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钟粹宫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列强代理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钟粹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听到慈安太后询问步军统领衙‘门’是否有人在此,站在最后排的赵总兵连忙站了出来,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之后才说道:“微臣是步军统领衙‘门’总兵赵平,今日是微臣当值,微臣可作证,常胜军没有攻城!”

    这赵平十分‘精’明,他已经察觉到慈安太后的意思,所以赶忙站到李明峰一边。

    奕脸‘色’‘阴’沉,继续说道:“就算是没有攻城,但是率军到崇文‘门’闹事,严重影响北京治安,而且还惊动了两宫皇太后这条罪名常胜军却是休想脱掉!”

    “此事臣知罪,刚才臣已经派人去拿这次作‘乱’的主谋了!”李明峰连忙答道。

    “哦?传话下去,把那作‘乱’的主谋带到这里来,哀家准备亲自问问!”慈禧道。

    慈禧太后命令传达下去小半个时辰之后,陈星翰就被带了上来。此刻的陈星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当然,这都是他自己‘弄’的,为的就是先给人一种错觉,感觉他才是弱者。

    “咦?”慈禧惊讶的问道,“你不是那个叫陈星翰的吗?哀家在昌平还赏他了个‘花’翎呢!怎么几天不见,就成了这个样子!”

    陈星翰快步上前,跪倒在地,略带哭腔的说道:“小的正是常胜军‘翰’字营陈星翰!深夜惊动了皇太后,小的罪该万死!”

    刑部尚书绵森冷声说道:“你还知道今天犯的是死罪?带兵到崇文‘门’作‘乱’,哼哼!胆子倒是不小!”

    李明峰眯着眼睛,瞧了绵森一眼,微微一笑。绵森只感觉一道‘阴’冷的目光从他身上扫过,待他抬头望去的时候,李明峰已经掉头看向别处。

    “小的也是***无奈,才奋起反抗,所只求只不过是公道罢了!”陈星翰说道。

    “哦?难道还有什么隐情?”慈禧太后皱眉问道。

    听了慈禧的问话,陈星翰连忙将准备好的说辞背诵了出来。无非就是说吴长庆、刘铭传在京城里的酒楼吃饭,结果遇到不平之事,最终他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因此而得罪了宝鋆的公子景沣。

    景沣仗势欺人,拉拢了文祥的儿子阿纳布,调动九‘门’兵马将吴长庆、刘铭传抓起来。

    陈星翰和吴长庆、刘铭传亲如兄弟,他得到消息之后,急怒攻心,做出了不智之举,率大军去步军统领衙‘门’讨要公道。

    陈星翰话中也是参了水分,比如阿纳布所调动的不过就是东营的人马罢了,但是到陈星翰嘴中却成了九‘门’的人马。

    东营人马是负责治安的,相当于地方上的衙役、捕快;但是九‘门’兵马负责城防,本质上就是军队,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禁军。

    调动衙役和调动禁军从‘性’质上完全不同,陈星翰的辩解之词只是偷偷的改换了一下概念,但是却将一件“***嚣张跋扈案”变成了“恭王党擅调禁军案”!

    事情具体缘由,此刻在场众人只有总兵赵平知道,但是他既不敢也不愿出声指出陈星翰话中的“小小的瑕疵”。

    听完陈星翰的解释,慈禧脸‘色’‘阴’沉。今天早上她就因为担心恭王党坐大,所以才免除了文祥的官职。

    但是慈禧哪里能料到,九‘门’的禁军竟然成了文祥的‘私’军,即使他被免职了,但他的儿子都能随意调动,那就更别提文祥本人了。

    “步军统领衙‘门’怎么能无故拿人?景沣当街行凶你们不管,反倒去捉拿仗义相助的!这北京城到底还有没有王法了?”慈安愤怒的喝问。

    慈安生‘性’单纯,不知其中厉害,所以她关注的仅仅是文祥、宝鋆的儿子目无王法罢了,并未注意到其中隐含的种种利益纠葛。

    “姐姐息怒,一件小事罢了,千万别因为这点事气坏了身子!”慈禧微笑着安慰道。

    看到慈安逐渐消了气,慈禧又转过身来,对着群臣说道:“没多大点事情,竟然闹到这里了!赵光!这事移‘交’你们刑部处理,你要秉公办理,案子完结了,哀家可是要查验的!”

    “臣遵旨!”刑部尚书绵森、赵光道。

    慈禧心计极深,她心中越是重视某件事情,表面上却越是表现出忽视的态度。今天晚上,她发觉以前还是低估了恭亲王对朝臣和北京的控制力,因此她以前所做的规划,就需要进行大幅调整。

    醇郡王奕澴说道:“回圣母皇太后,无论事情具体如何,但是常胜军在崇文‘门’作‘乱’闹事可是不争的事实,今日要是不处理带头闹事的,奴才怕日后还有他人仿效,如此一来,岂不是都‘乱’了吗?”

    醇郡王看到奕脸‘色’发黑,知道他心中怒极。恭王、醇王关系不错,所以醇王出言对常胜军发难。

    “七王爷,哀家已经将此事‘交’给刑部处理了,您放心,哀家虽然是‘妇’人,但是还算明白事理。来人!先将陈星翰的‘花’翎拔去,压入刑部大牢,等先帝下葬之后再行审问!”慈禧说道。

    慈禧此话一出,奕澴就知道这位皇太后不高兴了,他不敢再说,只能讪讪的退了下来。醇郡王奕澴的大福晋就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两人关系特殊,虽然刚才惹得慈禧不高兴,但是奕澴却不担心慈禧记仇。

    慈禧知道,今天恭亲王吃了个暗亏,要是不处理一下常胜军方面,恐怕奕不会甘心。现在的奕大权在握,而两宫太后可用力量却有限的很,所以慈禧才下令收押陈星翰,以安抚奕。

    几个御前‘侍’卫走到近前,将陈星翰带了下去,李明峰、僧王、恭王等人则是谢恩告退。

    众人都知道,今天的事情刚刚是个开端,还远未结束。崇文‘门’之案注定将会成为各方的角力点。这件事情也是慈禧太后下的一招暗棋,这招棋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一旦事情顺利,慈禧就会把恭亲王的左膀右臂——文祥和宝鋆免职,然后换上自己的人马。如果恭亲王和朝臣等各方的反应对两宫太后不利,慈禧也可以迅速的调整方向,简单的处理一下景沣和阿纳布、陈星翰三人。

    这三人都是小喽啰罢了,免职也好,圈禁也罢,都对朝政没什么影响。

    崇文‘门’之事暂且告一段落,第二天,咸丰皇帝的灵柩抵达了京城,京内大小臣民全部出城跪迎。

    当天下午,祭拜过后,灵柩直接运往定陵下葬。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由礼部和内务府的大小官员‘操’持的,当然,实际的负责者就是宝鋆。

    礼部两位尚书,满族是桂良,汉族是匡源,桂良年老体弱,行将就木,匡源刚刚被诛。礼部原有‘侍’郎两位,一个是宝鋆,一个是杜翰,杜翰也刚刚被免职。所以礼部的实际管理者就是宝鋆。

    宝鋆在任礼部‘侍’郎的同时,还兼任着内务府大臣,所以这皇帝葬礼就相当于是宝鋆独自‘操’办的。

    李明峰‘私’下早就打听了,咸丰的丧事起码‘花’掉三百万两白银。老李恶意的估计,其中至少有一半落入了宝鋆的腰包。

    虽然眼红,但是谁让人家占着这么一个‘肥’缺呢。就是没有任何大典举行,内务府每年‘花’出去的银子也在六七百万两,任谁都知道,这里面油水有多大。李明峰心中暗暗琢磨,万一宝鋆下台,他就率先抢夺内务府大臣这个‘肥’差。

    安葬完咸丰帝之后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经过廷议,决定在大年初一那天举行登基大典。

    时间定了下来,其他事情却又冒了出来。

    当初在热河,小皇帝在先帝灵柩之前登基,肃顺等人定下年号为祥琪,准备在明年施行。现在肃顺等人都倒台了,再用他们定下的年号肯定是不妥,所以新的年号成了翰林院和礼部最近最为头疼的问题。

    同时,小皇帝登基之后,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辅政体制,也是下面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更实际,也更重要。

    慈禧惦记着垂帘听政,恭亲王惦记着亲王辅政,甚至是亲王摄政。至于其他的大臣,也都惦记着寻找机会‘混’入即将成立的新军机处,六部空出的尚书、‘侍’郎等位置也同样吸引了不少大臣的眼光。

    咸丰帝下葬完毕之后,许多事情一涌而出。前阵子率军追杀载垣的勒布脱等临阵倒戈的八旗将领也返回了北京,并且带着肃顺等人的尸首前来邀功。

    肃顺的政敌周祖培、倭仁、赵光等也上了一个奏折,列举了“肃党”官员六七百人,要求两宫太后严惩。

    朝内纷‘乱’,朝外也不太平。自从僧王走后,河间、沧州战局急转直下,瑞麟三战三败,陈‘玉’成率领的捻子和长‘毛’士气大盛,河南、山东两省岌岌可危。

    就这样,咸丰朝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早朝廷议,在纷‘乱’的局势之下拉开了帷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列强代理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列强代理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列强代理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列强代理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