,说只有有脸面的人才要面子也不全面。阿Q就是一个没有地位,没有钱财,被未庄人拿来取笑的角色,虽然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人物,但是他就很要面子。有人让他丢了面子,他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捞回面子。有人打了他,他会忍受着肉体的痛苦说道:“我就算被儿子打了。”

    现在普通殷省人都要面子。几个哥们儿喝酒,不论酒量大小,都要充英雄,讲义气,“哥俩好,要喝倒”,最后真的倒在了地上,别人去扶他,他还说:“别管我,我没事!不行咱哥俩在整几个?”HB保定有个李启明,酒后驾车在校园里横冲直撞轧死了人,但是他还是把面子放在了第一位,大声喊道:“我爸是李刚!”,结果不仅他进了局子,就连他爸爸李刚也颜面落地。薄熙来已经犯事成了阶下囚,还死撑着面子。他一边在大堂上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曾有外遇,说妻子和王立军有暧昧关系,一边还大言不惭地喊叫:“不要侮辱我们薄家的家风!”

    可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所有殷省人都那么在乎面子。越王勾践就是一个。他吃了败仗,被吴王夫差弄倒吴国做人质,虽然丢进了脸面,却不肯像项羽一样拔剑自刎,而是主动装孙子,为夫差牵马坠蹬,端茶倒水,俨然一副奴才像。他不要面子是为了捞回面子。他卧薪尝胆,终于用“孙子”的姿态麻痹了夫差,东山再起,最后起兵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汉朝的司马迁因李陵的案子被下到牢狱,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施以腐刑。对古代文人来讲,这无疑是最为严重的羞辱,颜面荡然无存。但是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写出一部史书而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史记》。秦末汉初的韩信,也算得上一个大气之人。他年轻的时候穷苦潦倒,在大街上受人欺负。但他胸怀异志,甘愿忍受胯下之辱。以后投奔刘邦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其实,有的人一时丢弃脸面,也是一种气度。古语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也算得上一种境界。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将一相,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蔺相如虽是文官,但地位比廉颇的高。一介武夫的廉颇很不服气,瞧不起蔺相如。有一天两个人在一条狭窄的街道相遇,如果互不相让谁都不能通过。蔺相如没有和廉颇斗气,主动掉转车头,让廉颇先过去。他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廉颇,廉颇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登门请罪,上演了一出传诵千年的“将相和”。邯郸那条狭窄的街道也因此被命名为“回车巷”。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