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离恨天,葫芦墓府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神武禹鼎第076章 离恨天,葫芦墓府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封弋定了定神,眼睛大亮起来。

    经过岁月的侵蚀,洞口岩壁上的字体痕迹虽然不是很大,而且已经模糊不清,但还是能够认得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这三个字均有丈许大小,字体模样极其罕见,难以辨认。

    封弋瞧着这三个字出神半晌,倏地脑海灵光一闪,想了起来,这种世上少见而深奥的文字,应该出自秦汉唐之前的殷商时期。

    这是甲骨文。

    心中一动,不由暗想:“难道秦汉之前,有人嫌着没事干,来此探险过?”

    可是,这三个字写的究竟是什么呢?

    如此琢麿不停地想了不到一盏茶时分,封弋终于大概猜测出来。

    离恨天!

    这应该是一个地名。

    原来这个自古长存的绝世洞穴,被前辈高人取名为“离恨天”,倒是合情合理,实至名归。

    封弋眼珠一转,好奇心大起,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么高的地方,究竟是谁有如此通天本事,连写三个大字?”

    微一凝思,转念又想:“如此了不起的高人,来此潇洒走一回,不至于这么小器只留三个字给后来人吧?”

    当下仔细地环视洞穴四周一遍,却并未见到其他留字。

    失望之余,复又抬头,看着洞口,缓缓走至下方,轻叹一声,颓然坐下,找不到出口便想晒一会太阳。

    闭目冥想。

    坐照印道。

    不知过了多久,待得醒来之时,精神大振,下意识地抬头望天,却发现已至晚上。

    月悬于顶,星光灿烂。

    封弋收回目光,轻吁一口气,生出奇异的感觉,一丝不漏地感觉到体内魔、道二气发出了一些莫以名状的变化。

    小腹丹田之处不再隐隐生痛,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泰宁和。

    想着今天的静座过程,由白昼之午阳,至夜晚之子阴,浑身沐浴之光辉由太阳转为月亮,从养阳转为养阴,于此时阴阳大会,水火交泰,这与往日修行的道家“子午诀”并无不同。

    连封弋自己亦不晓得,其实他遇上的是道家所说“活子时”的机缘,是“子午诀”的堰衍生法门。

    子是十二个时辰的开始,“活子时”等于修道者重生的时刻,过往所有刻苦努力,在这一刻显现出来,只要能好好掌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封弋不明其中道理,再次抬头,看向洞口,寻思:“难道是这个洞穴有古怪?”

    看着天上的星光,封弋脑海灵光一闪,他霍然发现了一个足以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井宿!

    南方朱雀七宿之首,似“井”字,如网状。

    万万没想到此洞穴恰好正对“井宿”,上应天星,下应风水。

    所谓“井”字风水,便是对应九宫八卦。

    坐井观天,环顾八方。

    地有八方,以应八卦之。

    坎一北为水,生泉池;巽五东南为木,长茶树;兑七西为泽,见岩洞……五为中央,土掌阴阳。

    与之相对应,天有八门,以通八风也。

    兑为惊门,负伤奔逃,至岩洞而出。

    坎为休门,沐浴泉池,息养复归。

    巽为杜门,品不凡神茶,天命渡劫。

    ……

    九宫八卦皆是自然之道,乃一切道法的终极,天地人尽在其中。

    封弋大喜,逃生有望。

    八门者,开门居西北乾宫,生门在艮位居东北,二者互为通气,一动一静,一阳一阴,同为大吉大利之门。

    念及至此,封弋长身站立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借着月光好奇地走了过去,来到东北艮位。

    入目之处只见是一片很整齐的平地,上面长满了奇花异草的,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味,其中最醒目的当属一株高约丈许的粗壮芭蕉,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

    谁种芭蕉树,阴满庭园?

    封弋兀自胡思乱想了半晌,暗地寻思:“难道是前辈高人在此无聊,开垦了这片田园,借种花怡情来打发在此孤寂的无聊时光?”

    赏玩了一会儿奇花异草之后,索然不味,定了定神,这才想起自己是来寻“生”门的。

    此地一无所获,尽管如此,封弋并没有放弃,改向西北乾宫走去。

    惊呆了!

    这是一条死路,也是一面绝壁。

    光秃秃地一大片石壁上,密密麻麻长满了各类藤草,茂盛葱郁,相互缠结,形如挂了一大块绿色幕布。

    那里又有什么出路。

    瞧着这等情景,封弋心凉如冰,不由眉头皱起,自语嘀咕道:“这一是堵墙,怎么会没有路呢?”

    一斜眼,在藤蔓之中霍然发现了一个葫芦样的异物,拳头大小,灰黑如泥,隐隐约约有股让人生畏的无穷道韵气息在弥漫。

    平常葫芦都是夏季开花,秋季结果,但这个葫芦却在惊蜇期间便长了出来。

    封弋神色复杂,盯着这个神奇的灰黑葫芦,心痒痒,恨不得立即摘入手中,一看究竟。但他一向比较谨慎,于是先放出神识探索,却根本无法看透,玄而又玄,神秘莫测。

    突然,封弋心中一惊,灰黑葫芦好像在抖动,竟与自己眉心间的绿叶灵符生出一丝让人无法理解的感应。

    这时,葫芦如同精灵一般活了起来,在轻轻抖动之后,外表上的灰黑颜色全部脱落,换之一种暗淡的紫金色。

    乍一看,紫金葫芦外表朴实无华很不起眼,但是凝神细看,便会发现隐藏着一种玄秘气机。

    封弋定了定神,心中惊喜交集:“难道这葫芦通灵?有古怪,不知是吉是凶……”

    在短暂沉思之后,很快回过神来,转念又想:“既然此处是‘开’门,想必不会过于凶险。”

    心中释怀之后,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

    也许这紫金葫芦会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封弋当即迈步走上前去,不假思索的伸手去摘紫金葫芦。

    “嗡!”

    在葫芦离开藤蔓的刹那,发出一声大道之音,表身从暗淡立时变得鲜艳无比,光芒一闪,神芒炫目,瞬间散发万缕璀璨的霞辉。

    封弋透过手指,浑身感应到葫芦暗藏的天然道纹与盎然古意。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是一个自古长存的紫金葫芦,非是藤蔓长出来的。

    难道是前辈高人特意放置在此,留给有缘人的?

    就在封弋欣喜若狂的同一时间,山壁上的藤草突然间莫名其妙地全部脱落下来,就像是一片绿色幕布被人揭了下来,露出光秃秃的石壁。

    “嘎!”

    石壁神奇般地自动开出一扇圆形石门,露出一个约九尺高、九尺宽的洞穴。

    眼前陡然惊变,封弋目瞪口呆之下,不由失声叫道:“啊哟,我的娘,吓我一跳。”

    这扇圆形石门极为隐蔽,全部被刚才的藤蔓遮掩,若非特意搜寻,根本是无法察觉的。即便是找到了圆形石门,若非紫金葫芦与藤蔓之间暗藏某种机关,想必这门也是非常人所能打开的。

    稍作镇静之后,封弋看到石门旁边由上至下凿着三个大字,每一笔都深入石壁几近半寸。

    又是甲骨文!

    字体甚是古怪难认。

    封弋瞧着这三个字出神半晌,脑海内仍是模模糊糊一片,心想:“今晚瞧不明白了,等天亮了再细细推究。”

    于是也不急着入洞穴,当下将好紫金葫芦收拾在布袋里,走至茶树下,倚靠树干而坐,闭目小睡片刻,直至天色大明,站起身来再次察看那岩洞周遭情景。

    晨起,精神好。

    蓦地脑海灵光一闪,他终于知道此神奇洞天府地的名字,也就是这三个甲骨文的意思。

    兜率宫!

    好奇怪的名字。

    心中一凛:“究竟是哪位前辈高人曾经在此度假呢?”

    面对洞穴,只觉兰香扑鼻,空气清新甜美。

    封弋心神震撼之下,不由摆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恭敬模样,朗声说道:“晚辈封弋,不招自来,擅闯贵府,还望恕罪。”说着也懒得理会洞中有无危险,挺身入洞。

    踏进门内,豁然开朗,举目四望,登时吁了口长气,惊奇之色更盛。

    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天地间只剩下眼前无法解释,神奇至亲眼目睹仍没法相信的异景。

    洞穴进深约九丈远,前窄后宽,两洞相连,形如卧放的大葫芦。

    自壶口而入,前洞洞内沉积形态万千,多以石笋、钟乳石、石柱为主,形态各异,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

    平坦石道两侧各为一排排列满木制书架,架上整齐的摆满了各类竹简,上面皆洒上了厚厚的红尘粉灰。

    走近一看,竹简内容颇为丰富,像是微形藏书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至太古,近至秦汉,如《山海经》、《龟甲记事》、夏代《连山》、商代《归藏》等,只要是那个时期所能出世的书文在此均能看到。

    封弋心中一动:“‘黄帝外经’会不会也在其中?”当下,眼疾手快地翻看各类竹简。

    不一会儿,找到了占据整体一列书架的八十一章《道德真经》。

    封弋眼睛大亮,激动而兴奋地道:“咦!这可是道尊真迹。”

    信心大增,于是加快了寻找的进度。

    继续又翻看了好一阵子,几乎将所有藏书找了个底朝天,却依然没有看到《黄帝外经》。

    封弋轻呼一口气,虽然在前洞有所失落,但他仍将希望寄托于后洞。

    缓步前行,兰香扑鼻。

    只见前、后两洞相连之处生长着空谷兰、凤兰等名花,暗香浮动,满穴馥郁。

    来至后洞。

    洞内甚是宽阔,虽是深入地脉,却并不黑暗。

    有灯。

    虽是油灯,却是长生灯,长明不灭。

    足有七七四十九盏长明灯围绕着一口陈旧而古老的棺椁,火焰无比柔和,神圣气息弥漫,尽管光芒弗远不至,但仍然可以照亮每一寸空间,无阴影可寻。

    这口棺椁长不过一丈,被放置在洞穴中央的圆形平台之上,透发出无尽的沧桑,像是承载了万古,装尽了岁月。

    洞穴尽头是一面石壁,刻画着太极道图。

    原来这是一处洞穴墓府,然而除了书籍、兰花之外,并无其他陪藏之物,也未见任何墓志铭文,显得格外冷清与简洁。

    此位前辈究竟是何方神圣?

    如猜哑谜,好不难受。

    不行,既然来了就要看个真切。

    封弋断了犹豫,下了决定。

    待平复心情之后,趋步上前,来至棺椁前,躬身作揖道:“前辈,打扰了!”说着,推开了棺盖。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神武禹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武禹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武禹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神武禹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