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鏖战宽城(34)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鏖战宽城(34)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曾经劝说王亚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希望同伴少争一些闲气,多一些修炼自身;争取早日达到高水平,那时再争强好胜,岂不快哉?说实话,这建议确实很不错,没毛病。

    出处《史记·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释义表示与其羡慕,不如动手去干。

    道理①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②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意:你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见于《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说,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也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

    例如,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此言与磨刀不误砍柴工意义比较相近,前者属于文言,高档一些;后者是白话,糙点。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同理,对王亚峰而言,此劝告也是很恰当。他总是不服气别人说话高声大嗓,非常想尽快尽早拥有话语权;奈何,你本身实力既差,人望更加没有,争个什么劲呢?

    他总是看不起老白,当然老白更是早先明言,看不起他;私下里对王儒说,老白最下三滥、势利眼,对柴录丰虽然也是很看不起,却总是维持着,显得特别客气;不就是因为柴录丰是个药厂副厂长吗?

    殊不知,人家对有实力的人报以尊重态度,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关巴结还是不巴结。要么,你打桥牌水平比较高也行,要么你社会地位比较高也行,再或者,你其他方面不错,比如说下围棋水平高,他勉强也能另眼看待。

    话虽如此,王儒自己却也未能真正那样实践。下围棋至关重要的死活、手筋两方面基本功,都很差,以致战斗力长期处于弱小状态。明明有大批题目,自己解不出来,也找不到答案,望洋兴叹啊。

    无奈,丢下题库足足一年多。去年底,百无聊赖间,再次点进去碰运气;三鼓捣两鼓捣,无意间找到答案了!前一次是太粗心,而且电脑水平过低,居然没注意到,题目还有提示这个选项。

    原来那次,他只顾着寻找现成答案;这个真没有。找到提示,人家里面会显示一个正确选择,然后自己就可以慢慢推敲,一次一次地试探,总会找出正解。

    这是建立在,王儒的棋力尚属于还可以的范围;如果给出最重要的提示,依旧茫然找不到解题线索,那只能说明,棋力差距过大,根本还达不到进行相关训练的程度。

    年初这两三个月,王儒上瘾了,每一期题目解题率逐渐增长;到后来几乎能够全部解开,心里非常满足。其实,经过提示后才能解开题目,训练效果已经大大打了折扣。

    之前,王儒找到了一个笨方法;就是题目只不过有几个点可以选择,他就一一去仔细计算。后来他才发现,那些解不开的难题,他都是不自觉地忽略了一二个点,没有去计算,下意识地认为那里不行。

    到后来做题做得多了才明白,那里正是自己的“盲点”。

    盲点是对经验的某些方面的否认和忽视。因为这些经验与个人理想化的自我意象不相一致。

    例如,如果一个人以为自己才智过人,她就会易于忽视那些显示她的愚蠢的经验,正像一个学生向教师的智慧提出挑战的情形。通常的情况时,教师在这一天结束时,就早已将这件偶然的事件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并不是说这个学生错了,而正是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体验与教师理想化的自我不相一致,因此教师没有看到它。这个概念正与弗洛伊德的压抑概念相一致,压抑是把与超我价值观相违背的东西否定在有意识的表现之外,因为它会对个人的价值结构起破坏作用;而盲点也正像压抑一样,通过与理想化自我意象不相一致的经验,使个人保持这种意向的一致连贯性。

    先举出下棋方面实例。大部分人都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水平很高,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在水平中等的人群中尤其泛滥成灾。很多人都对自己获胜的棋局念念不忘,对方如果水平较高,就更加记忆深刻。

    不必深入研究,这种情况应该属于正常的自我保护的体制。假如自己发挥良好,应该不怕任何人!这种自我膨胀、良性的自我暗示,很可能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吧?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