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比赛风波(1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七百一十三章、比赛风波(1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又法之本体为假有,迷于假有,故生法执;法执为根本本体,更于法执之上,生起我执(人执),故有仅存法执而不存我执者;然若我执存在,则必有法执。起法执即生所知障,起我执则生烦恼障。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大三一·五五九下):'由法执故,世间愚夫起众生执;除众生执现起缠故,觉法实性;觉法性故,法执永断。法执断时,当知亦断众生执随眠。'

    此外,护法认为法执唯在第六、七等二识,安慧则认为除第七识外,其余之七识(即前五识及第六、第八识)通有法执。[大毗婆沙论卷九、成唯识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卷七、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卷二末]

    《楞伽经》云:

    一、人我执:即是事障,末断尽一念无明,续诸生死,受分段生死;破一念无明是破我执。

    二、法我执:即是理障,无始无明末破或破而未断尽者须受变易生死(八地以上)乃至分段生死(七地以下)。破无始无明是破法执。事障断尽,则破我执,落于空执。回小向大则破空执。理障断尽,则破尽法执。二障断已,即是究竟佛。

    我执“、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无我者,则一切皆无。因见有我,故曰我见。因有我相,故曰我相。执为有我,故曰我执。

    “我执“主要有三:

    一、我见:五蕴和合之身心,以为有常,谓之我见。亦曰人见,有我见、就有人我的区别,因为又曰人见。又曰身见,执着色身为我。又曰人我见。

    二、我相:亦名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若即若杂,妄以为“我所有“是真实的,是名我相。亦谓人相者,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我执:亦名人执,以为所谓的“我者“,是一生之主宰。认有我身而执念之,谓之我执。以不明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而成,所以执着于常一之我体,亦谓之人执。

    所以,我执、人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眷属关系。

    提到“法执“,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由于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

    最后,简单的概括下:执有常一自我的实体,叫做我执。执诸法皆有实体,叫做法执。若法执破尽,我执可灭;我执破尽,法执可断。

    这一大段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能太无聊了;尽快随意跳过。如果一定要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恐怕也没办法简单说得明白;大概就只能用“自以为是”这个词语来形容。

    比如说,老白和王亚峰对王儒的极大不认同,总觉得他下围棋是在浪费时间;这是很偏颇的看法,他们自己却还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正确;呵呵,扣上“我执”的大帽子,挺合适的。

    反过来说,王儒也觉得,老白和王亚峰对打桥牌的目的不纯,也认为他们属于害群之马;实话实说,这看法也是出于“成见”;也是在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同样是“我执”,或者是“法执”。

    “我执“是指人们对“虚幻不实、五蕴和合的身心“,固执的认为存在一个“能自在主宰的实我“;由于本来无我,却妄生执着,处处以我为中心,便产生了种种烦恼。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我执“就是把“我“当真了,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心里安立了一个独立的“我“、单一的“我“、恒常不变自在的“我“,由此引起烦恼障。《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与“我执“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法执“,“法执“的意思是说:固执一切诸法,以为实有,不知一切事物都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由于执著于“我“,便成烦恼障,招感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由于执著于“法“,便成所知障,招感三界的变易生死。

    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法执“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当真了,这就产生了分别心、爱憎心,符合自己心意时就产生贪心,与自己心意不符时就产生嗔恨。《唯识论》云:“由执我法,二障俱生。“人们学佛就是要化除这二种执著。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我执“是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我们可以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我们自身是不是有这些“我执“。

    我执,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词,如果从缘起分类,可以分为“分别我执“和“俱生我执“两种。分别我执是指“为后天我执,依自己分别力或邪师所教而生者“。

    比如我们从小在学校里,老师就教我们以学习和考试成绩来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当我们脑海里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时候,就形成了“后天我执“。

    佛典上说: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之。俱生我执是指“为先天随生具有之我执,为我们过去世之业习“。《三字经》开首便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去观察很小的孩子,都可以发现他们带有前世或者累世的习气。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不学佛,那么一个人一生的运程其实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基本就决定了。佛典上说:菩萨于修道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渐断之。破除“我执“和“法执“的方法,只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达到。

    破除“我执“是佛教弟子修行的一个目标,当“我执“去除的时候,潜在的智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就能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很多人希望通过看很多书来获取智慧,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真正的智慧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它罢了。我们因此可以理解佛陀证悟后讲的那句著名的话:奇妙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