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三辅臣分庭抗礼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秦汉戮第320章 三辅臣分庭抗礼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奭与宣帝的分歧就在于此,宣帝对官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稍有不甚就会受到重罚。刘奭看不下去,曾当面顶撞宣帝,当时把宣帝气得浑身发抖,差点当场就把他废掉。

    刘奭却满不在乎,不当这个皇帝,琴棋书画,经史子集才是他的菜,够他研究一辈子了。

    他会为一曲高雅的乐曲而痴迷,会为一个女人的离去而伤心,但是,却不会为没有得到皇位而难过。

    “皇帝位,管他呢,谁稀罕!”

    从这个角度看,刘奭是十分不幸的,幼年丧母,青年丧偶,不幸的事后面还会继续,但最为不幸的是,他坐了不该坐的位子,没想到,国运从此衰微。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刘奭又是十分幸运的,他这样的才子,居然还是有不短的皇帝命,无数人修了八辈子日想夜想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命。而且以他的仁弱,没有碰上强悍的太后以及刁蛮的皇后,能得以善终的确是幸运了。

    公子哥是做不了了,那就认命得了。

    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当刘奭忐忑地一屁股坐在金銮殿上时,居然就粘在了那里。

    望着后宫成群的佳丽,他的情伤竟然奇迹般地不那么痛了。

    他发现,他的每一句话,臣子们都得洗耳恭听,大多数时候,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就连那些当初成天在他面前高谈阔论的儒生都得毕恭毕敬,谨言慎行,生怕说错了一个字。

    以刘奭的聪明,他知道这是皇权带来的变化。

    老实说,刘奭还真觉得这种变化有点变扭,他是个能容忍屈辱和不适的人,他宁愿被生活牵着鼻子,也不愿意去问为什么。

    这就是刘奭,他的身份,他的地位改变了,但是刘奭却不会变,不用去指望刘奭会突然变得刚强而仁义。

    刘奭最为倚重的自然是萧望之。

    萧望之才高八斗,治国理政是一把好手,他与周堪搭档,可谓相得益彰。

    萧望之为国操劳的同时,还不望向刘奭推举人才。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叫刘更生的年轻人,刘更生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成帝时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你可能就有所耳闻了,他的另一个名字叫刘向,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也有个出色的儿子叫刘歆,父子两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刘更生是前宗正刘德之子,他目前很年轻,不到三十岁,却受到萧望之的赏识。

    萧望之何许人也?在辅政大臣中,他名义上排在史高后面,可明眼人都知道,史高肚子里没货,只能靠边站。

    因此,能让萧望之看上几眼的人,都不得了,更别说欣赏。

    刘更生这个年轻人确实不一般,他不但得到了赏识,而且受到了重用,他在萧望之的举荐上,职任给事中。给事中是近臣,职责是陪在皇帝身边,为皇帝的决策和行为查漏补缺。

    萧望之欣赏的另外一人叫侍中金敞,金敞是金日磾的侄子,他的父亲金安上与金日磾都是出名的正臣,虽说有匈奴血统,但是对朝廷忠心耿耿,金安上在霍氏谋反一案中因严守宫门立功,官至建章宫卫尉。

    金敞继承了老金家的优良传统,以犯颜直谏为荣,所以很受萧望之器重,被任命为侍中。

    有了这么厉害的师傅和这么正直的臣子,刘奭的日子是相当好过的,即便做不到父亲那样的好名声,做个七七八八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事实上,这个好的开局的确维持了足足的两年时间。

    直到史高的心里出现了极大的失衡,才打破这个局面。

    史高名为辅政大臣之首,却始终说不上话。

    他说不上话也怪不得别人,水平就摆在那,也无话可说,一开始,他也挺想得开,没有把它当回事。

    萧望之周堪是众所周知的名儒,把活给他们干的确是应该的,因此,他也有意退居人后,做个有名无实的首辅大臣。

    史高本以为皇上会念在他谦逊大度的份上,对他更加看重,更加尊敬。

    不过,史高的算盘错了。

    他成了一个完全透明的人,或者说有他无他其实无关紧要。

    萧望之素来高傲,看不起这些胸无点墨的外戚子弟,更何况,说是外戚,那也是宣帝的外戚,新皇上与史家那可就又远了一层。而且,许,史子弟的不法行为早就落在了萧望之的眼里,他一直隐忍不发,早就想找个机会敲打敲打这些骄横跋扈的外戚子弟。

    在他看来,首辅的位子应该是他,而史高是占了他的位子,别说合作了,就连好脸色都没有。

    这让史高非常生气。

    皇上不看重他,萧望之等排挤他,加上跟史家亲近的人煽风点火,史高彻底失衡了。

    他暗中行动,准备给萧望之吃点苦头。

    史高这个人其实不坏,他明白自己肚子里有几两水,所以,在面对萧望之和周堪时,他有意回避,以免发生冲突。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不光是他们史家,连许家都感到了来自于萧望之的威胁。这种威胁让他们焦虑不安,因此,两家必须有人出面扭转局面。

    作为辅政大臣之首,史高自然当然不让。他虽然不如萧周二人聪明,但也不希望成为边缘人和透明人。

    既然萧望之能找来大量的帮手巩固自己的地位,那他史高又何尝不可以?

    史高的脑袋不笨,眼光也比较辣,他看上了两个人,而这两人恰恰就是让萧望之致命的利器。

    这两个人是宫中的宦官,在宣帝一朝就担任要职,一个是仆射石显,另一个是中书令弘恭。宣帝为免再次出现像霍光这样的权臣,重用自己身边的宦官,由他们掌管中书机构,所谓中书机构,既是在宫廷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文案,也掌管传宣诏命,除此之外,它还有将上书皇帝的密奏“封事”,职责非常重要。

    中书机构中,中书令和仆射是机构长官,像司马迁就是第一任的中书令。在很多时候,中书机构的长官比丞相等三公都显要。

    几次觥筹交错间,史高与弘恭,石显便已是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

    话又说回来,一个巴掌也拍不响,弘恭,石显乐于搭上史高这层关系,同样是因为他们视萧望之为眼中钉,在他们的印象里,萧望之等来从来没有给过自己好脸色,这让他们倍感羞辱,必欲找机会除之而后快。

    他们何尝不想快点赶走萧老头,可是仅凭他们两个内臣的力量,那无疑是以卵击石,弄不好死得是自己。

    弘恭和石显有了史高这样的盟友,就像吃了个定心丸。

    三人加强了联系,寻找着合适的机会。

    “很不正常。”

    他们与史高的密切来往引起了萧周二人的注意。

    史高他不担心,他担心的是石显和弘恭,尤其是石显,不但刁钻,而且诡计多端,是个极其难缠的角色。

    萧望之也不急于动手,他担心动作太快,打草惊蛇。

    表面上,朝廷看起来跟以前一样,十分平静。

    暗地里,史高等人与萧周等人之间的较量迅速地升温。

    刚尝到当皇帝的甜头的刘奭对此却毫无知觉。

    这一天,萧望之皱着眉头觐见刘奭,说有急事要奏。

    刘奭对这个老师又敬又怕,一听老师有急事,心里吃了一惊,他不知道有什么大事会让自己的老师如此皱眉。

    他心里有些紧张,心想不会哪里出了乱子来了?

    萧望之把奏折递了上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出自己的请求来,希望陛下罢免中书机构里的宦官。

    “为什么?他们干得不是挺好的么?”刘奭长舒了口气,然后不解的问。在他眼里,只要没出什么乱子都不是什么大事。

    “陛下,臣要说的话都在奏折里,陛下看过便知。”

    儒学子弟向来不喜欢直接揭人短处,所以萧望之叫刘奭先行阅览奏章。

    刘奭大致浏览了一遍,无非是老生常谈的那些东西,说“阉竖乱政,上法古人不近刑人”诸如此类。刘奭困了,想早点去休息,便打发萧望之道,“老师所奏之事,朕会仔细考虑的,先下去吧。”

    看着刘奭哈欠连天,萧望之也不能催促,只能躬身告退。

    萧望之以为这封奏折上去,弘恭,石显两人不死也要掉层皮,却没想到,刘奭把奏折扣了下来,在朝议上都没有提这件事。

    刘奭的行为令萧望之费解。

    他突然意识到学生刘奭并非对他言听计从,他有点着急。

    “看来得换一种策略了。”

    萧望之部署荐才令,要推举他们为谏官。

    萧望之知道刘奭耳根子软,所以要在他身边多放几个能说会道的自己人,以备万一。

    荐才令下去不久,有人就急匆匆地送来一封告发信。

    萧望之一看,落款为待诏金马门士人郑朋,再看内容,心中欢喜,便令召见。

    萧望之见到郑朋,微笑着问起前些日子他弹骇许史两家子弟劣迹的奏章。

    郑朋心中一喜,暗自得意,今日若能把萧老头搞定,说不定又能连升几级。

    他如此一想,便一拍胸脯,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的样子,大方地承认就是自己的意思。

    萧望之眉头舒展,他现在就是缺能说会道敢作敢当的下属,如果郑朋有这个本事,他将毫不犹豫地提拔他。

    萧望之也没那么容易稚嫩,三言两语还不至于能把他侃晕。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他见过的巧舌如簧之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所以,萧望之话锋一转,不再提许史的问题,目前,也不是时机。他想秤一下郑朋肚子里的货。

    萧望之把谈话转到了国家策略,治国实务上来。

    郑朋好歹念过几本书,加上会稽人天生的口才,竟然也说得天花乱坠,星光黯淡。

    萧望之时而小口呷着茶水,时而作认真思考状,他一直面带微笑,偶尔会打断郑朋,却又引来郑朋的长篇大论。

    郑朋则时时观察着萧望之的神色,见萧望之眉眼含笑,他便更加卖力。

    几盏茶的功夫,见面结束了,郑朋志得意满地告辞,看他那神态,仿佛已获萧望之的重用一般。

    送走了郑朋,萧望之舒展的眉头又再一次皱了起来。

    “此人浮谈,不堪重用。”萧望之得出了结论。

    萧望之是个谨慎的人,他虽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还是怕错过了真正的人才,于是,他叫下人去查一查郑朋的底细。

    萧望之的判断是正确的,调查显示郑朋此人品德低劣,言过其实。

    待诏金马门中的郑朋从萧府回来后逢人便放话,过不久自己就能连升数级,小子们得赶紧来孝敬爷。

    不过,一连几天过去,都没见一点动静,耻笑之声不绝于耳。

    郑朋着了急,连忙去萧府求见,没想到却被拒之门外,他再去找周堪,同样吃了闭门羹。

    这下,郑朋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在心里问候了萧望之祖宗十八代,对着萧府‘呸’的一声,转身直奔大司马史高府第。

    他软磨硬泡地进了史府。

    史高家中正聚集着几个许史家子弟,郑朋一出现,众人上下打量着这个不知死活弹骇他的屁民,看着看着就恨不得上去捅一刀。

    郑朋倒也不怕,仍然笑嘻嘻地,他深知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所以,他说道,“小人怕脏了爷的剑。”

    “郑朋,你今天来干什么?”史高喝到。

    “我来助大司马一臂之力。”郑朋掷地有声。

    “凭你?就…凭你…?”众人笑开了怀。

    郑朋依然笑嘻嘻的,他向他们深深一躬,跪下说道,“前日,我受周堪与刘更生唆使,上书弹骇了各位,现在得知大错特错,因此一来致歉,二来甘为前驱,为各位效犬马之劳。”

    郑朋说得言辞恳切,加上自身的表演功夫,竟然有了效果。

    众人交头接耳一番,史高想想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有人来投诚,这个人虽然不知有没有能耐,但口才是不错地。

    史高更想留下个礼贤下士的名声,于是大笑几声,上前扶起郑朋,说道,“先生能来,蓬荜生辉啊,请入席,来呀,上酒!”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秦汉戮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汉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汉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汉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