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十一长假(17)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九百九十四章、十一长假(17)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6、可以帮助自己规划人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和选择一切影响命运的因素,把握自我,改造自我。

    7、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事物的清晰认识,保持头脑清醒,知进退,识得失,明荣辱。

    8、可以提前帮助晚辈做好人生旅途的准备,明确人生方向,使他们的未来事半功倍,使自己安然放心。

    9、可以提前预知灾祸病伤,进行有效防范。

    10、可以化解心中疑惑,保持良好心态,有利身心健康。

    最后是和稀泥一样的一句话,人生规划固然很好,却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般的存在。肯定不是神乎其神的,而仍然只是一种合理性的预案。就像有的人下围棋喜欢做形势判断,有的人则不喜欢;其实都能下围棋。

    并非单纯想要否定人生规划,而是强调,规划只是一种辅助;我们不能过分重视它,喧宾夺主可不好玩。说到底,还有人们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意义,这样很复杂的巨大难题,有待于解决。

    新殷省建立五十多年了,虽然几经波折,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极大,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相应的,精神文明方面并没有达到同步发展。

    小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家伙;这话实际上等于是夸他,而不是在损他。他们单位领导看不惯他,至少有一半责任在他自己;他只顾着与前任那些领导吃喝玩乐了,并没有及时早些筹划自己在工作方面的后续发展。

    当然他绝不是少数派,他只是大部分人中的一员。而且,紫塞府的人们,这方面的惰性尤其严重;这里也是过去八旗子弟的聚居区。一处是BJ,守着紫禁城;另一处就是紫塞府,有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皇上的“离宫”。

    避暑山庄目前已经有三百余年历史,府区内还有佟王府和肃顺府两处古迹。佟氏家族是清代前期很有影响的世家大族,古迹佟王府即与之有关,该家族以军功起家,位居高官者甚多,史与清皇族数次联姻,几个主要代表人物价养性、佟图赖、佟国维、隆科多均是统治集团中的显赫人物,对时局有着重要影响,至康熙朝乃有“佟半朝“之誉,其家族命运与清王朝兴衰紧密相连。

    肃顺府也是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紫塞府区南营子大街头条胡同。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于清咸丰年间。为清代礼部尚书肃顺在紫塞府的宅邸。

    原有建筑80余间,建筑布局为BJ典型的四合院式,现存建筑有大门、硬山房、小四合院、垂花门、左右胁房、大厅、耳房、东西跨院、围房等。

    主体建筑大厅面阔三间,前后出廊,单檐七檩悬山圆宝脊,筒瓦覆顶,是会客室兼议事厅。肃顺府是清末热河地区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处官吏府邸,是典型的BJ建筑艺术在紫塞府的再现,为研究清代官吏府邸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肃顺(1816-1861),清末满洲镶蓝旗人,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八旗子弟的情况,前面也曾经提到过,这里就不必再啰嗦了。现在紫塞府的个体经济方面也发展得很不错,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人。无论是在商厦、商城、蓝岛大厦等商业大楼租摊搞服装鞋帽、五金家电或是各种各样销售的大中小老板们,还是走街串巷的林林总总的小商小贩们,都是南方人、外地人占了绝大多数;本地人少之又少。

    呵呵,非常充分地说明,紫塞府本地人,论勤劳、吃苦,或者冒险精神,再或者真正的人生规划,都差远了。

    王亚峰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说,凡是真正汉族人或者汉族血统占优的男性,脚趾小拇指的指甲中间有明显的竖棱;反之,少数民族的,没有那竖棱,指甲是完整的一片。

    他说他问过许多人,都是比较准确的。他自己的脚趾小拇指指甲,中间就有竖棱;说明他的确是汉族人。王儒知道,自己脚趾小拇指指甲,中间肯定没有竖棱。那么,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只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族。

    紫塞府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紫塞府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

    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紫塞府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

    战国时代,紫塞府一带隶属于燕国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国曾在这一带修筑长城,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特别是著名的兴隆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的。

    秦汉以后,历代的中央政权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明朝时期属北平(今BJ)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MGZ的游牧地。直到清朝初年,热河上营(现CD市区)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志着热河进入了发展期。

    康熙五十年(1711年)热河上营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紫塞府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紫塞府建设府邸宅院,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