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暗度陈仓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笑清廷378 暗度陈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378暗度陈仓

    连着几天的忙碌,芳仪不动声色的把这场献药的事情做得更妥当,除了白晋那里的取证以及找那些传教士询问外,芳仪还加快了这试药的经过——虽然疟疾不像有些急症,两三天就能要人命,可是治病终归是要趁早,不快可不行。最主要的是,同过明面上找白晋以及搜罗金鸡纳等等,芳仪悄悄地把自己手头的东西给换了上去。药物什么的,只有用自己的才能放心。等送到康熙那里的,更是只经了自己及几个心腹的手的。

    等这一切都忙停当了,就只能心急火燎的等消息了。

    太承祜去行宫伺疾于圣上病榻前,那里以及蒙古的消息就及时地传往了坤宁宫。早还在试药的时候,芳仪就知道了,福全所率部抵达拜察河、吐力埂坷、克什克腾旗一带。只是,不知怎么的,这一部并没有遇上噶尔丹。而常宁所部却让人惊讶的在乌珠穆沁败于了噶尔丹。噶尔丹率劲骑二万余众,屯兵于乌兰布通。噶尔丹驻乌兰布通峰顶,却不主动与大清兵丁交手,只是于峰前布设“驼城”,严密守御,像是在等着什么。

    康熙虽然时常昏迷,但还是有清醒的时候。在清醒时,康熙急命常宁速与福全会师,再命命康亲王杰书由苏尼特地方进驻归化城,以断敌归路。

    这些,都是以康熙圣旨发出的,同时发出的,还有康熙龙体渐安的消息。

    但其实,芳仪知道,那些命令虽然确实是康熙所出,太并没有矫诏,但其实,因康熙的精神头不足,这里头太的建议可是占了大多数的。而且,因为冯太医、李太医的医术,康熙虽然没有进一步恶化,可也没有转安。

    金鸡纳抵达了行宫,但这东西,虽然有了白晋等人的极力推荐,有了京里的试药且试药的结果也相当的不错,可还是没有人敢就这样给康熙服用。

    太医是不敢,而太承祜更因为身份尴尬,于这时更是为难。承祜相信自己的额娘,但是就因为自己是太,反而更不好多说。而这时,冯太医和李太医的医术高超,倒是有了些反面的作用了。正因为病情没有恶化,倒是让人起了些想头,要不,就再等等,没准也就转危为安了?

    康熙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心里也抱着侥幸。可这时候,上天偏偏又来了事情,这一日,于史上是如此记载的,“八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古来天象大变,总让人联想到乱世,天也是最信这些的。康熙登基后,什么洪涝旱灾、地龙翻身、天狗识月、日有食之,都是经历过的。有时候,康熙也是要下罪己诏的。这一回的日食,再因这时的状况,让康熙想得尤其多。再想到蒙古的作战,前些日常宁的落败等等,康熙下令,即刻于行宫外安放香台,率所有身边进臣、侍卫乃至兵丁祭天。

    历来帝王是不乐意让人看到自己病弱的样的,康熙也一样。所以这段时候,康熙清醒的时候也不太在众人面前露脸,而且,他的体力也撑不住。可这一回,康熙除了仔细的沐浴更衣外,还尽心修饰一番,不顾太的劝说,自行步行出了行宫,更是三步一掬于案台前,整个祭天的过程,都是亲历亲为,几乎与往日一般无二,完全没有病弱的样。这样看起来,与前些日放出去陛下龙体转安的口风,倒也合了。

    只是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及太知道,康熙强撑着回了内室,才说了句“进金鸡纳”后,就又昏了过去。而自避开人眼后就扶着阿玛的承祜,更是明白阿玛的苦心,扶着阿玛的手,自然是感觉这衣裳已经被汗湿透,以及这衣物下的硌手。

    不几日,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发起进攻,血战三日有余,终大败噶尔丹。只是并没有全歼敌部,使噶尔丹逃脱。噶尔丹率余兵千余,逃往科布多了。

    此时,康熙并没有下令追击。

    芳仪在得知康熙终于自己下令服用了金鸡纳、并且有些好转的时候,大大的舒了口气。就算是知道那些小故事,可芳仪还是明白,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使用完全不知道的一种新药,要有多么大的勇气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帝王。康熙作为一个帝王,这一连番的作为,到最后竟还有些连自己都舍弃了的味道,实在是不能不让芳仪佩服。

    对于那些战况,承祜没有瞒着额娘,但芳仪只从这些战报虽然看不出什么来,但也知道肯定有些古怪的。只是,这些,在康熙转安的时候,就轮不到自己开口,只要静静的看着就好。

    康熙其实并没有等多久,只在体察到此药有效后,就吩咐继续启程,往畅春园。康熙自己这边一路回京,除了留太在身边伺候着,倒让其他阿哥先行回京了。

    此行,未必没有让人把万岁爷大安的消息传播回京的意味。同时康熙也表彰各路大军,并命回师。只是暗却又些不一样的消息漏了出来,据说万岁爷对太殿下擅自离京很是不满,从不高声对太说话的万岁爷,这回倒是叱喝了太一通。

    京里的人被这一连串的事情搞得有点儿懵,小动作也纷纷的多了起来。而芳仪这会儿,倒是彻底的放心了。以着康熙的一贯行为,若真对太不满,恐怕就不会有这些消息传出来了。

    确实,芳仪与康熙过了这么些年,并没有猜错康熙。不过,宫里也不是就芳仪一个明白这些的。这要说惠妃对于康熙也是有些了解的。于是过不多久,这二福晋的额娘就来请求回府了。

    这里头还有个说头。自太离宫后,翊坤宫就小动作不断了。只是再怎么样,惠妃也只敢借着二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的身做说头,说是有了身想念娘家人,想招娘家人来看看。芳仪知道他们是不会太平的,只是二阿哥不在跟前,明珠也不在,芳仪实在想不通他们还能做什么。于是手一挥,把二福晋额娘召了进来。而且,还更体贴二福晋,留那人在宫里陪伴二福晋。

    这下,倒是让惠妃没想到。自从先帝爷顺治那会儿那档事后,就不留外命妇于宫服侍了。惠妃忙替儿媳妇推辞,说是不敢破了规矩,只要时不时能见上一面就好了。可芳仪哪不知道他们起的什么主意?温言道:现在万岁爷不在宫里,正是要紧锁宫门的时候,这样来回请安,反倒不妥。一句话,把她们的打算就踢了回去。没奈何,二福晋的额娘也就只能进了宫陪伴女儿。

    不过,其实,康熙叱喝太的事情,却也是真的。

    在康熙来说,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把责任放在前头的帝王,自然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全力培养的继任的。所以,在一个帝王来说,他命令太坐镇京,不可轻举妄动。万一自己真有什么事情,那太就可以立即登基了。所以,那时看见太,在最初的欣慰后,自然是一阵呵斥的。

    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又是在那种生病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儿不顾自己给他铺好的路,一心牵挂着自己,急急忙忙地赶来服侍自己,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康熙那会儿以为自己凶多吉少生着病,还要强撑着帝王的气势,可内心就真的不需要这种没有杂念的关心体贴?

    两种心情激荡,而又见太无论被自己怎么责骂,也不露委屈,还一个劲儿的劝自己说,儿不孝,惹得阿玛动怒,但还是请阿玛先顾念自己个儿的身。等身好了,别说骂了,就是打也打得。就算阿玛那时不责骂处置自己,自己也会乖乖儿的领着罚的。

    见儿如此,康熙还怎么骂得下去?故而借体力不支住了口。不过,太既然来了,也没有再把他赶回去的道理了。而且,康熙现在身边的事情,也只有交给了太才放心。

    在畅春园养病的康熙,想起那时的情景,心情还是起伏的,只是这会儿是满满的喜悦。自己这个儿,是纯孝的,虽然这样,与帝王的责任上头有点儿欠缺,心也太软了些,可不得不说,这样的儿,才是自己最最喜欢的。罢了罢了,现就这样吧。自己,还有满把的时间,来教导这个孩。

    乌兰布通之役,伤亡众多。连万岁爷的舅舅,内大臣佟国纲也折损在那一战,战殁于阵。康熙令出,命诸皇率大臣迎接佟国纲的灵柩,给予了最大的荣耀。而后,又令出:“凡阵亡官咸赐奠赐恤有差。停今年秋决。”

    历来都是死者为上,康熙又是要面的穷讲究的。于是,就对于佟府上特别赐予了许多额外的荣耀。这也是看在了许多人的眼里的,可没想到,渐渐的,竟然让人生出了些其它的想法。私底下,就流传出了些话,说是万岁爷又要抬佟妃的位分了。这样的话,还似模似样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笑清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笑清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笑清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清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