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剑门盘桓(二)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心梦随云散第八十四章 剑门盘桓(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准确地说,剑门关位于大剑山中段的东峰营盘嘴与西峰金城山颠之间的峡谷隘口。关口东侧的营盘嘴山顶系当年姜维列营镇守之处,残留有姜维城遗址,民间称之为姜维城,同时还留有清代炮台遗址。关口西侧的金城山顶有梁山古寺、舍身崖、翠屏峰、经皇洞等名胜。距关口约两公里的山下还有剑溪桥、志公寺等历史古迹。

    剑门关历经两千多年的战火与沧桑,成就了不胜枚举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见证了数不胜数的将士陨落凋谢,也目睹了不计其数的人间悲欢离合。

    虽然关楼已不复存在,悬崖绝壁上的古栈道仅留下一排排孔洞,旧时兵营已成断垣残壁,亭台寺庙业已陈旧破败,但雄姿依旧、历史文化深厚的剑门关以自然开放的姿态,一年四季依然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和酷爱三国历史文化的日韩及东南亚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苴砚,读初中时学校组织我们来过这儿!你还记不记得?”在四处观望中缓缓前往关口的路上,依偎在旁的秋桐温婉地问我。

    “好妹妹,当然记得了!初二学校组织春游,我们全班来过嘛!”我浅笑着回应道。

    “那你还记得些什么?快说来听听!”秋桐娇笑道。

    “当时,我们是乘坐学校租的解放牌敞篷货车过来的。货车车箱隔几十厘米用粗绳索紧紧地系在车箱两边。女生在靠车头几排,男生在后面几排。同学们人挨人地拥挤着站在车箱内绳索之间的空隙里,用手抓着绳索以保持车辆行径中的身体平衡。”我一边回忆,一边答复道。

    “确实如此!我当时站在紧靠车头那一排的中间,记得你是站在车箱中间。出行那天不巧正好遇上倒春寒,天阴沉沉的,还刮着大风。站在飞驰的敞篷车箱的第一排,我一路都在突突突地打冷颤。到关口时我好像全身都快冻僵了!”秋桐浅笑着插话道。

    “好妹妹,我当时比你好点儿!虽然脸和手都快冻木了,但因有四周的同学相互取暖,身子还是不觉得太冷。自己都感觉得冷得受不了了,你当时就真应该退挤到后排去。何苦要一直硬撑在第一排那儿嘛?”我心痛而又不解地温言问道。

    “我可不想在全班同学面前示弱,再者说后排也没有想挨在一起的女生。苴砚,你还记得些啥继续说嘛!“秋桐抬手捋了捋脸庞的秀发,媚笑道。

    “记得那天在关口,班主任老师既不准爬山,也不让下去看剑溪桥和志公寺。只在路边亭子处讲解观望了一通后,就催促我们上车赶往翠云廊步行参观。中午集体返回到剑门关镇吃过便餐后,就安排大家乘车返城了。”我接着回忆道。

    “苴砚,尽管那次坐车往返很受罪、玩得也不自由尽兴,但好不容易有次出远门游玩的机会,总体上还是感觉很开心快乐哈?”秋桐温柔地笑道。

    “好妹妹,不瞒你说!我当时的真实感受是春游活动安排得糟糕透顶,简直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一周之后,当听说临班在乘敞篷货车去剑门关春游的路上,因弯道错车车辆突然靠边,造成一名女生被路边树技击中头部不治身亡后,我才或多或少地理解到老师要求车辆往返沿途限速行驶、避开危险游览线路以确保安全的良苦用心。”我苦笑道。

    “真是个挑剔而又迟钝的家伙!难道你一点儿都不怀念过去那些时光嗦?”秋桐白我一眼,不满地嘟哝道。

    “好妹妹,你听我继续说嘛!再后来,学校宣布严禁组织班级学生外出春游、秋游等活动,父母听说春游事故后也严禁我节假日独自外出游玩,那时再回想起当日剑门春游的情境,就觉得虽然安排稍有缺憾但却很开心快乐!等到毕业各奔东西后,每每再次想起,就觉得那样的时光无比幸福美好!”我笑着温存地对秋桐低语道。

    “苴砚,你这么念旧我很喜欢!那你可曾想过:为何有些当初身在其中并不觉得有何值得称道甚至还有些讨厌的人和事,到后来却变成了美好回忆?而另一些原本以为会长久记住的人和事,却又渐渐淡忘甚至消散得无影无踪?”秋桐转过头来,双眸注视着我笑问道。

    “好妹妹!那些长存在心的记忆,无一例外的是当初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那些从记忆中淡出的人和事,或许是因为压根儿就从未关注留意过,或许是因为后来再无交集。”我笑着肯定地答道。

    “嗯!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为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来剑门我们可要尽情地游玩!如今营盘嘴上除了炮台什么都没有,志公寺和剑溪桥一会在金城山上也能看见,我们就不去了。等一会儿,我们就先从关口沿山间小路登上金城山去游览!”秋桐开心地笑道。

    “好啊!常言说得好:到了剑门关,必定上梁山。不上梁山寺,无处论雄关!“我笑着点头道。

    离关口越来越近,峰峦似剑直插云霄、连山绝壁壮如城廓的大剑山显得就愈来愈挺拔崔巍。与之相比,我和秋桐就如同散落在山间的尘埃,爬行在山间的蝼蚁。回首俯瞰北面山脚,只见金牛古道在落差达千余米的悬崖峭壁间向北迂回曲折至山底,而后蜿蜒延伸向葭荫关。

    让人不禁遥想: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古代,商贾旅行者在此间通行得有多么艰难,军队在此间厮杀攻山一方得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

    “苴砚!你看见关隘东侧岩壁上淡红色的印痕没有?据说这印痕色彩会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若阳光照射,壁头金光闪闪,若遇烟雨蒙蒙,壁头红中带黑,因而被人称为珊瑚壁呢!”站在寒风凛冽的关口,秋桐翘首仰望着山崖,轻声问我道。

    “嗯,看见了!大自然真是神奇莫测、巧夺天功!“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从关口通往金城山的小路狭窄陡峭、凹凸不平,有的路段还位于悬崖峭壁边上。最宽处仅可两人侧身错过,最窄处一人蜗行还须低头。一路上,或牵手、或扶臂、或搂腰、或护头,我带着秋桐缓慢地向上攀爬。快到小穿洞时,在寒冷的山风中,我和秋桐满脸已是汗涔涔。

    钻过小穿洞,眼前豁然开朗,俯瞰前方,山下梯田层层、绿树成荫,掩映在山林之中的房子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令人神驰向往。擦擦汗再稍事休息,我扶着秋桐顺着山路前行穿过大穿洞,再跋涉几公里后抵达了山巅的梁山寺。

    梁山寺始建于初唐,扩建于南宋,以后各朝均有修茸。眼前的庙堂虽小且有些破败,也没有了昔日的金壁辉煌、佛灯长明、香火不断,但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武帝箫衍出家修行之处,因而名气很大。梁山寺名声远播,关键是它和山下的志公寺在传说中密切相连,而志公又是一个传说中和济公相似的和尚,伏虎擒龙故事良多。

    来到寺庙大门前,其上有一副存旧对联。上联是:古寺耸云端,看仙女桥横、雷神峡吼、金光洞邃、石笋峰奇,风景纵清幽,脱不开贪、嗔、痴、爱终是累。下联是:雄关排眼底,想孟阳铭刻、伯约祠堂、铃声夜雨、红树珊瑚,兴亡徒慷慨,说到那功、名、富、贵总成空。

    常闻剑门梁山寺有一树、一池、一石三寺宝。步入寺庙,就望见寺宝之一,盘根虬枝的千年紫荆树独立庭院之中。传说此树为梁武帝亲手所植,与寺庙同龄。另一寺宝,乌龙池就位于千年紫荆树下,系水深数尺、冬夏不涸的山泉水池。据说池内有宛若龙状的黑背金腹四脚蝾螈。花开时节,池面常泛浮着许多飘落的紫红色花朵。

    还有一寺宝,镇山崖早已不在。传说此石是一个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的椭圆花石,表面呈显黑、白、灰等色的鸟、虫、兽花纹。将此石置于池中后,池水不论天旱水涝,总是不满不溢,不腐不臭。

    游览梁山寺出来,我们移步到其右侧,远眺高耸入云的翠屏峰。秋桐煞有介事地介绍说:翠屏峰春夏时节青翠欲滴,云雾缭绕,胜似仙境;秋季层林尽染,赤橙黄绿青蓝紫。此观赏的旅游者,无不连声赞绝。山下有一石窟可容数百人,传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奔蜀地时曾在此洞中念颂经书,故名“经皇洞”。

    因山高路险人少,秋桐不让冒然前往翠屏峰。随后我们转身前往不远处石壁陡峭的舍身崖。携手相拥站在舍身崖悬岩边,眼前的大小剑山排列如剑杀气腾腾,山下不远处的剑溪桥、志公寺等古迹肃立山间。俯首望去是万丈深渊,让人不免心惊胆寒!

    关于舍身崖也有一个玄而又玄的民间传说。说梁山寺后世主持枳松僧人,遇观音菩萨化身考验点化。后枳松得道舍身跳崖,被观世音菩萨用一朵祥云接引去了西天极乐世界。

    离开舍身崖时已是下午两点过,我和秋桐此时都已感觉疲惫不堪、饥寒交迫。我们这才搀扶着,沿金城山南边的平顺小道赶往剑门古镇吃午餐。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心梦随云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梦随云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梦随云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心梦随云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