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个体成就(3)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八百八十七章、个体成就(3)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吴清源先生的“关门弟子”芮乃伟说,吴先生的境界是在所有的棋手中最高的;在棋手中,只有吴先生对殷省的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刻的研究。围棋上的道理,他完全能用殷省古代哲人的观点来解释,而这样的解释,也会使他能从别人见不到棋的地方找到棋来。

    吴清源先生是将生活、文化和围棋结合得最好的人。这也能让人想起殷省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吴氏是将“棋人合一”真正做到了。由于文化的关系,他和棋之间,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

    在很多专家的眼中,20世纪最后能登上这第十个台阶的人,目前只有吴清源一人。从第一个台阶开始,到第十个台阶,人数是从上亿人到一人。吴清源是围棋“上帝”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棋手。我们能再造一个吴清源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这十大台阶划分为外在、内在与二者综合的三方面因素;纯然是外在因素的,只有第一台阶启蒙环境和第七台阶研究环境;完全是内在因素的,是第二、三、四、五、六这五个台阶,酷爱、相关智商、年龄、强烈求胜欲望、心理能力;而二者综合的,是第八、九、十这三个台阶,综合能力、创造力、文化背景。

    我们在讨论这十大台阶、三个方面之前,应该首先注意到,吴清源在世界围棋界,几乎就是至尊的地位;人们公认的,唯一的已经确定迈上了第十个大台阶的绝顶高手。而且,论述中后段提到,如果只是希望达到普通的高手程度,“只需要”能够迈上前面七大台阶就行了。

    王儒在紫塞府围棋界属于二流水平,勉强也能算是高手。紫塞府总人口三百多万,而知道下围棋这件事、并且本身也会下围棋的人数肯定少多了,至今最多也就是三万多人;其中真正算是棋迷的数量更少,可能只有三千多;而王儒本人,在紫塞府围棋界,综合实力排名应该大约在二十名左右;其实,也是比较普通的,小高手吧。

    殷省总人口超过十三亿人,围棋爱好者总数据说超过了一千多万,也是大约百分之一的比例;那么,王儒这样水平以及水平更高的业余棋手,应该超过一万人。这是能够算出来的,一共三四百府区,每个府区平均按三四十位业余三段计算,就是一万多人;这样计算,是没有计入所有学围棋的少年儿童。

    我们先探讨如同他这样的,水平并不高的“高手”;其实他们更有实际意义,孩子们下围棋,未必都应该都去考虑成为职业围棋高手,而且那也不切实际。

    王儒他们这批人,基本都是在八五年,殷瀛围棋擂台赛开始之际(前后)学会下围棋的;那时,王儒已经十七岁,正在上高中二年级。实际上,那当然不是应该学围棋的好时机;但是没办法,当时他疯狂地爱上了这个项目。与他类似的人在他周围并不多,他们班当时有十几人都下围棋,但是仅半年就放弃了;毕竟高考更重要。

    他只是考取了廊坊师专,而没有考上更高一级的师大,这也是原因之一;当时二百来人的同学里面,总有五六十人学会了下围棋,坚持下来的可以说只有他自己;还有少少几个,成了最普通、低等级的爱好者。

    王儒的同桌,后来到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上,还反复“埋怨”说,都怪王儒,上课就拉着他下围棋,以至于自己没能考上大学;呵呵。当然,也是开玩笑。

    他所谓的下围棋,实际是王儒在练习本上画了“小棋盘”,二人约好,画叉表示黑子,画圈表示白子,提子就用橡皮擦掉;这样“下棋”。那时,数学老师不知道他们在偷偷下围棋,还误以为他们俩研究坐标系呢。

    对于自己高考成绩受到了不利影响,王儒自始至终都没有后悔;那时他还喜欢去租书摊看金庸武侠小说呢。歧路亡羊说的不就是这样的事情吗?王亚峰那时,精力都浪费在搞对象上面了,不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应该吗。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学习非常辛苦,有时候自然而然会“放纵”自己,比如说晚自习后一起约好去看电影什么的;电影有那么好看吗?更多的应该只是一种心理补偿。

    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都知道应该努力全力以赴学习,力争考一所好大学,博取更好的前途;这点道理没有谁真的不懂得。话说高考本身,就是人们通往成功成才之路的一条阳光大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上大学就与稳定而不错的前途几乎划等号了;即使那些水平略差的,很多人也在社会招收“大学漏”的考试中大显身手,从而得到了很不错的就业机会。

    当时的这些人,虽然未必算得上真正成功、成才,不过大部分人也算混得不错了。如此,我们按照前面所言的七大台阶衡量衡量;人们自幼入学,启蒙环境与研究环境这两条外部因素都满足了;内在因素,酷爱学习、智商、年龄、强烈求胜欲望、心理能力这五方面,总体而言都属于中上水平;所以,大家的高考成绩也是,大多数人是普遍在考取了中专、大专、普通本科这样的区间。

    王儒他们二中八六届毕业生中,考取了重点大学的人数很少;只有一位三年之间学习成绩始终都特别牛,以六百三十二分超高分数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时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六科,总分是六百四十分。

    他们同班同学里面,总是年级第二、班级第一的那位,以六百零八分的高分,考取了TJ大学。这二位,即使在一中的同一届毕业生里面,成绩也应该是佼佼者。

    一中的水平高,主要体现在整体方面;人家也是有二百余名毕业生,考取本科大学的人数超过大半;仅被大专或中专院校录取的学生属于少数失败者。而二中同样有二百名毕业生,加上大中专,也只是录取了四五十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