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毒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列强代理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毒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大人,快快请起!”不用抬头,李明峰也知道这正是慈安太后的声音。

    刚才接到小梅和小芳的传信,李明峰也有些疑虑,担心被埋伏暗算。不过,略一思考,李明峰就否定了这种猜想。首先,小梅和小芳本‘性’善良,不能谋害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另一个原因,即便奕等人要扣下自己,也不必用这种计策,刚才在勤政殿,他有大把的机会将自己擒住。而且直到现在老李还没出城,只要一声令下,就凭老李带来的这区区两百多人,想要杀出城去,纯粹是天方夜谈。

    奕要想软禁或者除掉李明峰,直接动手便可,没必要使用计谋。

    所以老李断定,此行绝对不会是奕等人安排的。此刻听到慈安太后的声音,李明峰心中暗喜,看来自己还是没看错人。

    李明峰道了声:“谢太后!”

    李明峰这才爬了起来,扫了一眼四处的环境。过了屏风这边大概有四五十平米大小,最边上是一张大‘床’。‘床’大概有两米多长,两米多宽,乃是楠木所做,金漆木雕,‘精’巧非常。

    ‘床’前两米处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几种点心、水果,旁边放着几把椅。慈安就坐在椅子之上,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对李明峰道:“李大人请坐!”

    “谢太后!”李明峰躬身谢恩之后就坐到了慈安太后身旁。

    两人数月没见,李明峰坐下之后先打量了慈安一眼,想看看数月不见,是否有什么变化。现在正是半夜,屋内点着八根婴臂粗细的大红烛,虽然不能说犹如白昼、纤毫毕现,但是两人相距不过一米多,李明峰倒也能瞧得清清楚楚。

    “消瘦了几分!”李明峰心中暗道。

    此刻慈安太后早就卸下去了朝服,现在她穿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华贵旗袍罢了,上朝时戴的凤冠也早就摘下了,慈安现在的装扮,就和满族亲贵家的福晋格格一模一样。这种装扮,也让李明峰感觉轻松不少。

    孤男寡‘女’,夜半三更共处一室,某些暧昧的想法不往外钻都不可能。慈安看到李明峰半响不说话,只是盯着她瞧,不禁面红耳赤。

    又过了片刻,李明峰还是不开口,慈安终于忍不住了,轻声道:“李…李大人,那个…刚才你离去之后,六王爷、七王爷和文祥又到勤政殿找我和兰儿妹妹议事。这事关系到你,所以我…我又将你叫了回来。”

    “太后隆恩,李明峰铭记在心!”李明峰抱了抱拳,颇为凝重的说道。

    慈安听了此言,却是面‘色’一黯。

    李明峰也察觉了她的异状,略一犹豫,随即又轻声道:“杏儿,谢谢你!”

    此言一出,慈安脸上飞红,语带薄怒的道:“你都做到一品大员了,怎么还这么不分尊卑轻重!”

    李明峰讪讪一笑,也不做声,他知道,慈安并未真正的生气。

    “你知道六王他们回来又和我们讨论了什么事情吗?”心情转好的慈安再度提起正事。

    “我哪里能知道,鬼子六这是有意瞒着我呢!”李明峰自嘲道。

    慈安低声道:“这次六王准备借刀杀人!你要小心!”

    “怎么借刀杀人?”李明峰问道。

    “六王准备利用这次常胜军去增援僧王的机会,一举剿灭常胜军。”慈安答道。

    “剿灭常胜军?”李明峰听了这话,反倒笑了,“怎么剿灭?是奕率领八旗兵从北京出发包围我,还是传令让僧王就地解决我?恩,还有让我上前打冲锋,他们见死不救一招!”

    李明峰对常胜军颇为自信,这三万人马有近两万是百战老兵,战斗力极强。再算上武器的优势,李明峰自度,无论是奕能调动的十万京兵,还是僧王麾下的五万‘蒙’古‘精’兵、二十万绿营和团练,或者是在黄河以北的五万捻子,要想吃掉自己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局势敏感,奕和僧王假如直接动手,一旦攻击受挫,吃不下常胜军,恐怕捻子就会趁势而起,到时候就是个满盘皆输之局。黄河沿线战败,‘乱’军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逼’北京,到时候大清王朝就危险了。

    李明峰从各种角度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朝廷所不能接受的,心中也不禁疑‘惑’,暗想:“奕能用这种蠢招?为了消灭我拿江山社稷做赌注?”

    “有个事情你不知道。”慈安皱着眉头道,“根据僧王密报和朝廷的探子查探,苗沛霖、袁甲三最近和反贼‘私’下里互通信件。再联系到苏天福冒险北渡黄河,六王、七王还有兰儿妹妹都认为,苗、袁二人很可能已经投贼!”

    李明峰闻言,脸‘色’苍白,心中也是一片冰凉。

    苗沛霖,袁甲三,这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团练头子,士卒众多,战力极强。袁甲三是河南第一团练头子,拥兵十余万,官居一品,被封漕运总督。此人因为和胜保矛盾极深,所以在辛酉***之时倾向于支持肃顺***。

    肃顺当初围攻昌平城,伪造圣旨,让天下各路兵马北上勤王,结果只有袁甲三一个人对此做出了反应。当时袁甲三大军已经开始北上,只不过还没离开河南地界,袁甲三就得知僧王和文祥已经去昌平救驾去了。

    老‘奸’巨猾的袁甲三感觉形势不对,所以暂时驻军不前,结果没过几日,八大臣就已经战败了。

    两宫太后回銮之后,袁甲三连忙上表效忠。因为最近是多事之秋,袁甲三实力又颇为强悍,所以奕和慈禧都主张既往不咎。

    当然,明面上是说既往不咎,但实际上朝廷也是无力解决这么大的一股地方军阀,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等到平定了最大的问题——长‘毛’捻子之后,再掉过头来解决袁甲三。

    朝廷对袁甲三的态度,满朝文武心中都有数,袁甲三自己也有数,他知道等到长‘毛’捻子被平定之后,就该轮到自己倒霉了。此时袁甲三的“袁家军”正在河南北部的安阳、濮阳和山东的聊城一代参与围困苏天福。

    至于苗沛霖,则是淮北地区第一大军阀,淮北的亳州、宿州,苏北的徐州等地全是他的地盘,其拥兵十余万。

    苗沛霖和其他团练头子不同,其他人,包括袁甲三在内,都是世家出身,在组织团练以前,不是朝廷官员,就是当地士绅,而苗沛霖则出身贫苦。

    苗沛霖虽穷,但是志气却高,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最后真让他中了一个秀才。没等他继续往上考,捻子就在苏北闹了起来。

    野心勃勃的苗沛霖感觉机会来了,就跑到捻军之中投奔了“大汉永王”,捻军盟主张乐行。捻军之中都是一些没文化的农民,苗沛霖这个秀才就成了捻军中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深得张乐行看重。

    只不过捻子连太平军都不如,捻子的管理结构是宗族管理,这就注定了外人永远无法进入真正的权力核心。苗沛霖在捻军中‘混’了一阵子,感觉出头无望,就离开了捻军,投奔了清军。

    在捻军之中,苗沛霖靠着秀才的身份深得张乐行器重,所以就养成了自傲的‘性’子。自信满满的苗沛霖离开捻军之后,跑到知府衙‘门’那里找到知府老爷侃侃而谈,阐述自己的平捻方略。提出了,“高建寨,广积粮,勤练兵”的方针。

    当时的捻子和长‘毛’势力还不大,淮北地区还没有受到‘波’及,很多人都认为这次的捻子和以往的灾年流寇一样,闹腾不了几天就会被朝廷大军剿灭。所以,当苗沛霖将捻子描绘成了朝廷第一大敌,要严加防范的时候,就被不耐烦的知府老爷直接赶出了衙‘门’。

    被知府老爷赶了出来,苗沛霖又返回了老家,跑到族里在族人面前大谈建立团练,守卫乡土的的策略。当然,苗沛霖再度碰壁。

    为了糊口,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苗沛霖在乡里开了‘私’塾,靠教孩子们读书‘混’几个大钱买米下锅。

    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日益壮大的捻子大军打到了淮北,开始攻击苗沛霖的家乡。清军不堪一击,屡战屡败,没几日就退出淮北,将这***土地让给了捻子。捻子残暴非常,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如同人间地狱。淮北百姓惊恐不已,不知所措。

    这时候,乡人才想起了苗沛霖这个人的提议有多么的正确,于是当地乡绅共同出资,组织团练,由苗沛霖统领。

    不可否认,苗沛霖还是有几分能耐的,上任之后,屡战屡胜,迅速就将捻子的势力逐出了淮北。不过,苗沛霖在逐捻的过程中,也不允许清军进入他的地盘。就这样,淮北成了他苗家的‘私’产。

    到咸丰十年左右,苗沛霖的势力几乎可以和曾国藩相提并论。朝廷为了笼络他,在三年的时间内连升他八级,最终他做到了二品的布政使一职。

    苗沛霖此人野心勃勃,在掌握了淮北之后,他竟然对清军地盘也产生了觊觎之心,咸丰十年,苗沛霖趁着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机会,悍然发兵进攻清军,夺取清军***领土。

    此刻的苗沛霖认为清朝气数已尽,所以他学着凤阳老乡朱元璋揭竿而起。咸丰十年秋,苗沛霖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册封,号为“奏王”,负责管理淮北。

    不过在几个月之后,形势逆转,安庆陷落,太平军大受挫折。河南、山东的捻子也连连战败,发觉形势不对的苗沛霖又改换了旗号,宣布归顺朝廷。

    对于这种地方势力,朝廷是尽量的安抚,所以在接到苗沛霖降服的奏折之后,朝廷宣布既往不咎,照常任用。

    最近随着发捻联军进‘逼’黄河,苗沛霖的作用也凸显了出来。在接到朝廷调令之后,苗沛霖亲帅十万大军联合山东、河南境内的清军、团练共计二十万人北上山东,将发捻联军堵在了山东中部数府之间。

    得知苗沛霖将自己的后路堵住,捻军盟主张乐行亲自写信劝降。苗沛霖接到信之后,有感于张乐行昔日器重之恩,所以决定再度反清。

    当然,张乐行的劝降信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实际上,苗沛霖一直不是真心归附朝廷,他明白,长‘毛’捻子一旦覆灭,就是他大难临头的那一天。

    李明峰心中暗想:“苗沛霖在黄河以南,袁甲三在黄河以北,这两人要是一起发难,过河的苏天福不但不会遇险,而且还有可能趁机联合诸多势力击溃清军!

    僧王早有准备,铁定会把常胜军等非嫡系部队放到最前面,而将自己的部队放置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到时候僧王再带领嫡系部队堵住退路,下令常胜军向前杀敌。李明峰退后不得,只能拼死向前。就凭起码发捻联军和袁、苗二人的近四十万部队,也足够让常胜军全军覆没!”

    苗沛霖和袁甲三的部队之所以称之为“苗家军”、“袁家军”,这是因为两军的高层将领全部由苗袁二人的族亲组成。朝廷要想除掉这两支军队,“斩首行动”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便‘诱’杀了苗沛霖、袁甲三,他们的部队也会立刻转由他们的兄弟叔侄来控制。

    到时候,“斩首行动”反倒会给苗袁两军提供***的借口。而且天下团练无数,不知内情的人只会以为朝廷开始卸磨杀驴了,他们很可能为了自保而跟随苗、袁两军起兵反清,这样的话,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所以,最佳的处置方法就是任由苗、袁***,这样公理就在朝廷一方。而且因为事先已知内情,朝廷可以早做准备,胜率大增。

    奕、文祥经过密议,认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将常胜军和其他不归满‘蒙’亲贵调遣的军队送到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和反贼互相消耗。

    一旦事起,常胜军只有败亡一个结果。即便算李明峰走了***运,常胜军也必定元气大伤。常胜军若是没了强悍的战斗力,李明峰的小命也就难以保住了。

    “鬼子六好狠!”李明峰眯着眼睛道。

    “你有办法对付吗?”慈安低声问道。

    李明峰听出慈安的语气中充满了忧虑,心中不禁一暖。

    “放心,我没那么笨。既然事先知道了,我就有办法保命!”李明峰说的这么绝对完全是为了安抚慈安,其实他内心中对这一战的胜负把握也不大。

    即使没人暗算他,哪怕是僧王带着大军和他并肩作战,要想对付四十万反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孤军奋战?

    李明峰暗道:“不行老子就投降捻子,起兵反清!到时候奕你就哭吧!”

    当然,李明峰这也是一时‘激’愤的想法,其实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投靠长‘毛’、捻子。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导致其和英法列强水火不容。在如今的世界局势下,一个得不到西方援助的势力是无法取代能获得西方援助的清王朝的。

    李明峰永远不会站在失败者一边,所以即便在朝廷会受挤压,他也不会投降长‘毛’。

    慈安又道:“刚才已经议定了,明日文祥亲自率领‘精’兵五万赶往沧州,协助僧王作战。”

    李明峰冷冷的道:“哼!他们是怕事情闹大了,最终收拾不下来,所以先增援些部队。有僧王的‘蒙’古‘精’兵,再加上黄河天险,还有沧州、河间的坚固城池。只要做好准备,苗、袁即使叛‘乱’顺利,也休想攻破沧州、河间防线,更别提威胁京师了。”

    慈安轻声道:“老六‘精’明的很,李大哥,你不如上个奏折称病不出得了。反正凭僧王和文祥两人就足够对付‘乱’贼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慈安和李明峰之间的感觉又恢复到了数月之前的那些日子,慈安不自觉的又开始以“大哥”来称呼李明峰了。

    李明峰随口道:“贼势颇大,军情紧急,我要是害怕被小人算计而置社稷安危而不顾,那又怎么能对得起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数月之前,杏儿你就因为肃顺发难而吃尽了苦头,险些丢掉‘性’命。那次以后,我就发誓,今生不会让你再落入险境!

    这次僧王、文祥万一战败,京师就会被逆贼围住,那岂不是违背了我自己的誓言?常胜军虽然仅有不足两万人,但是武器犀利,起码能顶五万人马用。多我这么一支部队,起码能将胜算提升一成。即便这次常胜军损失过大,甚至全军覆没,我也在所不惜!”

    “李大哥,你…你…”慈安面‘色’通红,不知该如何回应。

    这个二十余岁的小‘女’子哪里能想到,李明峰纯粹是说的好听,实际上是另有打算。她听到李明峰为了自己竟然连命都可以不要,只感觉心头一颤,眼眶都湿润了。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小梅的喝斥之声:“谁敢擅闯钟粹宫?脑袋不要了吗?”

    “杂家奉了西太后的旨意,前来探望东太后,你进去通报一声。”这声音尖细非常,李明峰感觉十分耳熟。

    “安德海!”这个名字出现在了李明峰的脑海之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列强代理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列强代理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列强代理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列强代理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