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伤痕0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柳宗元之中唐英杰传第94章 伤痕0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众人都怕得罪窦岑都不敢受理此案,生怕成了第二个穆赞,但父亲大义凛然,秉公处理了卢岳的遗产,平反了穆赞的冤案,让权相窦岑颜面丢尽,仅仅一年后,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父亲被迫离开了殿中侍御史职位,调往三峡《(今四川奉节)的绵州做司马,那一年我十七岁,正是严冬世界,在这颗古柳前父亲对我说了这番话,一别就是三年,三年,窦岑倒台,父亲得回长安,虽只隔着三年,但因为贬地生涯之磨难,父亲头发枯槁,面容憔悴,且有内疾,因为劫后相逢。全家人搂在一起喜极而泣....柳宗元说到这里抽泣了两声。等了一会儿才说道;“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先后五次走进科举考场,败而不馁,终于在德宗贞元九年春,进士及第,那年我已二十一岁,同年父亲病逝,以后的仕途一帆风顺,直到....”说到这里他没再做声,过了好一阵。卢遵才说道;“大哥,今天我们终于会长安了。历经了十年的磨难,我想一切会越来越好的。”

    柳宗直道;“大哥文采出众是众所周知的饿事情,这次回来,定可大展宏图,实现心中报复。”

    柳宗元笑了一下说道;“托两位贤弟的吉言,但你俩是知道的,大哥我没有别的选择,独好文章,想当年身为礼部员外郎,为先帝起草昭告制命,神的先帝重用,后因事态急转你下,又以《六逆论》而得罪当今皇上。就算这次回来了,我想我这满腹的文采,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卢遵道;“当今圣上英明果断昭大哥等五人回京,也就是看中大哥您们是治国安邦的咸菜,不然也不会让您们回来,重新为大唐社稷效力。”

    柳宗直想了想说道;“表哥虽然说得对,但大哥您的顾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常说伴君如伴虎。你们乌斯马回到警示是应该谨慎一点也不为过,前车之鉴,后者之师说很对有道理。”

    柳宗元道;“多谢贤弟提醒,是该以小心为上,若一时不慎,不仅空欢喜一场,而且还会吃大亏,这样也会连累保举我乌斯马回京的好人。”又道;“明天就去墓园祭拜父亲母亲,求得包邮,十年了,这是我回故乡最想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

    说话间,吕秀英带着两个孩子过来了,边走边说;“这里的饿风景不比永州差又有这么多有人,真想多看一下,但又怕耽误了进城时间,等回城安顿好后,再到别处郊外看看。”

    柳宗直道;“等进了长安城,就怕您不想出来了,长安可是十几朝古都,够您看上一阵子。”

    卢遵小道;“那个不一定,也许嫂子只喜欢看山水景色,不妥看楼城景观,这叫夫唱妇随,大哥可是写山水景色的高手,嫂子肯定就爱看山水之色了。”吕秀英道:“你们大哥对我讲过长安是古城是古都,但我家乡永州零陵也是古城,直达会地方偏僻些而已,我对高楼大厦不看好,就爱看山水月光,养眼,怡情,书信。”又道;“你们看,这迎春花与绿叶相间虽有点炫目但让人倍感亲切,花儿竞相开放是在热枕的欢迎我们回家呢。”卢遵对正在沉思的柳宗元说道;“大哥,嫂子说的多好呀,您一向作诗无数瘦。现在我们已经到家了,在这灞桥前。您难道不吟诗一首艺术情怀。”

    其实柳宗元正在想这一路所吟的诗,他在永州接到征召就吟诗一首,投荒重一纪,新召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轼归,这次回长安他是沿着十年前来时的路,在过汨罗江时,突遇到逆风,但这时她丝毫没有十年前那种悲催凄凉的感觉,他迎风高声吟唱;;“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米落到,莫将波浪往明时。”他觉得自己近况终究比屈子胜过许多得意遭逢明时重入朝廷,去施展自己的报复,从绝望之谷又回到了平地。看到了这迎春之花,这祝福之花,他不觉的脱口而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还没等众人停下拍掌的手。又道;“诗名为《召追都二月至霸上亭》”卢遵,柳宗直一直在较好,二人直言道;“诗名好,内容更妙,处处新,大哥从此以后定会在官场上有新的开始,年年高升。”

    回到阔别十年的家,柳宗元心情反而平静了,回来了,到家了,他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老管家带领他们安顿好一切后,才柳宗元来到后花园,一切如初,留这样子感觉从未离开过自己的花园,花园中央,建有一个古朴典雅的论书亭亭中的中间有一张成六边形的石桌和六个腰鼓型石凳,这里时自己以前和诗友墨客围坐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对的地方,从亭子过一座小石桥可到北角,北角处的瘦梅早已怒放,颜色又红又白,相互辉映,颇为灿烂,南边的饿那篇李子树。不知何原因竟然比往年早已开放,一串一串的,就像白莹莹的雪花挂在上面,冬眠那十几株桃树上,也挂上了一颗颗饱满的花蕾,用不了几天,血红的桃花就可以和那盛开的梅花,李花争相斗艳了,柳宗元沿着小石子蒲城的小道边走边看,小道两边有假山,盆景以及一些文竹花草,小道弯弯曲曲又留下他的脚印,有十年未尝过自家花园的桃李了,想到这里,柳宗元嘴里有了一丝甜味。几个月后就会重新吃上丰硕的果实了。想到这里他笑了,笑得很舒畅。

    第二天吃过早饭,柳宗元和柳宗直,卢遵前去拜见时太傅职位的岳父杨凭。

    杨柳两家世代小脚,二十四岁的柳宗元迎娶杨凭之女杨娟为妻子。杨娟出身书香门第,端庄贤惠。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和柳宗元不仅郎才女貌,并且志趣相投,勘称天生佳偶。当时柳宗元虽已高中进士,但一时间未授官职,无官一身轻。在新婚后的几年里,俩人花前月下朝昔相处。或吟诗作对,或抚琴弹唱。或城外郊游,流连山水。真的是夫唱妇随,恩爱无比。

    谁知道这种美好难忘的日子才过了三年,杨娟突染恶疾,转眼就与柳宗元阴阳相隔,柳宗元悲痛欲绝,好几年都沉浸在往日的美好回忆中,虽然后来有人为他提亲,女方多为达官显贵之家,但柳宗元都不为之所动,依然孤身一人,故此,他和杨凭的翁婿之情不仅不因杨娟的去世而减弱。反而日益加重,更为牢固。

    望着眼前消瘦的爱婿,杨凭老泪纵横百感交集,当初,柳宗元参与王叔文‘贞元革时’时,是何等的英姿勃勃,风华正茂,受贬后离开十年光阴,才过不惑之年的这个女婿却胡须长半尺,渐见白霜。看他虽然婶子单薄。目光仍然像十年前一样坚毅,沉稳和明亮。杨凭心里才得到一丝宽慰。

    柳宗元上前要行大礼,杨凭连忙扶着柳宗元道:“你我十年未见,什么礼节全免。”翁婿两人双眼含泪相符坐下。

    柳宗直和卢遵上前见礼后分别坐好。让茶过后,杨凭说道;“你等几个司马得回京师,全赖韦宰相,裴中丞,韩愈等人同力进谏,还有一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是亲王李宇春,他虽没有直接进谏,但私下里向皇上进言多次。”

    杨凭喝了几口茶放下茶杯又道;“亲王李玉成领兵正在周边县剿匪一时间恐怕难以回来,这几年匪患不断。虽无大患,但也使得人人担忧,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际,望你等日后尽职尽忠,为大唐江山社稷,为百姓,为皇上分忧才是。”

    柳宗元心里也知道,为了召回自己和几位司马,他老人家也出过不少力,心里十分激动,于是他激动的说道;“岳父与各位达人冒着砍头丢职之风险为我等几位司马求情于皇上。终使龙颜大悦,召我等几人回朝,小胥虽肝脑涂地也难报答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四人从上午一直谈到中午,共进中餐后又笑谈了一段时间才分手告别。

    同事被找回的还有,刘禹锡,韩华,韩泰,陈建,他们经历十年的磨难,终于有回长安了,自然要相聚一下,刘禹锡多情重义,才华出众,性格开朗,在被贬期间,他与柳宗元书信不断,诗词唱和,。刘禹锡又一次去过永州在柳宗元的新居愚堂住上几天。柳宗元带他去看过八景同游过香零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事。如今五人同坐在一起,回忆十年前的往事,互诉被贬的遭遇,悼念故去的人,心情悲喜交加。

    两天后,韩愈应柳宗元的邀请在柳府相间,韩愈年年由吏部修撰转任职考功郎中,执掌起草昭文,他仕途坎坷被贬多次,今已四十八岁,长柳宗元五岁,到如今官运才有一些好转”

    柳宗元一直把韩愈视为兄长,柳宗元在被贬永州之时,与韩愈围绕多个学术问题有过几次争论,但争论归争论,友情比什么都重要。

    两人坐定后,互相问寒问暖,聊了一阵后,韩愈问道;“”子厚贤弟,你还记得贞元十九年您肚子一人冒着大雪为我送行之事?”

    柳宗元小道;“兄台,此事虽已成为李老师。但我记忆犹新。只是没想到您离京才两年,我把对您说的那句话,又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遍。”

    韩愈怎地还没说上两句话就提起距今十二年前的那段往事呢?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北风呼啸,大雪频飞,灞柳亭之旁,柳絮挂满了白雪。两辆马车缓缓而来,韩愈跨坐在前面的车辕之上,胡须上占有小许雪花,他此时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不时回头往长安城方向看看,眼神十分留恋不舍。

    就在这时,柳宗元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来,气喘不已的道;“哎呀,退之兄,你怎么说走就走,招呼都不打一声,悄悄的居家出发,前往南方的阳山呢?”韩愈叹了口气道;“嗨,愚兄一时不慎走了霉运,哪有心情与您们告别!”

    柳宗元凛然说道;“我打心眼里佩服您,皇上这次也许有些犯糊涂,京津一带,天寒人饥百姓穷困,不少人以乞讨卫视,有的甚至举家逃荒,您做诶新上任的监察御史,上述请求为民减免赋税,分内之事理所应当,那有什么大错误?竟然被贬为数千里之外的广东阳山县令,这也太过分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柳宗元之中唐英杰传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柳宗元之中唐英杰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柳宗元之中唐英杰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柳宗元之中唐英杰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