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交通改善(13)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八百五十六章、交通改善(13)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今世界,各省份之间,竞争与合作同在,而且二者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王儒本人对这些不是很懂,也不那么关心;王亚峰正相反,他对这些关于世界形势、省际大事都特别关注。不同于王儒一贯的淡泊、木讷,他自幼就很活跃,从来都不甘寂寞。今年,二人骑自行车上下班,话题就说到了殷省的安危大事。

    话题至此,主要是因为著名的DYD的纠纷引发。DYD,亦称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是殷省东海DYD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殷省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位于北纬25°44.6′,东经123°28.4′,距ZJWZ市约358千米、FJFZ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4万平方公里。

    DYD长约3641米,宽约1905米,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362米,地势北部较平坦,东南侧山岩陡峭,东侧岩礁颇似尖塔,中央山脉横贯东西。DYD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栖息着大批海鸟,有“花鸟岛”的美称。

    1972年米省撤离琉球时,将DYD“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东瀛,而据殷省古代史书记载殷省一直对DYD拥有领土权。因此,DYD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DYD及其领海归属殷省,但RB实际非法管辖该岛。2012年9月10日起,殷省政府部门对DYD及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

    殷省海监执法船在DYD海域坚持巡航执法,渔政执法船在DYD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和护渔,维护该海域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殷省还通过发布天气和海洋观测预报等,对DYD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

    殷省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DYD并予以命名。在殷省古代文献中,DYD又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山。目前所见最早记载DYD、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镇守FJ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台湾及其包括DYD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FJ泉州晋江管理。

    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遣使前往琉球,琉球国王向明朝朝贡。至1866年(清同治五年)近500年间,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派遣使臣前往琉球王国册封,DYD是册封使前往琉球的途经之地,有关DYD的记载大量出现在殷省使臣撰写的报告中。

    嘉靖十一年(1532年),明陈侃《使琉球录》中称DYD为钓鱼屿,已在我省海域之内。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DYD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明天启元年)茅元仪绘制的殷省海防图《武备志·海防二·FJ沿海山沙图》,也将DYD等岛屿划入殷省海疆之内。

    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DYD等岛屿列入殷省海防范围内,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清代《台湾府志》及黄叔璥编写的《台海使槎录》等官方文献详细记载了对DYD的管辖情况。

    1708年琉球学者程顺则在《指南广义》一书中便清楚地记载了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并称姑米山(久米岛)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册封使徐葆光在《中山传信录》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闽安镇出五虎门,取鸡笼头,经花瓶屿、彭家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取姑米山、马齿岛,入琉球那霸港。

    1762年,葡萄牙人的《航海针路图》中,明确地标示DYD及其附属岛屿是属于台湾。

    1786年,东瀛仙台藩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省全图》列出DYD群岛,并注明是殷省往琉球的航道。

    1809年法兰西地理学家皮耶·拉比等绘《东殷省海沿岸各国图》,将DYD、黄尾屿、赤尾屿绘成与台湾岛相同的颜色。

    1816年,伦敦出版的《东印度、殷省、澳洲等地航海指南》,对台湾附属岛屿作了明确记载,并标明了各岛的经纬度,其中包括了DYD。

    1871年(清同治十年),刊印的陈寿祺等编纂的《重纂FJ通志》卷八十六将DYD列入海防冲要,隶属台湾府噶玛兰厅(今台湾郡宜兰县)管辖。

    1872年,周懋琦编纂的《全台图说》中对DYD进行了描述。

    1884年,东瀛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声称“发现”DYD及其附属岛屿,并向东瀛内务省申请划入东瀛国界东瀛内务卿山县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务卿井上馨。井上馨于1885年覆函说:“此岛屿近清之境,较之前番勘察已毕之大东岛方圆甚小,且清已命其岛MS县有朋因应井上馨建议,覆函冲绳,拒绝马上在DYD订立省标,并在信件强调事件“勿让传媒得悉”。

    甲午战争爆发后,东瀛趁战争之机将DYD和黄尾屿“编入”冲绳县。

    1895年1月14日,东瀛内阁秘密通过决议,将DYD“编入”冲绳县管辖。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东瀛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DYD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东瀛。

    1895年6月10日,古贺辰四郎向东瀛内务省提出《官有地拜借御愿》,即“租借申请”。

    1896年9月,东瀛政府同意将所谓“鱼钓岛”和“久场岛”(即,DYD和黄尾屿)无偿租借给古贺辰四郎使用30年。

    1900年,任冲绳师范学校教谕的黑岩恒受到英格兰人将该岛屿称为“尖头诸岛”(Pinnacle lslands)的启发,将DYD及其附属岛屿改称为“尖阁列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