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秦汉戮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彻先生同时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匈奴的人虽然以游牧为生,但他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代不对定居产生兴趣,一旦如此,那么大汉即便是铁桶江山,也将面临灭顶之灾。【最新章节阅读.】

    这个问题,相信不仅仅是刘彻思考过,相信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也深深的思考过,而且把他们多年的思考结果流传了下来。

    我想,说到这里,这个智慧的结果已经渐渐明朗了,它也是导致此次马邑之谋的深层次原因,只不过不能公之于众而已。

    “到底是什么,急煞我也?”韩安国急了。

    “大家别急,韩大夫,请坐下,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也极其聪明,我先喝口水!”

    “快说,快说!”研讨会的所有与会者挥动板砖,齐声大喊,看这架势,他们要拍砖了,只有刘彻依然面无表情。

    我心中不禁感慨,“舆论的压力大啊!“

    “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两个字,那就是遏制!”

    刘彻的身形微微一颤,而军臣的脸色却变得煞白。

    遏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如遏制这个价不过快增长,遏制那个价不过快增长,我们的耳朵早已听出了老茧,殊不知,我们的老祖宗也用过这种手段。

    从刘彻一登基开始,不管国力如何,遏制匈奴发展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此,刘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战火烧到匈奴的心脏地带,让匈奴邻居没有好日子过。这么说来,刘彻就像跟匈奴做对门生意的,你不让我好过,那我也不能让你好过。

    到此为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马邑之谋实质上是遏制匈奴的开始,只不过刘彻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战争。

    马邑之谋发端于偶然,却是刘氏祖辈思考数年的结晶。在先辈的肩膀上,刘彻具有了非凡的国际视野,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他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这个以后我们会逐渐领略到。

    他能力排众议,拍板出兵,证明他早已有所准备。等到三十万大军失败归来,当很多人都认为王恢有不死的可能,甚至皇太后都亲自来向刘彻求情,刘彻还是坚持处死王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

    虽说王恢是发起人,但去边疆打酱油的又不止他一个人,像韩安国,李广之流的名将都一无所获,更何况他这个半吊子的将军。不过,刘彻实在需要有一个人来为他背这口黑锅,那么,王恢自然是不二人选。

    “理解万岁!”王恢站起来高呼。

    “王兄弟,别激动,坐下来,坐下来。”

    马邑之谋对于年轻的刘彻来说,不能算作失败,它其实是一笔财富,一次难得的经验。

    他至少清楚地看到,匈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愚蠢,诱歼战并不适合他们。你费尽心机设的局,他即便一脚踏进来,你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的战马速度足以让他摆脱陷阱,更何况他也有敏锐的嗅觉。

    这种谋划一次两次尚能承受,多来几次恐怕猎物没抓着,打猎的被玩死了。显然,刘彻不希望一直做这种事。

    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绩。毫无战绩的马邑之谋正好让刘彻在主帅的人选上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韩安国擅于守城,攻击能力不足。王恢能说会道,但是上了战场犹豫不决,没有一战到底的勇气和韧劲。李广临阵勇猛,难以统御全局。

    有鉴于此,刘彻对主帅便有了清晰的判断,要担当重任者,必须少言多做,必须坚忍不拔,也必须能功善守。有了这些认识,刘彻更加注意发掘身边的将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他终于发掘了一位举世无双的将才。

    在国与国的纷争中,既然一巴掌拍不死别人,当然,谁也不希望拍死一个本可以友好相处的一个国家,可是为了免于侵犯,除了遏制,别无他途。可以说,谁能够率先遏制住对方,谁就能有更多的胜算。

    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匈奴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峻,刘彻对此忧心忡忡,却只能选择加强戒备,暂时忍让,在没有物色好合适的将领前,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马邑之事刚过半年,刘彻稍稍摆脱了失败的Y影,喘了口气,他又遇着了麻烦。

    元光三年春,河水暴涨,五月份,暴涨的河水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一泻千里,淹了十六个郡。

    看着各地的飞来的急报,刘彻的心中突然冒出屋漏偏逢连Y雨的感觉,放下雪片般的急报,刘彻竟也不免心烦意乱起来。

    朕的天下到底怎么了,连老天爷也来搅和。难道朕不够爱民如子吗?难道朕不够敬天法祖么?自从朕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时朕执掌权柄,处处掣肘,如今朕独坐庙堂,想有所作为,却屡屡受挫,这是为何?为何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心中翻江倒海之时,刘彻喃喃念起了孟子的言语,顿时胸中一热,想起了多年未见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如果董先生在此,朕定要向他当面请教!”

    刘彻小声叹了口气,这时候,内侍前来禀报,“汲黯和郑当时两位大臣以在宫外侯旨”。

    刘彻一听,连忙整理衣冠和书桌,抓起一份奏折,正襟危坐,徉读起来,余光却不时往殿外瞄去。

    在朝中所有大臣中,他最为忌惮的就是汲黯。

    汲黯此人,一直把袁盎视为榜样,喜欢犯颜直谏,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他发现了别人的过失,他一定会当面说出来,也不管什么场合,更不管你爱不爱听。

    几年前,刘彻下旨征举天下贤良,亲自接见了士子们,刘彻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没想到话音刚落,汲黯就表示有话要说。

    汲黯也不客气,开口就来了一句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话,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群臣都震惊了,有这么批评皇上的么,这不是骂皇上外面一套,里面一套吗?即便真是这样,你汲黯也太直白了吧。

    朝上的气氛一时尴尬至极,平日里这汲大人在朝中的人缘实在不好,不少人在心里幸灾乐祸,估摸着汲大人不死也得掉层皮了,眼巴巴看好戏了,也有不少正直的大臣深深地替汲黯捏了把汗。

    果不其然,刘彻的脸色极其难看,他一怒之下,起身拂袖而去,留下群臣在大殿里茫然失措。

    刘彻的好心情被汲黯平白无故的搅和了,在后殿直骂汲黯愚蠢。

    对于此事,汲黯却很坦然,有人为此责备他,他却回答得掷地有声,“皇上置公卿大臣,难道是让我们阿谀奉承陷皇上于不义吗?”

    刘彻虽然受了汲黯的气,却仍然非常赏识汲黯,把他视为社稷之臣。

    刘彻实在是有点怕了他,因此,与召见其他大臣不同,他在召见汲黯时总要将衣冠整理齐整,正襟危坐。万一被汲黯抓到话柄,这几天就不用好好吃饭睡觉了!

    不知不觉中,汲黯与郑当时已经进入了宣室殿内。

    刘彻把各地报急公文让两人传阅,随口说道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汲黯与郑当时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让他们去治水。郑当时是右内史,汲黯是主爵都尉,实际上洪涝都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但是既然皇上对他们如此信任,自然也不能推辞。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地说道,“治河应用堵。”

    刘彻点了点头,正式下旨,让他们两人火速赶往灾区治水。

    两人匍匐领命便退了出去。

    刘彻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

    他十分了解这个人,汲黯虽然有铁面菩萨之称,但正直能干,郑当时虽然做事犹豫,不过却极其清廉。加上两人都在地方上干过,在治灾上都十分有经验,所以刘彻对派他们去治水还是非常放心。

    然而,不久之后的奏报传来,刘彻才发觉自己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奏折上说,洪水太大,堵好了马上就又被冲毁,汲郑两人已是黔驴技穷,希望朝廷拿出更好的办法来。

    刘彻只能召集廷议。

    丞相田眼珠子一转,连忙奏道,“江河决口是天然之事,不能以人力强塞,塞了不一定顺应天意!”

    明眼人都知道,田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他的食邑在河北县,决口在县南面,如果把它堵住了,说不定会把县给淹了,这样一来,田的收成就要变少,田肯定不会干亏本的买卖的。

    田这个主意既可以避免自己的损失,又能给刘彻出谋划策。

    事实上,朝中所有大臣都没有更好的主意,所以刘彻同意了。

    “如此,只能尽力安抚灾民吧。”刘彻下旨的时候透露出无奈。

    后来,田的政策成了治水的第一大策略。

    刘彻采纳了田的策略,本来也没什么,田是丞相,建言是他的职责,但田却非常高兴,因为这个主意完全是从他的脑袋瓜子里想出来的。

    自从被刘彻斥责过几次后,田在外甥面前刻意保持低调,不随便说话,更不随便乱出主意。

    不过,随着他的多次谏言被采纳后,田日久生骄,终于惹出了事端,给本已焦头烂额的刘彻火上浇油。

    田当上了丞相之后,与窦婴几乎断绝了私人交往,然而,小人得志的田,却不忘捉弄一下老上司。

    一日,田的丞相府来了一位老朋友灌夫,他是来路过相府顺便来拜望的。

    说起灌夫,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在七国之乱中,他为了为父报仇,仅带两人便闯入吴楚大军军营,让吴王丧失心胆俱裂,最终丧失斗志逃跑。灌夫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猛将。

    灌夫虽说勇猛,却也是个惹事的主,因此,二十几年来在官场上一路沉浮,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战争结束后,他因功获升中郎将,中郎将在中央排不上号,可如果干好了,进入公卿之列那也不是难事,可灌夫没干几个月,就犯了事,把官给丢了。

    灌夫从高位上跌下来,才如梦方醒,尔后,他注意结交一些意气相投的长安显贵,通过他们的口碑重新获得了官职。景帝嫌他惹事,把他打发到代国任国相。

    直到建元元年,灌夫开始平步青云,刘彻认为淮阳为天下要枢,把他调往淮阳任太守,淮阳没呆多久,升任太仆。

    重新回到长安,而且至任九卿之一,灌夫老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老毛病又犯了。

    他把长乐卫尉窦甫打了,而且打人的理由令人哭笑不得,他喝醉酒了,想找人练练拳脚。

    灌夫老兄也实在倒霉,打谁不好,偏偏打了窦甫。窦甫是谁?那可是他是窦老太太的同胞兄弟。灌夫老兄这次可实在闯了大祸,刘彻得知此事,为灌夫的鲁莽震惊了,老太太要是震怒下来,还不把灌夫一刀给剐了。对于这位猛将,刘彻也是十分敬仰的,所以一年之内让他数次升迁。

    刘彻这次自作主张,把灌夫调往燕国任燕相,对灌夫千叮万嘱到那边好自为之,不要再惹事了。

    可灌夫老兄实在不争气,到了燕国就把刘彻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结果,一道免职令下来,灌夫只能回到长安谪居。

    像灌夫这样刚直犯法的人,一般来说,丢了官职大多就是孑然一身了,然而他却大大不同,灌夫不但家财万贯,而且无官无职也宾客众多。

    不明就里的人肯定会认为灌夫以前一定是个巨贪,不然怎会有如此的家财?这确实有点冤枉了灌夫老兄,灌夫父子二人侍奉贩过丝缯的颖Y侯灌婴,自然学得了不少生财之道。

    另外,灌夫老兄虽说喜欢轻慢侮辱那些不大合得来的公卿权贵,但却能礼贤下士,有众多士农工商界的朋友,加上为人仗义守信,自然群众基础较好,做起生意来得心应手。

    (本章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秦汉戮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汉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汉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汉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