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立后赦天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风雨周王朝开国篇周皇立后赦天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中原统一后,很多在战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尚未实行的国策相继提上日程。比如大周朝廷的选官制度——分科定举制,这项基本国策在建昌二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但由于朝廷常年战争缺乏稳定环的关系,始终尚未实行。现在中原一统,而大周朝廷又急需贤才。因此,在建昌六年公元241年10月,周福庆正式下诏,命令各地学子齐聚洛阳,举行统一考试。如果学子们居住地离洛阳较远,或因家庭情况无法赶赴洛阳,也可就近求助当地官府,而当地官府不得阻拦,要第一时间将这些学子们送到京都洛阳,参加考试。不过这场考试仅限于大周统治区内,当然也有一些从外地来的学子,为了博取功名而千里迢迢赶赴洛阳的,不过人数相对较少!

    正当周福庆忙于大周朝廷首次开科取士之时,文武百官纷纷上表,他们建言说道,陛下登临皇位五年之久,后位一直空虚,而且后宫之中连一个嫔妃也没有,实在是不像话!他们请求周福庆要为皇室开枝散叶,延续大周国祚。不仅如此,百官还为周福庆物色了几位世家大族的千金,请旨入宫为妃。

    百官们的这次上表让周福庆突然清醒过来,他想到自己的发妻杨清还在江夏。自己曾经答应过她,宜城(今安徽安庆)之围解了之后就去接她,想不到这一耽搁,竟是五年之久!而今,中原一统,大周朝廷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直趋稳固,也是时候需要一位皇后来母仪天下了!周福庆见文武百官陆续上表要求册立皇后,他也顺水推舟,说若立中宫,杨氏当立为皇后!

    但也有小部分官员站出来反对,他们说杨氏虽是陛下发妻,但是家庭门槛太低,声望不足,不能入主中宫!当封为妃嫔,另择佳人为后!周福庆勃然大怒,他厉声斥责道,朕乃布衣出身,历经数年征战,方才坐上皇位,常言道,苟富贵,勿相忘!倘若朕在坐上皇位就抛弃发妻,不立为皇后,这传扬出去,朕岂不是成了薄情寡义之人了,沦为天下之笑柄?只要朕为帝一日,杨氏则必为皇后!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加以阻拦,但是他们请求周福庆纳王雪莹、潘思璇二人进宫为妃,也好为为皇室开枝散叶!

    王雪莹乃合肥豪族王定方之女,年17,聪颖无双,美貌冠天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而潘思璇是六县(今安徽六安)大族潘玮柏之女,年16,姿色出挑,擅长歌舞。这些大臣之所以举荐这二人为妃,当然也是出于皇室和世家大族的联姻考虑。而周福庆也知道,皇朝初建,如何能使统治长久稳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皇族与世家大族的联姻了,以此来获得这些中上地主的支持!因此,周福庆同意了诸位大臣的请求,但他再三强调,此二妃入宫时间必须在册立皇后七日之后,众臣遵旨,齐呼万岁!

    在朝堂上商议好后宫之事后,周福庆加封大司空宋宇为迎后指挥使,携带册立皇后的诏书,以及两千人的仪仗队前往江夏(今湖北武汉江夏区)接杨氏入宫,并将岳父杨盛等人全部接往洛阳居住,江夏防务由启化大将军刘弘昌接掌。

    话说自江夏婚夜一别之后,杨清整日在江夏城中闷闷不乐。她虽然从父亲的口中经常听到一些周福庆在外征战的消息,但是思念之情始终无以言表。当她听说中原统一的好消息之后,也默默的去去寺庙中祈福,为夫君祈祷。但另一方面,她心中也有了疑虑,不知道在分别的这五年里,周福庆的心有没有变?他有没有纳别的女子为妃?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杨清!

    11月18日,宋宇率领迎后仪仗队浩浩荡荡的开进江夏城。宋宇前往刺史府,请杨盛、杨清等人接旨。杨清听说宋宇带领仪仗队前来宣旨,她欣喜若狂,急忙跑到前厅迎接圣旨。宋宇走到前厅,转过身来,拉开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壶。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祐,锡鸿名而正位。夫人杨氏、汉阳侯杨盛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朕外战五载,终横扫中原!然中宫虚悬,不利社稷!今特遣大司空宋宇任迎后指挥使,迎往京都,册封为后,不负当年一诺也!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另,国丈杨盛一家,旨到之日随行前往洛阳受封!江夏防务移交启化大将军刘弘昌”杨盛等人听后,目瞪口呆,接旨后感激涕零的说道,“老臣接旨!”宋宇在宣完旨后,连忙跪下,双手作揖对着杨清说道:“臣宋宇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杨清又惊又喜,她赶忙伸出双手向上抬,对宋宇说道:“宋将军免礼!”宋宇回道:“谢皇后娘娘!”。随后,众人哄笑一团,好不热闹!

    11月21日,宋宇率领迎后仪仗队从江夏返程回洛阳。而在此时,周福庆命令钦天监挑选良辰吉日作为封后大典之用。经过钦天监的一番讨论之后,他们认为12月18日作为册后大典是良辰吉日,可行大典!周福庆在朝堂上对百官说道:“朕亏欠皇后良多,因此,此次立后当为大周朝廷独一无二!朕要在广阳殿行册封大礼,而远非前朝一道圣旨册后那么简单!”大臣们听后大多觉得不妥,他们纷纷劝诫说:“陛下,自古以来,册后大典哪有行如此高规格礼仪的,就算陛下想提升规格也大可不必如此啊!”周福庆说道:“规矩是人定的!但是在大周,这等规格的封后大典只能由朕册后使用,后代之君册立皇后均不得行此礼!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了!”众位大臣见皇帝如此决绝,他们也不好再谏,只好遵旨!

    12月1日,周福庆接到快报,宋宇的迎后车队已经抵达洛阳近郊。他大喜过望,当即率领文武百官出南门三十里相迎,并调一万大军列队两旁,相迎皇后!洛阳百姓见皇帝与百官亲自出城迎接皇后入京,他们都觉得很精彩,于是他们争相踊跃前往南门外观看这一奇景!未时,周福庆等人到达南门三十里处。不一会儿,宋宇的车队也到达了这里。宋宇拜见周福庆后站在一边。杨清看到周福庆出城三十里相迎,感动的不知所以,她连忙下马车拜见周福庆。杨清跪下来说道:“臣妾卑贱之躯,怎能受陛下如此大礼相迎,臣妾实在是愧不敢当!”周福庆连忙扶起杨清说道:“清儿,朕亏欠你良多,今日亲自出城迎你入京,只为赎罪尔!”杨清热泪盈眶,不断用手帕擦拭脸庞!

    随后,杨盛等人也下车拜见周福庆。周福庆说道:“岳父大人一路辛苦,今夜朕在广阳殿举行家宴,款待岳父、岳母大人,为你们接风洗尘!”杨盛等人说道:“多谢陛下,臣等何德何能,竟受陛下如此青睐,感激不尽!”周福庆哈哈大笑,“哎!都是一家人,岳父大人何必如此生分呢?在这里,今日是岳父,明日就是国丈啦!”听罢,杨盛等人也大笑起来!随后,周福庆将杨清扶上马车,他亲自坐在车前,驾驶马车进入洛阳城。文武百官及后续车队紧随其后,绵延数十里。洛阳百姓见到此等情景,皆拍手赞叹皇帝仁德重义!不久,周福庆亲自赐名此地为栖凤坡,意为皇后銮驾驻足之地!

    当晚,周福庆在广阳殿举行家宴,为杨盛、杨清等人接风洗尘!他举起酒杯说:“岳父大人,朕历经五年征战,终于扫平中原,迟至今日才迎接你们入京,是朕之过也!这杯酒就当是向你们赔罪了!”杨盛十分惊恐,他说,“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臣等受之有愧,陛下终日操劳国事,为天下苍生着想!至于臣等,与天下万民相比,则微不足道也!”周福庆接过话来说,“朕已经为你在洛阳建造了一座府邸,今夜暂且留宿皇宫,明日上朝之后,朕将亲自下旨册封!”杨盛等人听后,连忙起身,跪下说道:“臣等谢陛下天恩!”周福庆笑着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拘谨,都起来吧!”杨盛说道:“礼不可废,谢陛下!”说罢,他们就坐下继续吃饭了!宴会结束后,周福庆对杨清说,“皇后,朕早已下令将长秋宫打扫完毕,今夜你们就一同住在长秋宫吧!朕先去御书房,还有点奏折尚未处理,晚点再来看你!”杨清行礼道,“臣妾谢陛下隆恩!朝政繁忙,陛下先去忙吧!”杨盛等人一起作揖,“臣等恭送陛下!”周福庆随后就离开了广阳殿,去御书房处理政务去了!

    杨盛转过头来对杨清说道:“女儿啊!陛下对你如此情深义重!你还没行册封礼就赐居长秋宫,这可是莫大的恩典呀!更是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啊!以后你入住中宫,更要母仪天下,宽容待人,好好的服侍陛下!”“多谢父亲大人教诲,女儿谨记在心!”不久,他们在宫女的引导下进入长秋宫歇息。

    戌时初刻,周福庆处理完政务,来到长秋宫,此时杨盛等人早已睡觉去了,只有杨清还尚未歇息。杨清见周福庆来了,连忙下跪行礼,“臣妾恭迎陛下!”周福庆赶忙扶起她,说:“以后啊,在公共场合意思意思就行了,私底下就不用行此大礼了!朕还叫你清儿,你还叫朕仲龙,这样显得亲切一点,不至于那么生分!好不好?”杨清笑着说,“好好好!多年未见,仲龙也有几分憔悴了!”周福庆苦笑道,“是啊,这些年疲于征战,东征西讨,每次作战我都要多添几道抬头纹呢!今年我才23岁,却也已经有了三四十岁的沧桑感了!只盼天下早日统一,朕也好和你在一起享几年清福啊!”杨清安慰他说,“仲龙天纵英才,一统天下是众望所归,不必太过伤感!人生在世,区区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臣妾今生能得到陛下的垂怜,实属三世修来的福气!”

    “只是自江夏一别后,我五年都没有回去找你,心里面是不在埋怨我啊?”杨清说道,“开始的时候是有些失落伤感,但是我后来一想,你为了天下苍生而离开我的,又不是去寻花问柳了!后来慢慢的想通了,也就没有那么伤感了!只不过我对仲龙的思念之情却是久久不息的!”“都是我不好,是我怠慢了你!但是说到寻花问柳,有一件事我也要提前和你说一下!”杨清充满疑惑的问道,“是什么事?”周福庆说,“在册立皇后大典七日之后,我要纳二妃入宫,这是百官的意思,当然也是为了大周江山社稷的长远考虑!今生今世,朕注定是要对不起你了!不能专宠于你一人了!”杨清笑着说道,“夫君不必如此!臣妾当然明白,为帝王者,有时候会有许多万难之事!况且,古往今来,又有哪个皇帝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个人的呢?皇室也是需要开枝散叶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陛下的后宫之中会出现多少人,臣妾都不会介意!臣妾只会一如既往的服侍陛下,直到老去死去!就算有一天,你不喜欢我了!我也只会在宫里默默的为你祈祷,永远不会恨你!”

    周福庆双手抚摸着杨清的肩膀说,“娶妾纳妃之事,朕虽身不由己,但我可以向你保证,此生只有你这一个皇后!不管将来后宫之中有多少个妃子,不管你如何年老色衰,朕对你的这颗心永远不会变!”杨清热泪盈眶,她扑向周福庆的怀中说:“就算陛下日后食言了,臣妾也不会丝毫的埋怨陛下!”周福庆激动地说,“朕是天子,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就一定会做到,用不食言,至少对你,不会!”说完后,周福庆紧紧的抱着杨清,“五年前洞房花烛夜,我因前线战事紧急,弃你而去,今夜我就来补上!”杨清一脸羞涩,“但凭夫君心意!”

    两人说完话后,周福庆拿起桌上的两杯酒,一杯给自己,一杯递给杨清,喝交杯酒!两人含情脉脉,双腕相交,含泪而饮!杨清喜极而泣,而周福庆也第一次在杨清面前流下了爱的眼泪。交杯酒喝完后,周福庆抱起杨清,杨清双手紧紧搂在周福庆的脖子上,走向床铺。两人补上了迟到五年的洞房花烛夜!床帷缓缓落下,房内红烛洒泪,有情人终得眷属,实在是一曲难得的人间佳话!

    次日清晨,周福庆的贴身掌事宦官王成来喊他上早朝。周福庆食指正中于嘴唇,示意王成,不要大声喧哗,因为他身旁的杨清还在熟睡之中。周福庆缓缓的掀开被褥,双脚缓缓移出被窝,慢慢地站起身来,然后再把被子小心翼翼的整理好。他穿上衣服,静悄悄的出去,关上了门。周福庆对杨清的贴身丫鬟春杏说道:“皇后一路舟车劳顿,让她再多睡一会,等她醒后,告诉她,朕去上朝了!”春杏应允道:“是!”说罢,周福庆与王成径直奔向乾安殿,准备上早朝!

    在朝会上,周福庆开口说道:“昨日,朕亲迎皇后入宫!今日,重赏有功之臣!大司空宋宇,身为迎后指挥使,不辱使命,朕心甚慰!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宋宇连忙跪下谢恩,“谢陛下!”周福庆接着说,“汉阳侯杨盛乃朕之岳父,今特加封为国丈兼领太师之职,赐府邸一座,日后可赞拜不名、步履上殿!另外,国丈大人年事已高,不必日日上朝!其妻赵氏,贤良淑德,家教顺宜,特加封为一品护国夫人!杨盛长子杨泽,前番已封大司徒,今再加授尚书令!杨盛次子杨涛,英武过人,深得朕心,加封为中郎将!杨盛、杨泽、杨涛等人听后,连忙跪下谢恩,“臣等叩谢陛下天恩!”周福庆笑着说道,“众卿免礼平身!”杨盛等人谢过之后,一旁站下!

    随后,周福庆问左丞相王道均,“王相,大周首次恩科准备的如何了?”王道均站出来回答“禀陛下,各项事宜均已准备妥当,臣与杨相合计后认为,数十日之后就可以开考了!”周福庆用右手拍了一下桌子,“好!这是我大周首次恩科,务必做到十全十美,彰显我大周天朝气象,王者气概,堂堂正正!此次恩科,就由王相主考,杨相副考,大司徒杨泽、吏部尚书徐毅、吏部侍郎张东、礼部尚书邓鹏从旁协佐!朕决定,12月28——31日,正式开考!望众卿家同心同德,尽心竭力,努力做好这次恩科!”廷下众臣听到之后,他们齐声说道“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过了一会儿,周福庆传令退朝,回到了后宫之中!

    周福庆来到长秋宫后,杨清已经做好了早膳。她看到周福庆,下跪说道,“臣妾谢陛下如此厚待家父、家母以及两位长兄,杨氏一族感激不尽,臣妾代他们在谢陛下天恩!”周福庆扶起杨清,他说,“皇后不必如此!这都是他们应得的!再说了,朕赐予他们高官厚禄,这样在行皇后册封礼的时候,朕脸上不也有光嘛!”杨清听后害羞的笑了。随后两个人坐下来吃早饭!周福庆尝了一口粥之后,说道,“嗯!好喝!朕这还是第一次吃你亲手做的饭呢!看起来以后这大半辈子,朕是有口福喽!”杨清说道:“好啊,只要仲龙愿意,臣妾可以给你做一辈子饭!”“那怎么行?如果我的饭都让你一个人做了,那后宫嫔妃还不得恨死你啊!而且这样一来,御膳房岂不是没事干了?再说了,我也舍不得让你天天为我做饭啊!不行,不行!”说罢,他们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其乐融融,好不快哉!站在一旁的王成和春杏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整个长秋宫一片欢乐之象!

    转眼已到12月18日,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洛阳城内张灯结彩,皇宫之中更是红绸密布,一片喜气洋洋。杨清穿上由周福庆赏赐的凤冠霞帔,一袭红衣光彩照人,一旁伺候的宫女连夸好看。更衣完毕后,杨清在一众宫女宦官的伺候下乘车,从长秋宫出发前往广阳殿。辰时,杨清的车驾抵达广阳殿,封后大典正式开始。周福庆身着正装,一身皇袍庄严霸气,站在广阳殿前石阶的中央。杨清下车后缓缓走上台阶,文武百官分列石阶两侧,左丞相王道均站在广阳殿正门东北角,大声宣读册后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古来君王治世,一赖贤臣相助,二依中宫佐之!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杨氏、太师杨盛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为朕之发妻,因战事非常,苦守数载,然情窦不移,朕甚慰之!皇后之尊,与朕同体,秉承宗庙,母仪天下!杨氏攸德,温婉淑德、娴雅端庄,为天下之母仪。内驭后宫诸嫔,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贤臣。

    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今朕亲授以金册凤印、立为皇后,入主中宫,统领六宫!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使四海同遵王化,万方共仰皇朝。诏告天下,咸使闻之!

    诏书刚读到一半,周福庆就亲自走下石阶,迎接杨清,两人在石阶中间相会。杨清行礼说:“臣妾卑贱之躯,如何当得起陛下降阶之礼,诚惶诚恐,愧不敢当!”周福庆笑着说:“朕今日册封皇后,普天同庆,行降阶之礼就当是这么多年让你苦守江夏的一种赔罪吧!”说罢,周福庆拿起扬清的手,帝后同行,共同走上广阳殿。

    周福庆和杨清走上广阳殿之后,转过身来面对朝臣。杨清先是从女官的手中接过金册凤印,然后开始接受百官朝拜。阶下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周福庆欣喜之情难以掩盖,他大声说道:“众爱卿平身!今日朕册封皇后,即诏告天下,大周将一统天下,开拓万世太平,社稷永享,江山永固!传朕旨意,减免天下赋税一年,大赦天下!”

    百官听后非常高兴,他们齐声应道:“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封后大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中圆满结束。

    12月25日,周福庆纳王雪莹、潘思璇入后宫,分别封为德妃、定妃。12月28日,大周第一次科考开始,因为战争的原因,此次考试只有700多人参加,规模较小。经过三天的考试,各地学子同台争辉,大批学子脱颖而出。通过此次考试,共录取才德成绩优异学子53人。这些学子进入朝廷之后,为大周朝廷灌输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对周王朝的建设事业发挥出巨大贡献。其中,顾延之、刘康玉等人后来都坐到了六部尚书的高位,显赫非常!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风雨周王朝开国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风雨周王朝开国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风雨周王朝开国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风雨周王朝开国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