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九回 潮怒风急蝶翻飞 此恨未了(中)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六宫卅九回 潮怒风急蝶翻飞 此恨未了(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卅九回 潮怒风急蝶翻飞 此恨未了(中)

    此事略过,却说夏侯俊成功挤走情敌。包下千秋阁雅室,等着和东宫属官们庆祝绝地大胜利。

    不意,东宫传出信,夏侯雍仅是被贬回宣州重头再来,并未立死。

    洛江笙道:“太师首辅力挽狂澜,路阁老也无计可施。”

    夏侯俊哼道:“算他走狗运。”

    “那下一步?”另有东宫官员问道,洛江笙道,明日就由夏侯俊这位顾总督的东床快婿,出马了。

    原来夏侯氏两兄弟在顾府婚事上争长短,另有暗情。

    这里要从头说起,早前,魏军大胜,绑了北夷部落王子,兵部命宣同军将把北夷俘虏送进京里,恭贺太后五十大寿。

    本来,兵部的意思是寿宴的时候,把俘虏拎出来给国宾秀秀,再由太后下令无条件释放,以示泱泱大国之气度容德。

    但是涅,没想到这个真波王子有个兄弟,叫然赤。

    此人骁勇善战。野心勃勃,意欲统一整个北夷,建立新的王权,是魏朝北境的心腹大患。

    这个人矫称魏人杀害真波王子,说服北夷各部落豪族子弟,组成复仇大军,侵犯蒙汉边城。顾照光率新火器精兵,打足一个月,才把这员悍将打回益州蒙汉边境线外五百里。

    这只是暂时地胜利,只要魏军一日不交还真波,然赤随时都有可能再杀入城。

    更严重的是,东厂探子回报,北夷内部正在酝酿更猛烈的复仇攻势,然赤众望所归,独揽军权,蒙汉外交危机成为然赤稳定军权的最大助力。

    顾照光凭借其在北夷人中的崇高威望,硬是让罕东都部族、北夷最强部落俺答部族等族长相信,真波王子没死,只是做了魏军的俘虏。

    战俘怎么个归还法,就牵扯到军事外交问题。

    顾照光道,臣属无外交,他不能做出任何保证,但他可以向兵部奏请实际情况,由皇帝决定。

    众北夷部族族长只相信顾照光的人品,不相信那个狗屁军监。他们道,只要顾总督保证真波不死,他们也能约束然赤。暂时不打益州。

    双方就此约定,顾照光不得不亲自上京,斡旋。

    然而,北夷俘虏已经明确是太后寿诞上必然要展现的节目内容,顾照光就和这群拍太后马屁的官员,日争夜争。

    太后要做寿,谁敢找死给她不痛快;就算知道顾照光是为家国考虑,为了日后荣华,大家转过弯劝顾总督:边关战士死就死吧,然赤要立国就让他立吧,何必呢。

    顾照光自然知道官场黑幕与规则的,他也不想触怒太后,拖两个月他也不是拖不起,但皇帝在看,百官在看,天下人都在看,他不能让郦山侯府背上不忠不义罔顾将士性命家国罪人这样万夫所指的骂名。

    位高不胜寒,行差踏错,这天下再无顾府立足之地。

    顾家是铁板烧的太子党,李太后是彪悍的**党,至今。有皇城禁卫之称的御马监还牢牢地握在手里,宦官二十四监中一等一重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是李家的人,废立皇帝不过是她想不想的问题。

    顾照光要战俘破坏太后老人家寿诞的行为,等同于在老虎嘴里拔牙。

    一场单纯的边关危机,在朝野就变成明晃晃的李顾世家势力之争。

    魏景帝两不相帮,反正谁死谁灭,对皇权而言都是件大好事。

    李顾两派之争内情如此微妙,各级官员明哲保身。

    唯有一人不在其位,却担忧边关安危,他越级冒死血谏,此人便是在瑞王绑架案中荣立诸多功劳却被任意抹杀的小兵,夏侯雍。

    他直接闯入西直苑给皇帝进言,陈述北夷大将然赤及其重骑军团的强大威胁性,没有任何夸口。自他有记忆以来,宣同魏军都在北夷铁蹄下苟颜残喘。

    如果不是魏军偶得新火器,别说打胜仗,每年秋末夷人侵边,魏军根本守不住宣同第一道防线。

    夏侯雍直言不讳:能和谈,就和谈,逼急俺答部族的人,就算十个顾照光压阵,宣同也守不住!

    魏景帝及内阁大臣还是很重视这位亲临过边关第一战线小将的谏言,但是,阻碍太后过大寿,那是大大地不孝。

    夏侯雍立时请命,他愿以死相谏圣母皇太后,只要边境安宁。

    第二日,夏侯雍就抛出了经典的“自古忠孝两难全论”。

    他拽文拽了一堆何为忠,何为孝。请求李太后为天下苍生之福祉考虑,“太后贵为国母,为天下之母,德显太庙,万民仰伏,然小人多戚戚,蒙蔽圣母皇太后,欲陷太后于不义,为一己之私,置黎民于水火。。。”

    套句脑残的话说,如果李太后执意要过这寿,那她就不尊贵,不慈悲,不善良了。

    二皇子就是夏侯雍的坚实后盾,他道宁可给皇祖母抄写一千份大慈大悲咒祈福,也不愿见皇祖母给小人暗算,折了寿福。二皇子又向父皇进言,不孝的罪名他来背,他愿进太庙苦修三年为皇祖母念佛经。

    说实在的,文武百官很看不上夏侯雍这人,他的脸太凶,面相就不讨喜。可架不住皇帝二皇子钟意啊,他介入这事。意味着虞家和顾家结成战时联盟,为皇帝集权使劲儿。

    二皇子是东宫的有力竞争者,尽管皇太子已经入住东宫,但位不稳,皇帝哪天要废他,也不是不可能。

    太子见二皇子支持顾家,连忙表示支持。

    未来皇帝的人都出来表态,满朝文武纷纷转变口风,请皇太后亲贤君远小人纳谏言。

    谏言都到这份上,李太后只好取消了那个在寿诞上无条件释放战俘显她慈悲心肠的庆贺节目。李太后要是就这么地咽下这口气,那也太看不起人了。

    这天廷议。礼部尚书上书皇帝陛下,圣母皇太后慈悲尚德,勾除了战俘的余庆节目。

    魏景帝叭啦叭啦一通补偿,礼部尚书满意退下。兵部尚书紧跟着上书,怎么和平解决北地边乱的事。

    朝中文臣偏向重兵护送真波王子回边境,以国宾之礼尚待;兵部及武官这边完全反对,认为无条件遣送战俘有辱国体,是不战而降;

    堂堂大魏,国威何在?

    文臣那派火了,喊着要放的也是你们,现在说不放的也是你们,搞毛啊。

    朝官打嘴仗再次开锣,如何把罕东都的真波王子这个烫手毛芋送回北夷,又不弱本国国威,还要能让然赤不敢再轻易进兵,成为朝野新的焦点问题。

    争来吵去,夏侯雍这只出头鸟,被委以重任。

    做不好,就用他的头告慰李太后那受刺激的心肝儿。

    反过来说,谁办好这件差,谁就是皇帝心目中的第一大忠臣。

    夏侯俊等东宫属官,施计构陷,为的就是夏侯雍手里这份重头差事。

    翌日上朝,夏侯俊就上本奏说他有法子解决那三重大难题。

    兵部的人没把他的话当回事,看在顾照光的面上,没出言讥讽。

    夏侯俊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一场小比试,好叫夷人知魏朝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不为难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可向世人宣布魏朝并不惧他祖集兵边境。

    “火铳人靶子。”

    这五个字还真挑起众人的一点兴趣。

    兵部一位员外补充道,最好签个生死状,打残个把人吓死谁都与大魏无关。

    “此法倒亦可,”路阁老道,他打了个哈哈,“这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比试,想来北夷那边也无可推托。”

    另外三位辅相也相互点头,扬国威壮军势,再来一场体现本国国威的新火器演练。定能吓破夷人的胆,

    首辅池太师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且这事也不能再拖,几位阁老商议定票拟,拿到西直苑给皇帝。魏景帝回得快,当天就发回兵部,准。

    公务了结,顾照光携旨迅速返回宣同。

    北夷人不相信除顾总督以外的任何魏朝官员,协商的事,也要顾照光辛苦了。他把魏帝圣旨传给罕东都的使臣,试探他们能否接受这条件。

    罕东都方面一恐这百胜将军守边,不敢轻易宣战犯境;二惧人质在敌手,稍有不从害死王子;三恨想出这歹毒点子的魏人,无可奈何又不能不妥协。思前想后,他们与顾照光约定,只要王子能活,其他任由打骂了。

    顾照光让军监徐有根把夷人的意思带回京城,他在宣同坐镇,稳定边关。

    军监如此这般一说,阁老朝臣们顿觉扬眉吐气。皇帝赞赏夏侯俊办差有功,有意提拔这个年轻人,把扬魏朝军威士容的差事,全权交付他办理。

    这事东宫属官早有谋划,因此,夏侯俊办事做得有门有道,诸臣都言陛下又多一个股肱之臣。

    魏景帝问太后何意。夏侯俊很惭愧地说,他还没来得及请示景福宫。

    礼部尚书立即挑刺儿,你这意思,太后不到场,就是在告诉天下人,陛下不孝,你个奸佞,明摆着要陷陛下于不义!你好大的狗胆。

    夏侯俊回道,微臣不敢,陛下容禀。他问,新火器营,是延用旧名神机营,还是定个新名?

    魏景帝问他个意思,夏侯俊道他想请太后在新军检阅时定新名,以示陛下孝心;只有陛下赏了这个恩典,他才敢把活动方案拿给圣母皇太后过目。

    皇帝准奏。

    李太后起初的确是要给夏侯俊个钉子碰的,但是,给新军定番名,这可是皇帝的权利。夏侯俊这记马屁拍得好,李太后就着这个台阶,半推半就地答应出席半个月后的射击比赛,好挑几个神枪手出来,给她的寿诞增光添色。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六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六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六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六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