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雅典奥运(18)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八百四十二章、雅典奥运(18)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从诸多媒体的报道和学术研究来看,现行的“举省体制”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可调节的现实问题:(一)从体制上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小,主要以三级“一条龙”的选拔培养方式,基层人才选拔只是靠体校、训练基地等,造成后备人才规模小,从运动员选材上限制了我省人口基数大的优势发挥。

    (二)从管理与保障上看,体校、各级运动队长期“重训轻文”,造成文化素质低下,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问题突出。省体育总局人事2002年编制的《全省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显示HN等八郡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运动员人数的28.9%,NX多达78%,LN为34.5%。媒体也不断报道奥运冠军以搓澡为生等类似新闻,可见竞技体育“金牌效应”带来文化素质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三)我省竞技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省财政,省财政部公布的财政决算报告表明,2000 年“文体广播事业费”预算数为292.24 亿元,其中拨给省体育总局的财政经费与事业费为16 亿元。

    而按照省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提供的数据,依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 -2004年,每年省拨款增加1 亿元;;2005-2008年,每年省拨款增加2 亿元;到了2008 年BJ奥运会的时候,仅仅对省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就会达到27 亿元,其中并不包括省专项拨款。

    而为了备战2008 年奥运会,省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 亿元。BJ奥运会结束后,殷省体育代表团、殷省奥委会主席刘鹏在2008 年8月25日新闻发布会上也证实:省每年对体育的投资为8 亿元以上(不含基本建设投资)。这些还不算奥运会、全运会等比赛对运动员的奖励,可以说我省的竞技体育给省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张春合在《对我省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中论述了竞技体育成绩与省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成正比关系的,省内生产总值高低决定竞技体育成绩发展水平;同时,还论述了在一定区域内,金牌位次与金牌数量也与人均生产值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从表2 可以看出,我省竞技体育成绩与人均生产值是不相符的,与金牌榜排名前 10 名的其他省相比存在巨大的反差,我们在人均生产总值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奥运成绩,这与举国体制是分不开的。

    另外,从2004 年雅典奥运会金牌产出量(32 块金牌),得出运算结论:一块奥运金牌培养成本为6.2—7 亿人民币。通过该视角得出我省的奥运金牌投入—产出效率,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而对于西方省份,运动员从初级到高级水平一般都是自费请教练或者社会投资,培养竞技运动员的巨额资金是不需要省财政负担的,虽然在备战奥运会工作时,有些省份也相应进行一些投资,但与我省备战奥运会投资要少的多。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省和民族荣誉的需要,实行竞技体育先行的政策,省采取对竞技体育优先投资、发展的政策是明智的,但从现阶段竞技体育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情况来说,这是极其不相适应的。“体教结合”模式是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严重分离造成诸多现实不可调节的问题下提出与实施。

    1987 年殷省教委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已经快30 年了,培养的优秀运动员较少,原因主要是由于省体育财政在体育行政部门支配,高校建高水平运动队仅靠高校投入远远不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不足,不过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就业、素质等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动员学训矛盾。

    “社会培养”模式是省在体育发展纲要中提出允许社会力量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个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很多发达国家就是采用社会投入的模式来开展竞技体育,如米省的棒球、篮球、橄榄球、冰球等商业运作模式,它更多的是考虑吸引观众眼球,借助媒体的平台,达到影响人们对该项目的认识与参与,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能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

    在我省也有“武林风”、“丁俊晖”等成功案例,但相对美国的商业体育运作模式来说,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CBA、中超足球联赛等社会影响力大,但竞技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对提高这些基础大项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2 社会体育现状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自1995 年省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职工体育以单位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体育需求,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殷省成年人体质监测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体育彩票等实施,群众体育基础设施遍布城乡,成立了30000 多条健身路径,全省体育场地设施增加近 2000 万平方米,体育人口迅速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约有3 亿多人,人口的平均寿命已接近世界发达省份水平。

    省也重视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军队体育的开展,举行各类体育活动,同时群众体育协会发展30 多个,基层体育协会4 万多个,城市社会体育组织3954 个,社区体育辅导站1800 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1 万余人。

    随着201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这十年成为我省省层面的各项体育政策、法规、规划制定工作全面推进、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但若从世界角度来看,我省的社会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早在1995 年《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已经正式出台。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