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决一雌雄(1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一千三百一十章、决一雌雄(1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儒学教人“成人”,具备人的社会性内涵;更教人成为“君子”,成为社会管理人才。

    “君子”一词本义是为政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引申义则是道德上的高尚。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既然责任大,就该要求高;既然是尊贵的人,就应是高尚的人。“大学之道”强调人的全面成长,培养“大人”“君子”。

    近代以来,殷省落后挨打,殷省人的文化自信严重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

    孙中山先生说,“修齐治平”之道“本属于道德之范围”,有时却不得不“把它放在智识范围内来讲”。

    事实上,“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德上的工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民族精神失去了之后,这些智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那是习而不察,莫名其妙的”。

    直到今日,虽然人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应该更加清楚它作为殷省传统政治哲学的丰富意涵,了解它对于我们民族数千年和睦和平的巨大意义。

    但我们应该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言,可以看成殷省古代儒家或所有读书人共同的理想系统。而且,大家能够想得到,有能力到达“平天下”这终极程度的人,任何时代都是极少数精英。

    精英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随便推举出来的;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无数人才之中,通过奋勇拼斗,证明了自身实力的幸运儿!古代的科举制度,某种程度上比现在的高考制度还要严密。

    科举金榜题名,通常也仅仅是仕途的第一步而已。

    科举制度从最低到状元,分为下面这些等级:

    1、从低到高依次为:童生、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贡士(第一名称会员)、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2、【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发展到后来,科举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已经对殷省社会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另外,至明清两代,殷省封建社会本身都已经步入穷途末路。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说来说去,与殷省现代教育比较,童生应该可以视同现在的中学生,乡试应该就要等同于现在的高考。从作用方面比较,会试应该与现在的考研相当,殿试应该与现在的考博士生相当。

    猜测,古人也不可能是能从小就具有“远大理想”的;怎么也得先修身。而大多数人,连这第一关都是过不去的;古代大多数普通人根本没条件、没机会受教育,即使一万个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殷省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